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郭磊 《经营管理者》2009,(22):235-235
冷战后,印度适时地推出了东向政策,在之后的十多年间,印度因此收获颇丰,印度之所以在90年代初推行东向政策包含着诸多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IAFTA)2010年元旦如期实施,印度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增加了中国在东盟的竞争因素。印度以AFTA为媒介,进而实现战略重心的亚洲回归,对此,中国既要有足够的自信又要保持适度的警J凯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近年来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一直把东南亚或者东盟看成是世界多极权力体系中的一极,也把东南亚视为其睦邻友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九十年代初期到中期盛行的“中国威胁论”有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4.
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桥头堡中心城市,对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旅游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密切合作关系,建立昆明与东盟旅游城市联盟,有利于提升昆明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昆明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初步分析了昆明与东盟城市合作的有利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东盟合作关系的发展是东亚合作进程中最为突出的亮点。2003年10月8日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维护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促进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东亚乃至亚洲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也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四川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从开放的格局来看,基本上与全国整体开放方向一致,集中在美、欧、日及东南亚、港台等发达市场,主要是一种“东向开放”。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四川已将扩大开放作为“五篇文章”之一。同时,印度作为新兴市场正在兴起,加强同以印度为核心的南亚经济圈的经贸合作,推动四川“向西开放”,以实现四川对外开放格局的多元化,应可成为四川开放战略的一  相似文献   

7.
印度作为当今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其经济增长也是非常迅速的。为了更好地面对激烈的国际形势,保障国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更长足的发展,印度提出了“东进”政策,即加强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切实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民的幸福指数,完成其大国战略目标。印度东进政策实施多年来,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这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东盟宪章》为东盟的地区合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东盟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规定了共同体发展的宗旨和原则,“东盟方式”是对东南亚国家之间合作方式的一个总结,它为东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它进行研究对于构建一种普适性的地区一体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考察东盟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出台《东盟宪章》的背景、过程、原因及“东盟方式”的内涵、意义做一个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在东盟成立初期双方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贸易往来主要依靠香港和新加坡。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东盟国家也紧跟美国与中国有了更直接的贸易往来。70年代中期中国先后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建立了外交关系,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艺芹 《经营管理者》2012,(5):38-39,35
为了解决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印度从"三五"计划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政策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50多年过去了,印度贫困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有效的发展,贫困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同样是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印度在区域经济政策上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在实施区域经济政策方面带来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副外长级磋商2月26日在东京举行。据日媒报道,三国对中国在南海的动向表达了"强烈关切",并就强化三方海洋安全合作达成一致。几乎同时,2月26日至27日,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十国和东盟秘书处的外交代表们重申了维护和促进南海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并致力于和平解决争端的共同承诺,强调了全面和有效履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重要意义,呼吁尽早达成"南海行  相似文献   

12.
外交     
《领导文萃》2009,(24):9-10
中国探寻新东盟战略 近来东盟和中国的关系已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好。事实上,这种关系已经出现警惕和自满的迹象。北京1991年首次参加东盟会议,东盟-中国关系以空前速度发展。到1995年,这种关系暂时陷入低谷。在旨在修补关系的会议上。北京大幅改变外交政策,并对东盟作出现实评估.认识到东盟的集体力量和日益扩大的地区作用,中国不再视东盟为追随美国的可怕组织。  相似文献   

13.
付越超 《经营管理者》2009,(22):238-239
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各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6年来,东盟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双方经贸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困境,进一步认识和明确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必要性,找寻到发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的良好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的贸易总和占"一带一路"65国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厘清这4个贸易大国的贸易特征及其贸易关系,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互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最新的基于《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2012)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数据,基于近10年90多类、5299种分类商品,比较分析了中国、俄罗斯、印度和新加坡货物进出口增长、出口结构及产品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又与东南亚、南亚多国毗邻,是中国走向南亚、东南亚的通道,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建设,西南地区由对外开放的神经末稍变成为西部大开发、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政治、经济地位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龙象逐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小强 《领导文萃》2010,(14):43-45
<正>中国和印度均已步入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拥有了大量投资的能力,劳动力也开始大规模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初步具备从"经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随着中印加速发展,两国之间的竞争正在悄然升级。在地区层面,中印在东南亚和中亚等毗邻地区,则存在利益重叠和相互渗透的情况,均在致力于增强己方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几点看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东盟安全合作的目的与机制1冷战时期的军事安全合作东盟的安全合作,如果就传统“安全”概念──军事安全角度来看,在东盟成立的初期及整个冷战时期就已存在。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是促使东盟成员进行军事合作的因素。如英美军队从该地区撤离,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与越南在金兰湾的军事结盟,中国与印度军事力量的壮大,日本海军规模的扩大,等等。东盟成员间的合作,最早主要是双边军事合作。例如印尼与马来西亚、印尼与新加坡、菲律宾与新加坡、泰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文莱与马来西亚、文莱与新加坡等都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Network Analysis)研究了2005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的竞争互补关系及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近1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关系日趋增强,贸易网络密度增加,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贸易竞争加剧,但贸易互补大于贸易竞争。(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两个重要贸易板块,一是由俄罗斯、中东欧等国家组成的内部型板块;另一个是由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组成的内部与外部贸易关系都比较密切的兼顾型板块。(3)还有一个主要由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组成的贸易互补板块,这一板块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三足鼎立"的贸易竞争局面:第一竞争群体是以俄罗斯为首的石油资源国家;第二群体以印度、新加坡为首;第三群体以中国为首,由部分中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组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和地区层面的合作日益密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对外交往的深入发展,两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对于增进亚洲国家间的相互信任、推动重点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安全合作和深化区域经济、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合作前景广阔。一、具体合作情况东盟成立于1967年,成员国涵盖了全部东南亚10个国家,其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世界财经     
《经营管理者》2008,(1):6-7
<正>亚洲将成全球经济发动机"2008年亚洲新兴市场将领先世界,现在是‘燃烧的中国’、‘火热的印度’,而东盟几乎和中国印度一样热。"英国《经济学人》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罗宾·比尤谈及2008年全球经济时表示。他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动机"。不过2008年世界经济在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原油价格持续攀升、部分资产泡沫可能破裂、通货膨胀等风险,比尤向记者解释道:"这些问题约占60%,另外还有40%的问题是经济学界所难以预测的。"国际投行瑞银集团则预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4.3%,较2007年的4.8%减少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