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宣宗统治时期,金朝内外交困,战争频繁。为了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更好地调动武将积极性,金宣宗以赐姓的方式来笼络、激励军功武将。尽管这些军功武将所获赐姓功利性色彩较浓,并存在一定争议,但金宣宗朝赐姓武将在金末抗蒙战争中守土御敌、收复失地,在伐宋征夏战争中冲锋陷阵、张弛有度,为延长金朝国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作为明代中朝边疆地带的辽东都司与平安道地方,与两国的使行往来关涉甚密,无论是对使团的支应接待,还是对使团的输运护送,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两国使行往来的顺利成行进而实现两国宗藩关系的长期融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由于明朝与朝鲜宗藩之间尊卑有别地位不对等,反映在辽东与平安道地方同使行往来的关涉上也有差异,即辽东地方对朝鲜使团的协助体现的是一种上对下的字小优礼行为,而平安道地方对明朝使团的供给接待则体现的是一种下对上的事大尊奉行为。此外,使团在边疆地带从事的诸种政治外交以及经济文化活动,为边疆社会带来了诸多的新变化,在有效促进边疆开发的同时,也丰富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可·波罗游记》所说的Quinsai,是汉语"行在"的音译,指的是元代的杭州城。1572年,意大利人瓦莱奇(Francesco Valegio)根据马可·波罗的介绍,绘制出了《行在都市图》,描绘的是杭州城。在瓦莱奇的影响下,欧洲随后出现了具有统一风格的《行在图》。但由于缺乏关于中国历史及地理的必要知识,欧洲艺术家对"行在"的理解也各不相同。1638年《梅里安顺天图》和1657年《梅里安南京图》,虽然在标题上都说是描绘行在城的,但实际上却分别表示想象中的明代北京城和南京城。内涵各异的《行在图》,不仅反映了杭州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影响,而且还折射出了欧洲人对中国认识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