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都市化进程和都市文明,其中最为"先进"的步伐和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从一开始,就是与中华文明传统所主宰着的广大区域的国家建构相背离的:起初,作为西方殖民主义扩张的一部分,它在政治上游离于国家主权和疆界的边缘地带;后来,它在文化上更加倾向于自觉不自觉地认同西方文明及其价值理念:"它的生活时尚和步伐紧跟伦敦、巴黎和纽约,它的日常生活与其说与中国其他部分相连,不如说同西方现代都市文明息息相  相似文献   

2.
都市里的疯狂:近代上海京剧捧角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剧在上海流行,京剧名角成为戏迷追捧的对象,捧角成为一时风尚,捧角群体包括社会各阶层,捧角方式五花八门.近代上海,捧角这种现象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它折射出上海市民面对社会巨变的复杂心理.捧角是一种大众娱乐,是近代上海都市文化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课题,是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紧迫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一旦突破了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的难点,社会主义市场将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理论与现实的严峻挑战风云激荡的百年,人类依靠科技进步赢得了有效控制外部自然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变革的巨大成就,但是一个世纪的可持续发展远非“直线进步过程”。时代创新赋予人类对自然、经济社会高度的控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蕴含的各种否定因素,几乎在同步增长。ZI世纪,人类…  相似文献   

4.
雄伟峭丽的阴山山脉,象一座天然的屏壁横亘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古往今来,有无数狩猎、畜牧族部落和民族在这里交替出现过,并创造过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先进的猎牧业文明。然而,由于资料缺乏,人们对于猎牧民历史的认识一直是比较模糊的。近几年来,由于大批狩猎岩画的发现,为我们探索阴山古代的狩猎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通过阴山狩猎岩画、细石器遗存和文献记载,对古代阴山狩猎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的6种模式,即原生形态模式、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模式、专项旅游模式和旅游商品模式.并且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3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上海都市文化建设花建,吴文娟80年代中期,曾有一位台湾学者在《皇冠》杂志上发表上海观感:“与台北相比,上海才是一个世界性大都市,一直到现在也是,可它确确实实又是一个封闭过40年的社会,那种破旧使人想起一部民国初年的故事片布景。”跨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历史学,按其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世界史和中国史。本文思考的范围,限于中国史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改革的呼声甚高。呼吁史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古老的历史学科,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史学自身的现代化。这是应予肯定的。史学不同于历史。客观历史是不应当也不可能现代化的。史学則是属于当代的,是客观历史过程在当代史学家头脑中反映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出于文化史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的考量,提出了"形象史学"这一概念。沈从文身体力行的形象史研究是我们构建形象史学这一新型学科的直接源泉,以图像证史为代表的新文化史学则为之提供了理论支撑。为了推进中国古代文化史学科的发展,拓延相关领域的视野和深度,一方面应对近现代以来诸前辈学人在利用形象材料研究文史方面的实践成就给予必要的继承和吸收,另一方面须结合当前学术研究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对原有的研究模式进行改进和升级。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说都市文明应成为整个精神文明的重点呢?首先,都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传统乡村文明是现代城市文明之母,现代城市文明包容、保留了传统乡村文明中一切有价值的内容。都市的出现,一般和这样几方面的原因有关:一是工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需要规模,需要相当数量的从业人员,而人的大量聚集,便形成了都市。无论国内还是  相似文献   

10.
潘柳 《理论界》2009,(11):195-1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过程的加快,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公共道德与文明都市的关系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创建文明都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正爱 《江淮论坛》2007,46(4):173-177
从魏晋两宋开始,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江南都市,它在发展模式上发生了彻底转变,向新的经济型城市迈进,其结果是在江南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大都市.在这积聚了巨大社会财富的江南都市中,都市艺术文明也随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江南都市与艺术文明的关系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江南都市的高度发达,为艺术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各种社会条件;另一方面都市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文精神的提高,极大地改造了城市人的精神结构,进一步促进了江南都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东南学术》2024,(3):1-9+246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基于中华文明,来自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明的激活再造。“第二个结合”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视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路径。作为古老文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创造出的现代化新的共同特征的高度总结,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突破,具有从中国实践中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和文明理论的伟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科学产物。  相似文献   

13.
段渝 《天府新论》2017,(6):128-137
大禹史传,文献记载丰富而驳杂。从先秦古史所载来看,大禹史传大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禹兴西羌、大禹治水、攻伐征战、禹传子家天下。两汉以降,有关大禹史传的故事大量衍生,或转述古史,或人神杂糅,或相互抵牾,不一而足。而学术界对大禹史传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事实上,对大禹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对中国古史所传人物及事件的讨论,它还涉及中国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史实。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深刻揭示大禹史传在文明与蒙昧之间交织发展的演化过程,而且将揭示大禹开创中国文明史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是民俗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在世界都市化的浪潮中,近代上海孕育出与传统民俗迥异的都市民俗,呈现出中西交汇、南北兼容、新旧杂陈的多元面相,这些面相的出现是现代性冲击和传统性回应二者相互纠缠的结果,这必将对今后上海民俗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使得人们对福祉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己的生存空间,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对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文明的生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用可持续发展观来贯通现在和未来,在寻求工业现代化的同时,照亮了通往后工业社会的光明之路,从而我们社会也将进入一种文明的生存方式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一上海是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它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同中国历史的进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历史的车轮循入近代之后,上海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上海发生的历史事件无不具有全国性的影响。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正因为此,上海史的研究早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兴趣,并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据不完全统计,从建国开始,至一九八○年底,国内出版的有关上海史的专著五十多部,资料三十多种,论文、调查报告、回忆录及有关资料一千一百余篇。这些论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人物、文物考古等方面,它标志着上海史的研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把上海历史作为一项严肃的学术来研究,始于本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柳亚子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形成一个高潮。通志馆同仁的研究把上海史推进到一定的学术水准。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了这项有价值的工作,拟议中的《上海通志》终未成定稿。抗战结束后上海市文献委员会试图继承上海市通志馆的未竟之志,续修《上海通志》,开展上海史研究。他们编辑的《上海文献丛刊》(已印六种)便是努力沿续《上海掌故丛书》的结果,《上海  相似文献   

18.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贝尔热夫人(Marie—claire Bergere)最近来函说,法国大学部和外交部已联合决定加速整理有关中国的档案(包括上海的地方档案),希望明年开始供研究人员使用。为此,巴黎大学已决  相似文献   

19.
扬州-上海:晚清小说中都市繁华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和上海都是晚清的重要城市,本文以晚清小说作为文本材料,从城市人物故事、城市生活内容、城市格调三个方面,细致论析从扬州到上海的都市繁华之变迁,即脱离传统性,趋向现代性的过程,并对变迁的文化意义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定,通过不同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这三部文学史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格,强化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表现美利坚民族不断变化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