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十娘是中国古代娼妓文学园地中一位具有独特文化品味和美学价值的悲剧形象。其悲剧性格的生成发展同明代特殊的商品文化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杜十娘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对于新生活、新思想的积极追求,她的失败显示了新文化、新精神与旧制度、旧伦理的激烈冲突,因而也折射出社会悲剧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霞 《学术界》2004,(6):72-87
爱情以及爱情反映的社会性别是一种文化建构。这种文化建构努力赋予男性以各种优越性 ,而把女性置于被动的屈从地位。进入信息时代 ,影视传媒在爱情和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极大地影响着大众的两性观念和两性行为。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 ,当今绝大多数影视传媒以传统的社会性别观为基础 ,把爱情披上消费文化的外衣 ,突出其时尚性和感官刺激性 ,在对大众进行煽情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兜售传统的社会性别观。有幸的是 ,一些少数影视从女权主义和人性的角度出发 ,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以及女性为了改变自身处境对现实的反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三种爱情悲剧:棒打鸳鸯、始乱终弃和嫦娥奔月的分析,探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程度,指出妇女解放之路在于:首先必须反抗父权,争得做人的资格;其次必须反抗夫权,取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最后还必须超越自我,彻底抛弃依附思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悲剧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近代学者王国维首次提出"悲剧"的概念.但"爱情悲剧"概念及其内涵,帝、妃之恋题材悲剧的特殊审美价值及认识意义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我们认为皇帝与妃子也与普通人一样,他们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力.他们那种"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样值得赞美与同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杜十娘之死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压迫的必然结果,也是杜十娘自身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十娘之死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雄辩地证明了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不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同类题材小说。它通过子君与涓生的爱情经历,不仅体现了五四时期的一种时代精神——反封建与追求个性解放,更重要的是挖掘了造成子君与涓生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在拉辛的悲剧《费德尔》中,女主人公费德尔有两次爱情悲剧的经历,她的一生都纠缠在爱情和不满之中。通过描写费德尔情欲与理智的冲突、自我欲望和他者欲望以及情欲为神欲控制等方面的心理变化,拉辛细致地刻画了费德尔矛盾而不安、痛苦而渴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莎菲女士的日记》蕴含很多具有现代内涵的思想、意识,丁玲对女性的心理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审美观念。她敢于揭露女性内在的、隐蔽的欲望和期盼,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深入探讨这种女性心理的病因,旨在找到良方解救女性的悲剧命运。《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反对旧社会、追求自我个性和纯真爱情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文学走向关注女性、追求科学民主和自由解放道路的里程碑,更是其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所包含的思想价值对今天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安娜与子君为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与社会抗争,最后都在所处的时代社会中倒了下去。相似的追求与结局反映出相似的悲剧根源:同样背负社会的沉重打击,同样单纯为爱而放弃了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悲剧在今天仍具有启示义。  相似文献   

11.
冯玉文 《殷都学刊》2008,29(3):119-120
在华俄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于中国大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轨迹。其中,他们关于爱情的创作尤其引入瞩目:不但有痴迷、热烈和幸福,还有迷茫、幻灭和残酷,更有引人深思的哲理。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是一曲“情”的颂歌,它所礼赞的“至情”、“梦情”是对礼教社会的决绝反抗。作者没有给杜丽娘所体现的“情”设置具体的对立面,她的青春觉醒也并非是自觉地以情抗理,惟其如此,更说明礼教统治的严酷。杜宝、柳梦梅等人以对情的无知为代价所换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功名事业而已。  相似文献   

13.
《白鹿原》中的神秘现象、性爱关系描写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民之 《殷都学刊》2004,42(3):81-85
《白鹿原》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 ,是新时期正面集中反映儒家文化的作品。作品中有许多对神秘现象和性爱关系的描写 ,这些内容可以从儒家文化来加以解读。神秘现象揭示出儒家文化后来被神秘主义化的某些痕迹 ;性爱关系的描写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性爱的态度以及对人的最为隐秘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汉情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角度,对英汉情歌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隐喻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15.
元春的悲剧是大幸者的不幸 ,她代表了封建制度下所有皇宫中妇女不可逃脱的命运。作为皇帝的玩偶 ,受宠时锦衣盛食 ,失宠时凄苦幽怨 ,无人问津 ,最终成为皇权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6.
进入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语境中的西方悲剧观念对传统悲剧观进行了深刻的反叛与变革,成为独立的、带有鲜明的现代特征的文艺思潮。其变革集中体现为由外部冲突的实体悲剧转化为以异化为主题的内在哲理悲剧,这为悲剧观的流变带来正与负的双向效应:一方面,悲剧意识由外部向内部深化,对悲剧内里的沉入和形而上的反讽话语缔造了现代悲剧精神;但另一方面,也使现代悲剧遭遇了现代悲观主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汉魏之际的祢衡以出众的文才、特行独立自主奔放的品性、蔑视权贵怪异无忌的言行,享誉士林。这一切恰恰不适宜官场的生存,而他又偏偏期望在官场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只能走向悲剧的结局。他的文学作品少而精,一篇《鹦鹉赋》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蔡振雄 《阴山学刊》2003,16(5):27-31
李白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个人气质、旨趣、性格决定他只能成为诗人,而无法造就成一位有治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不止在政治上充满悲剧色彩,诗歌同样是悲怆雄浑的,失意悲愤应是李白诗歌的主旋律,豪放飘逸是其诗歌次要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