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鉴于当代中国休闲文化及其美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如何使休闲真正重返人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本质,学会聪明地休闲、把握生存的审美境界,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休闲的民族传统和精神智慧,建立当代休闲文化及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话语,是休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如何走出传统的抽象领域和艺术中心论,走进当代社会大众丰富活泼的日常生活审美领域,更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之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品格,更切实地发挥应有的社会文化功能,让美学从纯粹的"观听之学"成为生动的"身心之学",是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美学提升休闲,引导当代健康的休闲文化;休闲文化丰富美学,推动审美切入人本生存,使美学拥有更多的现实话语和功能。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国民的生活品质,助益实现美丽和谐的"中国梦",这也就是相关学科学者的使命所在。因此,通过当代休闲文化的美学研究,提升当代生活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走向休闲、深入休闲、引导休闲文化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向,休闲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美学的重要、必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构建中国休闲美学已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化理论家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美学观念强调文化是一种复合体,提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美学理念,即关于文化实践性的治理性的理论构型。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美学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有所推动与发展,他强调文化治理的实践性,希冀通过构建一种共同的文化形态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平等主义,凸显文化治理问题在当代社会与美学发展中的作用。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美学对批判性地思考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当代性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启发,但也存在着理论实践性不足、理论主义的建构/解构色彩较为突出的缺陷与不足,需要予以批判性地审视。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与其它各种美学理论的撞击、对话与交流中,由一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综合,从而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主导的当代中国美学多元共生、兼容并蓄、多样统一、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与特点。其研究宗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化与中国化问题则是其研究的重心;而"回到马克思"与继承、发展、综合创新则是研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美学是我国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思想界的热点话题,谈论美学、探讨美的真谛也曾经是社会上流行的语汇,但上世纪的几次美学热的余温似乎并不能掩盖如今美学研究的沉寂状态。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如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如何面对美学学科的当代困境和未来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当代美学学人的基本问题。朱良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美学思想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工作,对中国艺术有深厚而独到的见解。他提倡研究中国文化要因其固然,提出中国美学是生命超越的美学等重要理论。他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智慧可以给现代人以启发,可以帮助个体安顿心灵、超越感性与欲望。他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精神的揭示为当代美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理论视角,丰富和深化了美学理论,为美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欧洲、东方和西方的美学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我们把两者比较地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人类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而且能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美学思想的独特性。这对于建立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美学,由于都产生在奴隶制和封建制这个共同的社会基础上,由于都受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其思想性质大体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的范围。但因为中国和西方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6.
社会历史批评的核心在于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历史之间的有机联系,随着文艺观念的更新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人们也在赋予社会历史批评以更新、更丰富的阐述和诠释.因而对社会历史批评发展演进的阐析与审视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社会历史批评得以全面发展和深入拓进与文化因素的多方位渗入密切相关,社会历史批评既然注重"社会观点"与"历史观点",它就必然应该包含着"美学观点",这也是不断发展与开放的社会历史批评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由希腊美学向古罗马美学的转变,由先秦美学向两汉美学的转变,是中西美学史上第一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美学视点转移。说它是视点转移,因为这种转移,使得古希错的主要表现为思辨的哲学化的美学,经由希腊化时期走向了古罗马时期的相对重实用重艺术创造的美学,最后走向了由普罗丁诺为代表的宗教神秘主义;而先秦的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中心的美学,也由于汉代历史文化的发展,在继续向体系和注重现实伦理和政治原则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开始重视对艺术本身的研究,最终则走向了经学神秘主义。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先秦到两汉,中西美学史上的第…  相似文献   

8.
跨世纪历史性转换的前奏──美学转型问题研究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学转型的多元取向和多种建构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改造完善实践美学取向、超越实践美学取向、审美文化取向、中国古典美学取向和辩证和谐美学取向五大取向。美学转型研究打破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理论格局,使美学呈现出多元并存、竞争发展的态势;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整合融汇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推动美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走向现实生活,切入审美实际;为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的对话和交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人类文化视野中,民族美学研究不仅是一种部门性质的美学理论活动,而且是美学走向文化过程中对自身全面本性的立体展示。有关民族美学问题的探讨,应该说,既是美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代美学自我发展的文化迫力之一。一、“民族的”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在美学界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反映了美学还不够完善,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美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的内在联系、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特别是与艺术科学之间的联系,尚未被充分地揭示出来,还必须深入地探索。因而,此时的美学就难从本质上科学地把握住自己的研究对象。正如美学的不成熟必然影响到美学对象的不确定一样,美学对象的不确定,也必然影响美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虽然处于不同的文化区域、文化环境,但为了维持人与自然系统的平衡,他们有许多共同的遭遇,反映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意识构想,在美学上也有许多共通的审美心理和美学理论.然而这毕竟产生在不同的文化区域、文化环境,必然要受到不同的文化形态的牵制,会出现不同的理论形态,即使是一些比较接近的理论范畴也常常隐含着内在差异.本文所讨论的"虚静"论和"距离"说就是曾经被人们混淆的一对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2.
40年来,中国美学研究在几起几落之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当今世界美学发展潮流和当代生活面前,它又遇到很多理论上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特别是如何确立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走向,关系到中国美学如何更好地走向21世纪。这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学术课题。为此,本刊特发表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组织的一组笔谈,它们虽然观点不一,但都反映了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发展前景的深刻关注,希望借此引起大家共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任何政治、经济的重大变革,必然要求文化观念的相应转变。对一个民族来说,共同的文化观念在建造民族的共同意识,协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保证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巨大凝聚作用。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基本的文化观念作为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的追求目标、共同的精神纽带,那么,这个民族就如没有灵魂,没有脊梁,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成为没有前途的民族。因而,改变旧的文化观念,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新型文化,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文学既有自身的内部规律,又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外部规律。文学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是必然的。美学与人学是文学的近邻,从事文学的美学研究、人学研究是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更迫切的任务。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形式性。文学的人学本质,集中体现为文学不是神学,也不是兽学,而是人的精神现象学,是动物性与非动物性、欲望与理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方法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不断涌现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的影响,作为"文艺学"和"美学"这些特定理论学科的研究者逐渐陷入一种空前的"困境"之中.如对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理解的模糊,文学理论自身对新出现的文学体裁、文学现象解释能力的弱化,文学理论研究遭到了以"文化研究"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冲击与挑战等.理论"标新"意识的盛行、文本"解构"情绪的张扬以及主体"超我"关怀的下降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文学理论自身的"困境".因此,在当下形势中重构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便成为必然之举.只有在坚持"综合创新"的辩证原则下,探讨文学理论自身的转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大众接受群体的双边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比较是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各异质文化体系的哲学、文学、艺术等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对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既包含有人类审美意识的共同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不同文化的美学思想的特征。在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的比照中,分析各种美学观念生成转化的背景和动力,使许多难解之题渐趋明晰。有助于在总结各方美学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的美学理论,使美学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学科。错位研究成为与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并置的比较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着眼于非同类、无同源关系的对象的比较,对没有任何联系的不同区域或国家对于同一主题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揭示造成这种美学差异的文化社会背景之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的发展一直存在文化差异上的困境,和谐文化建设为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围绕着"和谐"范畴与和谐观念的确立,中国美学民族化的道路应该坚持两点,一是继承传统,注重和保持民族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点,二是给予"和谐"以理论思辨的哲学基础,在发展民族性的同时,使得中国美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超越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小说文体走向独立、创作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小说虚实观也呈现出因循与创新并存的局面。唐宋时期小说虚实观有沿袭前代小说理论注重“实录”观念的成分,同时不断拓展延伸,走向新变,虚构手段及其美学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反映了随着小说文体革新小说虚实观念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9.
美的观念是如何起源的呢?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从原始艺术的考古发现中,可以从人类早期的思想文化的书面资料中,也可以借助概念或语词的沉思来加以解答。这一问题伴随着美学学科产生、发展、成熟的整个过程,是美学对自身基础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英国经验论美学中,就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对美的观念的起源的试图是科学式的探讨了,他们的探索在今天仍然有启发性。让我们不妨先清理一下英国经验论美学的线索,英国启蒙运动美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第一,作为当时的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坚持感觉论、经验论原则;第二,反清教主义的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单体建筑与环境审美意境的关系问题上,“唯形式论”、新“形式一元论”的极端主义美学思潮几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并对建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潮流也在我国蔓延,使奇奇怪怪的超大型建筑不断建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影响最广泛的是建筑现象学,它实现了对传统建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批评与超越。不过现象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走入困境。而中国哲学美学与文化中的“意境”“天人和谐”“生生哲学”等重要观念则蕴含更多的东方智慧。以此为契机,呼吁从观念上、本体上去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重估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为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更多的东方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