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芬  王骋程 《职业》2014,(6):151-152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揭示了唯有理性才是德性伦理的实质,主张人的德性就在于人的理性功能的“适度”展现,强调只有通过理性指引下的实践活动,最终才能使人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把理性与德性联系起来的思想,有利于人们对当前道德领域的困境进行反思,并启发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幸福生活的正确理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友爱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论述的重要主题,联系了亚里士多德对德性论与幸福论的论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在对友爱的阐述中,十分重视自我德性的完善与实践,体现出了自爱的维度。通过厘清亚里士多德友爱观中的自爱思想,考察西方对自爱观念的不同阐释,尤其是安兰德对亚里士多德自爱的承袭与发展,反思亚里士多德的自爱思想,以追寻人与自身、与他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为:一是理智德性;另一种是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一种思想领域内的,以至善为目的的思想自身存在状态,相反,伦理德性是一种具体的关于人的感情和行为的善恶判断选择,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形成习惯而达到的完善状态。理智德性有出于本性的倾向,潜在地在思想领域内给伦理德性以规范、目的导向,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伦理德性,同时也见证理智德性。德性在现实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伦理(ethics)一词源于希腊语,与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的概念类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阐释了"伦理""德性"与"德行"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在对人的活动性质的说明中提出,目的(幸福)与选择构成基本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其伦理学本质上是对人的活动和实现活动的两个基本前提的理解。[1]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伦理"的原始概念由风俗、习惯与气质扩大为人的性格品质和道德观念等,最终形成了社会中普遍认同并遵守的规范准则。  相似文献   

5.
"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这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对幸福的最终定义,也是最终追求。此幸福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幸福,而是最高的善,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现代青年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且不稳定的特点,道德标准多样,思想过度自由。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青年如何拥有合乎德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要追求幸福的生活,追求幸福的生活就是最高的善,幸福不同于其他德性,幸福是一种因它自身而被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善"表示了事物向"好"的一种状态,是人们的行为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幸福体现在合德性的实现活动中,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麦金泰尔认为启蒙运动以来对于道德基础的论证失败导致了道德生活危机四伏,复归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传统有助于解除当前的道德困境。他通过比较人与某些高智能生物在改变自己来适应世界的过程中有相似性,将其伦理思想体系的归于"人的依赖性",认为人是依赖性的理性动物。  相似文献   

8.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其政治学立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从"幸福"到"德性",从"德性"到"中道",再到"中道"在个人和城邦两个维度的运用,完满地架构起了"中道"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的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作为处世之道,在中西伦理思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先秦儒家中庸思想,蕴含丰富,抽象综合,强调“天人合一”。对比之下,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更重视具体的分析,从人处于神兽之间的角度,论述中庸这一美好的德性,主张通过至善通达幸福的终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处于一种道德责任缺失的状况,这一状况使人们争相寻求解决方法。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本文将上述问题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相结合展开讨论。就亚里士多德而言,他所提倡的实践智慧是一种相比较其他行为而更加有教养的一种知觉。通过实践智慧,给人一种新的判断能力,知道在某一种环境中何为德性的实践要求。并且对于实践智慧的理论价值及其对实践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介绍。在本文中,主要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与当今社会的道德责任的缺失相结合,并且对于目前的道德责任缺失的情况,给予正确的解决方式,并指出我们应如何面对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儒家伦理价值观,蕴含于儒家伦理思想中,其主要内容包括"重义""好仁""守礼""求中"等诸多方面。而根植于西方社会的基督教,它的伦理观一般包括:平等观、仁爱观、婚姻家庭观、妇女观、生命观等诸多方面。文章将从"最先爱谁""婚姻观家庭观与妇女观"这两个方面来浅析基督教与儒家核心价值观的不同之处;从"好仁"这一方面来简要论述基督教与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共通点。  相似文献   

12.
德性与幸福当作是伦理学讨论的重要问题自古都存在,上至古希腊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和亚里士多德等,下至近代的幸福主义与功利主义等.为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使之统一在一起,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在对前人思想的反思之后提出了自己关于德福关系的解答,通过承认人的"意志自由",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存在"保证了德福相配.反思康德的带有信仰的德福关系理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探挖德福思想,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3.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充满了悲剧意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对悲剧进行了全面论述,对后世悲剧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中将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中的情节中心说和性格论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为后来西方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中伦理思想影响深远。幸福问题是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它与善、德性、中道等问题有着紧密的关系。他认为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一种合乎美好德性的实现活动,也提出了幸福主义的道德目标,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当代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身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也是精神世界严重匮乏的时代,我们需要回到哲人那里寻找通往幸福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间是师生更是追求真理的同行者。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背景,论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艺术的功能以及诗人等方面作出比较,从根本上理解他们的学说的异同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之间是师生更是追求真理的同行者。本文以亚里士多德《诗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背景,论述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艺术的功能以及诗人等方面作出比较,从根本上理解他们的学说的异同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将正义诉诸于美德与规范两种维度,使其正义观既完整又深刻,既具百理论深度,又独具现实魅力。他的理论既是对前人正义理论的凝练与继承,又对其后正义理论的发展具有引领与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中主要从亚里士多德结构论的人性论角度出发,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依据对其结构论的人性论、至善、幸福的标准及幸福的至高境界进行了简要的阐述,粗略的梳理了他的德性幸福观学说。  相似文献   

19.
徐佰义 《现代交际》2024,(3):78-88+123-124
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是以天道为形上依据而建构的以“仁”为本的人道本体观。“生”贯通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形上依据与形成理路,体现了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思维根系,即“生”贯通了天之“元”德与人之“仁”德,凸显出强烈的哲学特性和伦理品格,成为儒家文化哲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孔孟继续深化了原始儒家的道德本体观,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对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正当性的道德权衡,即儒家“见利思义”的德性主义观;在精神层面,表现为以情为本的情本体观,即儒家“仁者爱人”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的理论困境集中表现为人性论的认知困境。原始儒家道德本体观具有一定当代价值。在理论层面,它建构了原始儒家的哲学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儒家无哲学的质疑之声;在现实层面,它启迪人们对道德理想与人生信念的追求,不忘初心,并且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可以利用的良好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法拉比被誉为阿拉伯新柏拉图主义的奠基者,他在逻辑学、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道德学及政治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实际上是对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观点的借鉴和继承,他对阿拉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客观、全面、系统地介绍、注释、评论了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思想和逻辑学原理,并对其中一些主要课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从而为阿拉伯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法拉比的哲学观常与他的道德观和政治观联系在一起.他认为道德是一门科学,是人们通过行善事、仿效善行取得的一种行为品质.他强调个人的道德应服从于一种文明科学即政治科学,并因此演绎出他的道德政治观.法拉比在他的《道德城》、《幸福的取得》等书中都论述了他的道德政治观,认为道德的第一目标是获得幸福,这种幸福不仅是个人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