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2.
试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4.
吴方言中"吃"字的同素词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词族的角度对吴方言中以"吃"作为构成成分的词语,即"吃"字的同素词族进行了考察与描写,并通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归纳出这个词族在词义引申、词法和词义的理据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闽东方言是汉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和普通话一样,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因此,它们的基本词汇有许多是相同的,只是在语音上有差异,如“天、地、山、水、花、草、生、死”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不同.本文着重从闽东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在词形词义上的差异作些探讨,帮助方言区人克服方言影响,学好普通话词汇.词形指词语的汉字书写形式,词义指词语所包含的意义.闽东方言词语大部分都有相应的词形来记录它,也有一部分词语找不出本字,只能用同音字去记录.还有少部分词语连同音字也找不出来,只能用方框表示,旁用音标记下它的语音形式,没有具体词形.如,表示“把一整个蛋(含壳的)放入水中煮熟”的“口”(sa),“把线面放入烧开的水里煮熟后捞起”的“口”(1(?)),“把菜、肉等放入烧开的水里搅拌一下捞起”的“口”(1au)等.  相似文献   

6.
试谈广东诸方言倒序词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这里的“广东诸方言”,指广东省境内的粤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文中所举的例子,实际上是取自广州话、梅县话和汕头话。“倒序词”指的是方言中词素顺序与普通话不同而词义相同的词。所谓“倒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汉语中的"水货"一词迅速被人们所熟悉和使用。其词义最初表示通过水路走私的货物,发展到后来表示一切非正常渠道销售的货物,再发展为表示劣质商品,在现代商品市场中,"水货"又表示平行进口货。通过对"水货"词义演变的考释,可以看出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会受到社会历史原因、词典规范作用的影响,普通话词汇系统在对方言词语的吸收过程中应吸收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欠缺而方言词义明确、语言形式符合使用者审美要求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8.
方言与共同语相对 ,共同语在古代被称作雅言 ,在这种意义上 ,与此相对的方言便具有俗的性质。本文以西南方言区的宜昌话为对象 ,择取词例 ,从语音、词义、词语的使用以及词书写符号等方面进行考察 ,并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较 ,对语词的雅俗辨证关系进行了阐述和揭示  相似文献   

9.
地方普通话是带有方言特征的普通话。地方普通话中有的词与普通话的词形同义异或义同形异,这些词是词语失误的主要对象。规范地方普通话中的词语失误,应删除地方普通话中与普通话无对应词的词,用普通话词替换地方普通话中的不规范词,调整词语的语序、词根和词缀。  相似文献   

10.
“马”与“狗”的谐音示虚趣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是一种造词方法,所造词语有的是系列性群体,同一虚假用字会隐蔽多种不同的真实理据,同一趣难词形,在不同方言的词义会差别很大。在一种方言内或几种方言间,可以有词形类似的一组同义词,词的群体反映这种方法的共性和强势。同一词义,有的方言用虚假词形,有的则不用。“马”和“狗”多种谐音的多量词语可作为论证。  相似文献   

11.
方言词与普通话词语存在着差异。比如方言中的“纸头”既指大的、整张的纸,又指小块,边角碎纸。类似的词还有“布头”。因此,我们,学习普通话不仅要在语音上下功夫,而且在词语上也应注意方言辨正,注意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语,这样才不致于中阻信息,在交际中发生失误。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的一项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尤其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要求我们大力推广普通话。师范院校是推普重地,然而我们在语音规范上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应该进一步做到词汇和语法上的规范。方言词语是指方言特有的与普通话构词法不同,以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连话有一些特色词语,在人们口语交流中使用频率极高,如歹饭、赖塞、徐儿等。但是由于语音的变化,词义的变化,人们多不知其所以然。考释方言词语方法主要是探源和比较。探源是从古籍中寻求词语的源头和书证。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演变。这是纵向的研究;比较是方言词语同普通话或方言间相关词语的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词义发展的异同。这是横向的研究。此外,还可结合地域文化角度研究词汇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别的表现之一是同形而异义 ,采取望文生义的态度对待这样的方言词就会造成误解。本文以四川广安等地方言的“在行”一词为例说明此意 ,并对全面认识“在行”词义的历史面貌提供线索 ,指出《汉语大词典》在收录该词义项上的遗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择取分别与古代服饰和戏剧文化有关的两组四川方言词,联系地区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对其读音变化、词义引申和使用范围的变迁进行考释。“窑裤”一组词音义的变化,展示了古代衣着风貌,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幺台”一组词则记录了四川古代地方戏曲文化、巫文化与宗教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方言词具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作用,方言词语的考释则是中国文化史、地方史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方言词语探源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这项研究工作的成果,对于古今汉语的沟通,对于方言与普通话的沟通,对于语音史、词汇史的研究,对于古籍校读、辞书编纂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高阳方言中选出十多个俗语词作为研究对象,力图考出其来源,并勾勒出它们在词义、语音、书写形式诸方面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在霞洞甘村黎话方言点、霞洞下春坡村哎话方言点调查的2 479条词语中,闽客方言相同词有819条词语,约占总词条的33.04%。其中498条词语与普通话也相同,占总词条的20.09%。霞洞闽客方言、普通话三者相同词语中比例较高的是性状形容类、植物类和饮食类,比例最低的是代词。霞洞闽客方言说法相同但与普通话相异的词语共321条,约占总词条的12.95%。霞洞闽客方言不同的词语计1 660条,约占总词条的66.96%,其差异体现在音节、语素、词缀、词序、亲属称谓词、动物性别词、代词、副词等多方面。从霞洞闽客方言词汇接触分析的过程来看,霞洞闽客方言有互相影响的迹象,但两者也都受到周边白话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有可能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理据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可以分为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两大类。分析方言词语的理据,既要注重共时平面上的分析、概括,又要结合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从历时的平面上来揭示其深层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不至于错误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了电白羊角粤语、霞洞闽语、沙琅客家话等三个方言点,对电白粤闽客方言词汇进行比较和接触分析。在调查的2479条词语中,电白粤闽客方言相同词有624条,约占总词条的25.17%,其中415条词语与普通话相同,占总词条的16.74%。电白粤闽客方言说法相同但与普通话相异的词语共209条,约占总词条的8.43%。电白粤闽客方言不同的词语共1855条,约占总词条的74.83%,其差异体现在音节、语素、词缀、词序、亲属称谓词、动物性别词、代词、副词等多方面。电白粤闽客方言词汇接触情况较为复杂,接触的方式主要有整词借用、词素接触及两种说法并存等三种类型,其接触演变的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电白粤闽客方言说法相同但与普通话相异词语的增多上。  相似文献   

20.
“您”类词指不同方言中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您”的集合。它的使用度、使用频率都相当高,且主要用于生活口语。但双语人使用“您”类词时,仍因词项有无、语义主次、组合能力强弱、语用特点异同等而造成误用。误用具有体系性、特定性、多发性、盲目性。从语言角度解决双语人词语误用问题难度很大。推广普通话并以普通话为双语人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才是提高双语人词语运用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