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故事情节营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模糊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模糊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进行概述,并从模糊语言学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旨在加深对作品的解读和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代的经典文学名作。一直以来学界对苔丝悲剧命运的分析集中在心理学角度以及宿命论方面。随着家庭系统理论的诞生和发展,对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分析又有了新的角度——从苔丝的原生家庭以及家庭结构来分析和解读她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模式。本文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出发分析苔丝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3.
大家公认的哈代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最有艺术魅力的一部小说就属《德伯家的苔丝》了,其中最值得称赞的是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真可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德伯家的苔丝》中景色的描写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以托马斯·哈代的同名作品为素材改编而成,厚实地利用电视剧自身的优势,叙述了苔丝悲惨的一生。该剧对叙述空间精妙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叙事效果,使观众深切地理解了该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运用电视叙事学相关理论,对电视剧《德伯家的苔丝》的叙述空间进行探讨,以分析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文学家、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他所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是最具代表性、影响深远的作品。本文围绕这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人生,深入分析其悲剧命运的产生原因,以及悲剧命运对于现代社会的象征意义,从而阐述作者对于人生、社会、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者研究的重点文本。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三个主人公——苔丝、安琪儿和亚力克的形象,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通过天使与恶魔的形象对比突出苔丝善良、纯洁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讲述了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悲惨的一生,苔丝的人生是那个时代那个阶级大多数人的人生。苔丝本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婚姻与爱情,但是命运捉弄了她,在挣扎的道路上,她越走越远。本文将通过社会制度影响、女性自身弱点与命运的捉弄三个方面,来分析苔丝悲惨命运的成因,以此来获得对哈代笔下苔丝的真实诠释。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两部作品是英美文学历史上的不朽之作。两位优秀作家托马斯·哈代和纳撒尼尔·霍桑栩栩如生地描绘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分析和对比两部作品,从多角度剖析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相似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成因,引发后人揣摩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哈代生活在世纪的转折点,经常被认为是跨世纪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哈代最伟大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奠定了作者文坛的地位。文中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令人震撼,读者无不对苔丝的悲惨遭遇表示极大的同情。苔丝的悲惨遭遇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是苔丝无法抵抗的,其结果是决定性的。本文通过宿命论的观点去探析女主人公苔丝悲惨结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名作,通过对一个善良、坚强而美丽的女性形象Tess(苔丝)一生悲惨命运的刻画,揭露了禁锢人们思想的伪善道德.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式,分析了Tess命运多舛的成因,其中不乏社会因素、Tess自身性格因素、还有当时的男权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反映社会某一方面的写照,在托马斯·哈代所处在的维多利亚时期,贸易兴旺,国家繁盛,然而人们的内心却处在一个文明与封建矛盾冲击的风浪之中。《德伯家的苔丝》中,男主人公安吉尔·克莱尔就是那个社会中的一个悲剧角色,笔者试图从社会及心理方面,分析其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曾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无所谓文学。最好的文学作品都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语言与文学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有社会历史发展的烙印。因此,本文拟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知识,浅析民粹派文学的语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具有的一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英国19世纪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乡村生活,通过少女苔丝短暂而悲剧的一生,揭示了英国社会道德和现实生活的冲突。反映传统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苔丝的悲剧,其实是传统道德,传统观念和底层生活造成的,使原本一个纯洁的女孩,最后变成一个堕落的女人和杀人凶手。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都通过女主人公的两段爱情悲剧,叙写了两个女人的悲惨人生,在其中的结构设置、情节安排上都有高度的相似性。文章将通过对两部小说的探索,研究其中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5.
胡欣  韩艳 《现代交际》2013,(11):69-6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本小说中他运用时空上的距离感、人物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偶然性与巧合等多种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乔艳华  王军 《现代交际》2012,(11):61-62
借助评价理论,读者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评价资源,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基本功,同时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增强读者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本文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对马克·吐温的世界文学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用评价的角度来阅读、鉴赏英文文学作品,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这样边读边做评价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把语言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层面.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对他之后的20世纪欧洲语言学乃至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之后的许多语言学理论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本文共分三部分,分别介绍了《教程》基本内容、从六个方面阐释了索绪尔《教程》中的语言学思想、最后对以上七个主要语言学理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进行研究,意象图式理论能对语言文字给以直观的解释,而且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它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这一理论新的运用,进而对凯特·肖邦的文学作品进行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刘巍 《现代交际》2011,(6):43-44
批评语言学旨在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大众语篇是批评语言学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它包括新闻报道、政治演说、官方文件的语篇等。本文选择布什总统就伊拉克战争发表的三篇政治演说为语料,从情态方面来分析这几篇文章的语言形式特点,通过对这几篇演说的对比分析,揭示这些演说中体现的意识形态,探求布什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差鼻和峦化.  相似文献   

20.
王柔化 《现代交际》2010,(6):124-124
本文主要通过简述社会语言学的内容与发展,分析语言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及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而激发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社会、交际和应用的关注及思考,促进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