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枕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奇文,然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艺术成就。《枕中记》所代表的内向性和游戏性特征,是影响整个中唐士人心态的两种倾向,而且这两种倾向正是中唐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所造成的。《枕中记》作为唐传奇进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是整个中唐士人心态走向重大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尽管《黄粱梦》与《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小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在《枕中记》中,作者通过揭示官场的现实,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作品通过反映封建士子对功名利禄无比热衷追求的思想,对封建社会为争夺权力而互相倾轧,以及封建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由于道家思想对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他采取的人生态度是对现实矛盾消极回避。而在《黄粱梦》中,芥川龙巧妙地构思作品的立意,通过对过去和现代人不同想法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因而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对《枕中记》与《黄粱梦》中的人生态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枕中记》是中国唐传奇中的著名作品,《九云梦》是朝鲜李朝时代(相当于中国清朝康熙年间)享有盛名的长篇小说.这两部小说虽然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都是以写梦境为主.根据对这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枕中记》对《九云梦》的影响,从而反映出中韩两国文学上相互交流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素有“收菊作枕”的习惯,他在《剑甫诗稿》中写道:“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陆游的《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诗亦云:“采得菊花做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晚年时,陆游又写了一首《老态》诗,诗中曰:“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床?”可见菊花不只是观赏名花,还可填制枕头,健身疗疾?  相似文献   

5.
从唐传奇《枕中记》看唐代士人的意识与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传奇《枕中记》卢生身上可以看出唐代士人积极进取意识,通过五种不同的形式走上仕途;第一,通过科举及第登上仕途;第二,通过到边塞建立军功扬名立万,获得显赫政治地位;第三,通过与贵族显达联姻而走进封建统治集团;第四,通过诗文干谒权贵得以被举荐:第五,通过隐逸生活,以退为进,以求受征诏为朝廷所用。走上仕途并不意味着人生道路会一帆风顺,等待士人的不是政治上的迫害,就是面临贬谪,《枕中记》中卢生的坎坷经历恰好就是唐代士人的命运的普遍写照。  相似文献   

6.
“黄粱梦”出自唐代著名传奇作家沈既济的名作《枕中记》,约作于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被贬官期间。就各方面影响来看,堪称千古一梦。《枕中记》今传《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二本,异文中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黍与黄粱之别,后者便于在诗词用典中遣词造句,因此最为流行。《枕中记》的基本思想是人生如梦,这是古人基于人生经验形成的一种人生况味和哲理思考,这一思想导源于道家。《枕中记》脱胎于《搜神记》和《幽明录》中的焦湖庙柏枕故事,作者大大扩展了思想内涵,表现出士人对现实政治的怀疑、失望乃至批判,对追逐功名富贵的自我否定。但大梦难觉,说到底所谓人生如梦只是失意者的失落、迷惘、无奈。由于黄粱梦的巨大影响,古人在邯郸附近附会出卢生入梦之地黄粱店,并建吕翁祠,古来题咏极多。而在八仙信仰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将吕翁附会为吕洞宾。  相似文献   

7.
随笔(Essay)是日本散文的主流.它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平安时期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镰仓时期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被称为日本古代散文的"三璧".  相似文献   

8.
崔嵘 《山西老年》2013,(7):49-49
与饮食文化一样,我们中国人还把床、被、褥、帐、枕等组成系列的床寝文化。其中"枕"虽是睡具之中的小件,然而其中文化的含量似乎特别之高。唐代沈既济先生的《枕中记》  相似文献   

9.
沈既济和他的传奇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既济是唐代著名的小说家 ,他的《枕中记》和《任氏传》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着重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 ,分析、阐明这两篇小说的划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孟帆的散文集《寻梦》,1997年12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三访阮元墓》这篇散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又知阮元墓在‘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却不理解为什么一点未加保护,而且连最起码的保护碑识都未立,这大概是墓所在地邗江县的事。王章涛先生也说扬州人不知珍惜文化遗产,更缺乏现代商业意识,还说到邯郸市按唐人传奇《枕中记》所述,建造了一处‘黄梁美梦’旧地;而‘蚂蚁缘槐夸大国’典出《南柯记》,其地正在‘广陵东十里’之槐泗。”以上引自该书第94页。文中“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语本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  相似文献   

11.
民俗工艺枕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枕头及其功能进行了阐述,然后着重探讨了民俗工艺枕头的材料、造型和装饰。材料方面,主要就布制类枕头作了分析。造型方面,把民俗工艺枕分为虎形枕、蛙形枕、鱼形枕和狮形枕分别加以讨论。装饰方面,主要从装饰的手段、装饰的色彩和装饰的主题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来自龟兹的五种珍奇异物:屈支灌、龟兹板、金颇黎、银颇罗、游仙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试图将传统史志、出土文献、考古发掘实物与域外汉籍互相印证,综合运用小学、名物考证、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分析等工具进行会通式的研究,揭示这些宝物作为异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本文是中国古代博物学整体构架中关于殊方异物研究的一部分,认为文献中关于异物以及出产这些异物的异国的记载,经常是真实的史料、传说与神话并存,这些虚实之间的材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交互的异文化图景,也是时人观念和心态的表征。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审视和重绘中古时代之世界图像,追索它的成立与变幻的过程,可以使我们获得新的历史认知和体悟。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n foreign treasures from Kucha,called Qiuchi (or Quzhi) kingdom in ancient times,as a part of Chinese natural history.The author tries to combine different materials:traditional historical records,unearthed documents,archeological objects,and Chinese rare books in abroad,into a corroborative system to reveal the symbol meanings of these treasures as the characters of foreign culture.It argues that the records of foreign treasures and distant countries,usually is a mixed presentat...  相似文献   

13.
亲方是夏目漱石小说《草枕》中的一个角色。虽然文中有关于其言语行为的描写,但亲方的笑(属面部表情)、动作(属手势动作)、工作用品(属建筑和装饰设计)等非言语信息,尤其是他的笑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着更大的作用。通过他的"笑"可以看出,亲方实际是漱石有意刻画的一个与主人公处于对立面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安神枕配合脐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枕配合脐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个疗程及3个月后随访观察结果,分析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8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枕配合脐贴治疗失眠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凌叔华和师陀同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绣枕》和《桃红》分别是其短篇名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篇小说在主题追求、人物形象塑造及诗学策略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文性。通过互文性的角度进行解读,为作品的重新理解和阐释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7.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8.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