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海子的诗歌王国里,他孤独而执拗地进行着自己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话语形式。而几乎贯穿他诗作的抒情诗中,对乡村的描写可以说是海子在对都市对现代文明感到失落后的精神寄托,也是海子对灵魂家园的探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从社会学入手,以海子《五月的麦地》为个案,来讨论海子诗歌中的乡土情思及其孤独主题。海子作为当代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歌一直活跃在诸多学者的视域,从未消歇。芸芸学者亦从各种角度、各种主题解读海子的诗情人生,参悟海子诗歌的情感诉求及其人文情怀。窃以为从社会学角度来阐释海子诗歌的心灵关照不失为一种新的途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徐兆宝 《现代妇女》2010,(10):81-84
海子,无疑是当代诗歌存在主题的先行者,这是我们探讨和研究海子的一个关键起点。海子是一个用生命实现“一次性诗歌行动”的诗人,他的生命与诗歌是一体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海子的诗歌观念与哲学取向、死亡意识、浪漫精神的倾向与独特的诗歌意象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深入海子的诗歌和海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他生于1840年,这一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华民族屈辱的开始。他死于1939年,此时神州大地正受日寇铁蹄蹂躏。临终,他只能说:"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他就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一1852年,镇江到上海的一叶扁舟上,载着一个孤独的少年,他就是年仅12岁的马相伯。他在船上眺望远方,憧憬着未来。到上海后,他投入法  相似文献   

5.
“他“宁愿离群索居,逃避尘世,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贪那孤寂的深味。在此情景中,“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位孤高傲世的贤人,超然孤立的隐者。他享受着孤独,也玩味着这种孤独,就像尼采反复咏叹先觉者和哲人的孤独一样。尼采认为:自己作为先觉者,高出人类和时间六千英尺,因此孤独必然是一种宿命,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说:“我需要孤独,就是我需要恢复本来面目,需要回到我自己的、轻扬的、爽朗的空气之呼吸……我的一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曲孤独之颂歌。《沉沦》的主人公在寻求玩味孤独时,曾以超人哲学的创始者和化身的“查拉图斯特拉”…  相似文献   

6.
海子,—个十五岁考取北大的天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三种课程的杰出青年,一个仅仅在世25年便撒手人寰的精神之子。他炽烈喷放、但又犹豫沉闷,他纵横汪洋、但又细腻优雅。海子以他的死肯定了诗,海子以他的死否定了诗。海子成为了一个悲戗而坚毅的精神符号,无论岁月如何蹉跎,人性如何淡漠,在我们回首时代的星空。海子那热烈、质朴和忧郁的心永远闪亮。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跌进无边孤独妈妈去上班了,一个小女孩被独自留在家中。整个房间空无一人,小女孩觉得孤独极了,她望着窗外的茫茫大雪,小小的背影里充满悲伤。这是《独生小孩》的开篇,故事里那个胖胖的、留着短发的小女孩就是郭婧自己。郭婧是80年代出生的山西女孩,也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孤独"二字,在她的生命中留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胜者     
在我的电脑里保存着一句话:"享受痛苦,享受孤独,享受生命,享受死亡。别嫉妒我,我比你们任何人都幸福。"这是我的老师李德复先生2012年7月10日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清晰地记得,他向我口述这句话时,得意的笑容就挂在脸上。那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他偏不说破,还故意用那种笑容传递给我一个信息:我是那么容易骗的吗?老夫不过在配合你们的谎言而已——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先生不是神仙,他也惧怕死亡,但他决不把怯懦表现出来,因为周围多是弱者,他岂能让自己的强者  相似文献   

9.
顾城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自然和自我,既是顾城生命的感受,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既是寻求自然与自我之路。他曾将自己找寻自我之路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试从第二个时期"文化的我"切入,从战斗者、逃避者、孤独者三个形象来分析顾城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战斗精神与逃避形象。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我们一直在纪念海子,读他的诗,出版他的纪念集等,但我们都知道,海子的时代毕竟过去了,诗歌的时代也在渐渐远去。纪念,或者足为了告别。为了忘却的纪念,因为这个时代和海子和诗歌越来越缺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爱的诠释     
世事难料。那天他突然病倒了,医生告知他,他的时日已不多。他突然感到担心和害怕。他害怕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哪天如果他真的不在了,母亲该怎么办。他仿佛看到秋风中那头发花白身材瘦弱的孤独的背影,那是他最后一次回家时母亲送他上车而定格在他心中的画面,他想也许这是永久的了。每每它在心中浮现时,他的心就会隐隐作痛,多么孤独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相似文献   

12.
永恒的珍珠     
再过一周就是他们结婚10年纪念日。她坐在阳台上望着远方,行人匆匆,车流喧杂。已经一年了,她总是一个人在这喧闹的傍晚,静静触摸着孤独和落寞。这几年,他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给她买了复式的楼房,让她辞去工作,在家里学插花,弹钢琴,写文字。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人曾忽发奇想,要搞一个孤独者俱乐部。他告诉朋友说,搞这样一个俱乐部,为的是让那些孤独的人能有一个去处,缓解孤独。朋友说,肯定不会有人参加。他问为什么?难道世界上孤独的人绝迹了?朋友说,不是绝迹,孤独的人从来就有,只是没有人会参加。一个人感到孤独,只是一种感觉,他可能并不想公开自己的这种感觉。如果他参加了你的俱乐部,他就等于把自己的这种感觉公开了。许多人就会知道,他是感觉孤独的人,这会给他的生活带来麻烦的。这个突发奇想的人脸上有了一种有所悟的表情。可是,他还是想做一个试验。他搞了一个沙龙式的…  相似文献   

14.
正"85后"新锐导演伍俊杰,似乎一直走着一条异于常人的路:花季辍学,与父亲决裂;"南漂"、"北漂"十几年,数次跌至谷底;创业遭遇危机,抑郁轻生时,是父母的爱助他重生。2015年拍微电影《爱之光》终获成功,"狼导"的称号盛传。年近而立感情无依,就在父母担心他孤独终老时,2016年3月20日,他结婚了。他说:"看着你们遮不住的白发,我知道有个家,是对你们最好的孝道。""叛逆"少年,南下北上追求音乐梦  相似文献   

15.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孤独、困惑、分离和失去这些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某种异化现象。这篇文章将从《看房人》中的"桶""佛像"和"插头"这三个意象分析沟通异化、信仰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在该剧中的体现以及阿斯顿为缓解这些异化所做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并探讨这些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他是一位孤独而又窘迫的画家。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在拥挤的美国画坛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失败却一直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他费尽心血创作的画作,连参加最低等的乡村画展都难以入选。曾经有相当  相似文献   

17.
碧云天 《女性天地》2012,(12):18-20
在方圆数百公里荒无人烟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罗布泊里,长年生活着四名年轻人。他们孤独地看守着古楼兰遗址和古墓群,见证了戈壁的苍凉与残酷,用青春和生命捍卫着国宝。  相似文献   

18.
喻强 《现代妇女》2007,(4):40-42
你可能不懂流行音乐,但你不可能不知道周杰伦。万千青少年为他的歌声而痴迷、为他的创作才华而崇拜。就是这样一位天皇巨星,对母亲叶惠美有着似海深情,因为在他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是妈妈用温暖的臂膀支撑着他;在他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是妈妈细心呵护着他;在他的音乐无人问津的时候,是妈妈欣赏着、鼓励着他。所以周杰伦一直说“只要妈妈高兴,我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相似文献   

19.
易宪容满面笑容,但却不无孤独。 这位在网民中被视为孤独英雄的人,坐在博鳌房地产年会的对话席上,甚至有点落寞,几乎没有人赞成他的观点,虽然在民间,很多人认为他是对的。论坛主持人袁一泓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易宪容是中国地产商们最痛恨的经济学家。 这一点很容易获得公认,即便易宪容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异议,因为他说,中国地产业试图或者正在要挟中国经济。他确信,这是一个事实,一个国人  相似文献   

20.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戏剧。作品以荒诞的情节与舞台画面,暗寓着现实性的主题,不仅折射着这荒芜的现实社会.更重要的是诠释着西方精神世界的荒芜、孤独。同时,贝克特又赋予人们等待和希望,在荒诞、孤独与荒芜之外,还有某种希望在向我们招手,等待便是希望,有等待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