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与自身心理的文化关系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了许多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特征 ,探究、考察这些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对于鉴赏古典诗词 ,继承和发扬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古典诗词鉴赏的教育和学习有其基本方法:因声求气、识字明法、知人论世及以意逆志。笔者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文章,详细地解析了这几种方法,以期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学习《古典诗词鉴赏》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不仅具有个体美,还具有提高中国古典诗词审美情趣的综合美。本文介绍的是意象常用的三种组合方法,也是我们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审美鉴赏时要特别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曲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也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三个璀璨耀眼的明珠。古典诗词曲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和隽永深邃的艺术受到中外文学爱好者的青睐,也受到世人的广泛传诵。因此,古典诗词曲鉴赏当之无傀地成为高考永恒不变的考题,这也是高考考查的内在要求。纵观2008年高考试题,古典诗词曲鉴赏题稳中求变。稳,便有深度与广度;变,便有开拓与创新。因此,关注这一变化,对指导我们当前的高考语文复习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形态下 ,人们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走入误区 ,重解读而轻接受。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理念出发 ,结合鉴赏过程的一些实际行为 ,分析了文学接受的现实缺失 ,并着重从语言对文化的体现角度剖析古诗词鉴赏的必然性接受 ,倡导对话、体悟和语言感受 ,促进人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因此,改善古典诗词教学现状,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是古典诗词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歌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结构中一直以亚文化的方式执行其伦理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古典文人诗词从社会审美的层面反映了以儒家人本思想为主流的文化建构的源流。文人诗词借助美神意识和酒神精神,表现了审美理想与人性价值在政治媚俗中的纠缠与迷离,这虽然代表了类似民粹主义的人本价值取向,但并不具备反主流规范的内在要求。中国文人文学的功能始终趋向伦理秩序的整合,因而难以形成近代意义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风"于近年特别是2008年以后,在文化、艺术领域里流行甚广,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散发着特有的魅力和个性。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性吸引了大量的歌手以"中国风"为主旨进行创作演绎。以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性为焦点,以中国风式的现代音乐对古典诗词"中国风"元素的文化传承为线索,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现代传承,挖掘中国古典诗词更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古为今用(穿越),可进一步提升现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闪光点,不仅包含了人生百态、社会缩影,同时还富含音乐美。钢琴虽是一件舶来品,但在音乐工作者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不断完善下,钢琴拥有了“东方韵味”。俞伯牙与钟子期之所以能成为知音,是因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被听者窥察。所以音乐的传情达意作用,是乐曲能否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的关键。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画面感是非常强非常美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个追蝶少年,与一片黄花地的画面即刻浮现脑海。而当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与钢琴擦出火花时,其美感会更加浓烈。  相似文献   

10.
典籍英译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要途径。因而,越来越多的翻译者和学者开始热衷于翻译古典诗词和研究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文章通过研究以庞德为代表的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原则以及中国古典诗词喜用意象并置和叠加的特点,提出将庞德的意象密集型创作手法和民族诗歌翻译法结合起来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密集型诗歌,以实现诗歌翻译的形神兼备;形似是诗歌翻译之基础,形神兼备为诗歌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古诗词歌曲是诗词曲的完美融合,又使诗词达到了完美境界.古诗词歌曲走进素质教育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空白鉴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空白”的美学特性、哲学意味和审美鉴赏。指出“空白”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美学特性,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空白”,注重通过“空白”创造独具魅力的诗歌意象;强调诗歌“空白”的运用与诗人追求的人生境界相关;阐述了“空白”鉴赏的美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同时,酒被称为"百礼之首",也出现在大量的诗、词、赋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其中的雅、颂两大部分中有大量的与酒相关的诗句,从这些酒诗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酒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晚清羌族诗人董湘琴《松游小唱》的"小唱"唱词艺术,深刻反映了川西地方川剧对改造古典诗歌艺术的影响。本文从文本出发,分析了《松游小唱》在内容题材、艺术手法、雅俗结合、生活意蕴等方面和川剧的共鸣之处,说明了传统戏剧有着对古典诗歌改造的功能,而且不仅是戏曲对古诗的改造,同时这部长诗也是将民间小唱艺术和古典诗歌相结合的重要尝试。诗人的这一次尝试,说明了在晚清社会将变的现实面前,诗变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15.
卞之琳诗歌的言语形式不仅是独特的,而且是重要的,甚至可看作卞诗的内核.它使卞诗跨越了许多语言的障碍,获得了自由灵动的表达空间,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成就了卞诗的智性与理趣.卞之琳的言语操作技巧细腻多变,如充分调动文言词汇的文化积淀,使语词获得双重影像性;巧妙变通主语,使主语具备极强的诗化功能;通过对句子间逻辑关系的解构与破格,制造"言语道断"等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道 ,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的整体 ,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必须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吸收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 ;在辩证扬弃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文化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型 ;在注重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主体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新诗的草创和发展 ,总与大学校园有着不解的联系。大学 ,是新文学、新诗的发祥地和摇篮。诗歌创作课程必得在理念上进行变革 ,把教学重心由“欣赏”转移到“创作”上来 ,改变“教”大于“学”的陈旧模式 ,培养一种清醒的“大文学史”意识 ,才能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事对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究其实质,它是“并举人验”即两件事对偶相叠的一种诗歌创作手法。从“事”的角度看,事对就是经过文化浸润或美学加工的用事或序事。从“对”的角度来看,事对就是一种具有历史深度感的对偶。事对“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事对浸染着中国重双崇偶的传统文化,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事对作为一种内蕴着中国文化的诗法不仅滋养着中国诗歌的创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的诗学文化。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诗法呈现出来以为当下诗歌创作所用。  相似文献   

19.
席慕容在她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中,不断地运用那些源自中华抒情文学的母题、古典的意象、包含着中华传统审美意蕴内容的文化符号。其中以闺思闺怨、相思鸟连理枝、思乡怀归三个母题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母题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这种现象也表明了席慕容的创作思维及她的创作实际上并没有突破或者超越古典诗歌的题材范围。文化传统在现代作家笔下的回响,是一种族群文化认同感,也表明了席慕容创作资源主要是来自中国古代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