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FLAC3D软件,对静力作用下达官营站洞桩法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洞桩法施工各个阶段的地表沉降、桥基变形、管线变形、车站结构受力等。研究表明:洞桩法施工中,2#桥基及各个管线的最大沉降量都超过了限值,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并采取控制措施。中柱作为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剪切荷载的双重作用,是结构的最不利位置,因此在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盾构法作为地铁隧道施工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是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广州地铁三号线某盾构区间的两条水平平行隧道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和地表沉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两条盾构隧道开挖面距离、注浆压力的大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在地铁列车交叠动荷载作用下基坑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通过考虑7种不同工况,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列车交叠动荷载存在对基坑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表层土体沉降有较大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列车时速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弯矩有一定影响,但列车静载部分起控制作用。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支撑轴力影响不大。列车交叠动荷载的作用规律与单层列车动荷载作用规律有一定差异,在列车交叠动荷载的作用过程中,上层列车荷载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中桥梁的大直径桩基施工可能对下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以拟建104国道浦泗立交上跨南京地铁S8号线项目为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通过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桥梁桩基施工全过程中地铁隧道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桩基开挖和混凝土灌注对地铁的影响较小.由上部桥梁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是地铁隧道变形的主要因素.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所得结果要小于二维有限元结果.当平面模型计算结果接近位移限值时,可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校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地铁车站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加固工程对临近既有轻轨桥墩沉降的影响,对武汉循礼门地铁站附近轻轨桥墩在加固施工中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了监测,得出了1^#,2^#桥墩沉降曲线,分析了车站施工过程的加固工序选择对轻轨桥墩沉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前期加固对桥墩沉降的影响作用.比较而言,当隔离桩与注浆加固同时进行时,桥墩沉降量最大.此结论对同类工程施工方案的拟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重庆某高层建筑,将建筑等效成二维离散模型,采用Davenport风速谱模拟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荷载.分别采用星谷胜和Shinozuka对于风荷载模拟的理论,模拟出脉动风荷载时程曲线,并对两种理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可对地表建(构)筑物产生损坏,地下开挖地表移动变形分析对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评价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利用概率积分法推导出山区地表移动变形的数学模型,分析山区地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性,利用该数学模型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表自然坡坡角不同时,最大水平拉伸变形不同,随着坡度的增加,最大水平拉伸变形减小;在靠近山脚处水平变形较大,水平移动系数对地表的水平变形影响显著。该数学模型可很好地分析山区地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为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地铁矿山法施工地段需要穿越大范围中粗砂和粉细砂等无水砂性地层,这类地层的土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限制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需进行超前注浆加固。以石家庄地区中粗砂地层为研究对象,考虑浆液粘度时变性,配置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浆液进行室内试验,测试其粘度,得到不同水灰比的水泥浆液粘度的时间变化函数,并将粘度时变函数引入到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研究不同注浆压力、浆液粘度、介质孔隙率等参数对注浆的影响规律,优化了注浆设计参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地表硬壳层受条形均布荷载时,下卧淤泥层内的水平应力。结果表明,在硬壳层的封闭下,淤泥层内水平应力随条形均布荷载的增加成幂函数的形式增长,且淤泥层内水平应力具有较高的数值,地表荷载在淤泥层内具有较大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线的种类多样性和空间关系复杂性,使得目前直观性差、易出错的二维管理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车站建设时存在难以发现潜在的管线碰撞冲突等一系列难题。采用BIM API二次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C#语言,实现了管线数据提取处理算法、管段与管点连接构件的建模方法,解决了地下管线数据批量自动导入和复杂地下管线模型的快速高效创建关键问题。开发了地下管网三维建模系统,建立了管线颜色色系,实现了地下管网布局直观可靠的BIM表达,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类型地下管线建模。通过与地下车站及周边构筑物融合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直观地反映了整个地下空间的具体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三维建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油气管道地下通过权是指管道权利人为在他人地下空间建筑和保有油气管道而对他人地下空间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其法律属性为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当油气管道铺设于农村集体土地之下时,试图改变现行的由国家先征收集体土地再出让给管道企业的做法,由农村集体直接出让地下空间使用权给管道企业,将更有利于维护集体的土地利益。土地的立体化利用会加剧不同层次土地权利人之间的土地利用冲突,在国家给予合理空间规划的基础上,管道权利人应通过相邻关系规则和地役权关系的建立来调整其与周边土地权利人在土地利用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的法律性质不明,导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油气企业和土地权利人之间纠纷不断,给顺利推进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和维护带来了较大的阻碍。在法律上确认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的性质,既是保护管道安全、保障油气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后期对土地的利用与开发、对管道的建设与保护、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明晰。设立地役权是解决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权纠纷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可以审慎思考构建地役权制度,通过充分发挥地役权制度的法律价值来弥补现行地役权的不足,以便推进石油天然气管道地下通过纠纷得到更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实际工况中的管道缺陷是非常复杂的,用物理试验的方法研究各种缺陷漏磁场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难度。该文针对油气管道常用的钢管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几种相邻缺陷的漏磁场模型,给出了计算结果,并分析了各种相邻缺陷对漏磁场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相邻缺陷的中心线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对缺陷漏磁信号的影响最小;组合型的缺陷对漏磁信号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泄漏检测在油料长输管道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介绍了一种基于压力流量双参数的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其中压力检测利用了负压波法,负压波拐点的提取引入了小波变换理论,对时间及负压波波速的确定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提高了泄漏检测灵敏度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天然气井工艺管道在开井过程中极易产生水合物冻堵的问题,采用Dynsim 软件建立了开井工况动态模 拟模型,讨论了开井流量、工艺管道敷设方式与保温层厚度、节流调节方案对节流后温度压力的影响,分析了开井过程 中外界热交换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对开井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加热炉前工艺管道优化设计与开井过程水合物优化控制 方案。结果表明:开井流量对水合物生成风险具有重要影响,开井流量越小,水合物生成风险越大,但不管开井流量 如何调整,井口工艺管道内均存在水合物生成风险;在保证下游出口超压在可接受范围的前提下,应通过同时调节各 级节流阀或主要调节二级与三级节流阀来尽量增大开井流量,并配合注醇、加热等方式来避免在工艺管道中生成水合 物;井口至加热炉前的工艺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埋地敷设管道无需保温,而架空敷设管道宜加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府对天然气市场监管的历史演变主要有以下过程,即1938年联邦政府开始对跨州天然气管线和运价进行监管,1954—1978年对天然气井口价实行管制,1978—1985年逐渐放松井口价格管制,1985—1989年实行天然气商品和管道运输业务的分离政策,1989年最终取消天然气井口价格管制,最近几年开始探索和构建顾客选择计划。美国政府对天然气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天然气监管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尽快出台天然气法,对天然气行业进行打破垄断的拆分和重构,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能源监管机构,对天然气工业监管的重点应放在产业链的管网运输等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部分,其他部分应该逐渐进行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制度是《石油天然气管道法》的核心部分,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管道安全保护带的主要性质、划定依据、权利结构等的认识并不统一。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保护带是以“不得危害和危及管道安全”为原则,以管道本体为中心,按照对管道安全构成危险的危险源性质和距离管道中心线宽度不等的危险等级划分的连续禁限作业地带,包括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管道安全高危风险控制带。在石油天然气管道的禁限作业等级地带,因危险源的性质、等级不同而成立不同的法律关系,共同构成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核心保护带、管道安全重点保护带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工况下热原油管道泄漏难以准确识别的难题,提出采用基于多元支持向量机的管道泄漏诊断方法,并建立了识别模型,可以在小样本情形下完成模型的训练工作,实现多种工况下对压力波动信号的分类识别,从而提高评判泄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针对热油管道负压波波速受油品及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所导致的定位误差,分析了管道沿程轴向温降以修正负压波波速,并采用牛顿-柯特斯积分方法对传统泄漏定位公式进行了改进。现场实验表明,基于多元支持向量机的检测方法能有效地识别管道运行异常状态,改进的漏点定位算法使得定位精度从原来的2.5%提高到1.0%。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评估地铁换乘站发生火灾事故的等级,文章基于火灾动力学模拟工具(FDS)模拟了宁波市某地铁换乘站的火灾现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改进了地铁换乘站火灾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模糊分析法对地铁换乘站的火灾风险进行了评价,并且在模拟现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人员撤离方案。结果表明,该地铁换乘站的火灾风险综合评价为一般安全,影响疏散的各种因素导致各个出口的可用疏散时间只有4~7分钟左右。研究证明FDS能够很好地应用在地铁换乘站的火灾预防中,有利于火灾风险的评价与火灾来临时人员撤离方案的规划。本研究为特定环境范围中的火灾预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未焊透是压力管道焊接接头常见缺陷之一,严重时会导致管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目前我国的《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中对未焊透管道的定级是很保守的,为了减少对未焊透缺陷的返修,文章采 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简化未焊透管道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在不同载荷工况下管道失效模式与缺陷尺寸的关 系,获得了未焊透管道的极限载荷曲线簇;再运用塑性力学分析方法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筛选,得到了焊接缺陷的安 全尺寸;最终通过试验验证极限载荷数值分析结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含有超标焊接缺陷(如未焊透)的管道不通 过复杂应力计算和安全评定即可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