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战国策》辞采绚丽多姿,语言清新活泼,受到历代人们的赞赏。然而从逻辑上看,策士从前提到最后推导出的结论不一定成立,某些游说辞其实是一种诡辩论。《战国策》游说辞诡辩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游说方式:步步设问、诱敌入毂;制造悬念、引发好奇;列举史实、巧言诡辩。  相似文献   

2.
3.
《战国策》全书,由于善用多种修辞手法,所以纵横恣肆,气势逼人,活泼清新,生动形象,历来受到人们激赏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为文铺排渲染,辩丽恣肆,陈说事理纵横捭阖,体情状物酣畅淋漓,堪称先秦史家之文中的出类拔萃之作。在论理技巧方面,《战国策》的文章大都善于分析形势,指陈利害,好设机巧,引人入彀,诱敌就范,进退有据,擒纵自如,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语言而论,《战国策》之文大都放言无惮,绝少掩饰,文辞铺张扬厉,气势恢宏,且又精炼传神,形象生动,富于华彩,其语言艺术的精熟富丽,也大大超过了先秦其它几部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在“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的基本逻辑中,提出了以无神论为前提,以富民、利民、安民为核心,含有人本倾向的民本思想,这种由民本升腾而来的人本思潮使《战国策》的民本思想达到期了时代顶峰。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中的许多说辞可以视为成文,考察这些成文对于战国文学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对《战国策》相关作品的考察可以发现,战国前期文学创作较为萧疏,中后期则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当时的文人尤以魏、赵、齐、秦、楚居多,周、卫等蕞尔小国也有不少作品呈现;《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文人异地创作的情形,而不同地域的文化逐渐融通,地域特色逐渐减弱,应是中华文化日渐成熟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是《战国策》流传史上的关键时期,有赖曾鞏的整理,《战国策》才得以“完篇”流传至今。本文考证认为曾鞏云经他整理后“三十三篇复完”,实仅指无整卷秩失,字句段落乃至整章佚失仍不在少数;曾鞏校此书的时间为嘉祐六年至嘉祐八年;此后,有李格非、王觉、孙朴等续校《战国策》;孙朴校本是北宋传本中的最佳本。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对苏秦形象的成功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秦是《战国策》中一个刻画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战国策》善于表现人物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实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借助独白和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运用对比手法说明人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把苏秦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所谓成文就是能够单独成篇的文章。《战国策》中保留的大量成文,不但具有深邃的政治思想和史料价值,在文学上也很有特色,是战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战国策》成文的文体类别比较多,其中以说体为主,另有诏令类、奏议类、书牍类、盟誓载文、祝辞、占辞等,是研究早期文体的重要模本。古人常贬《战国策》内质而赞其行文,多是针对其成文。《战国策》成文的辑录有利于对战国文学地理学作出更为准确的勾画和描绘。《战国策》兼具史书与子书的性质,使《战国策》成文在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语言学诸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士人的精神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着独特的意义。战国与汉魏六朝作为中国古代士人特征明显的时期,《战国策》与《世说新语》二书当是解析其时士人风貌精神很可靠的文本。两份文本内蕴的记言方向、记录的历史背景及人物的思想活跃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士人阶层在战国形成,形象各异;经由汉魏六朝承接演绎,更多形成为群体形象。战国时士人的"行"、"兼善天下"经时空,到汉魏六朝时多呈现为"藏"、"独善其身",但二者内在一脉相生,几乎为中国古代士人的行迹奠定了两条遥相呼应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春秋至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形势、物质条件和人的思维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带来了修辞风格的巨大变化。其表现是:从简约到繁丰,从质朴到夸饰,从温婉到峻切,从叙述到议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以来,战国金文大量出土,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文章从战国金文的著录、字典编纂、分域和断代研究、文字的考释及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战国金文研究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并评介其得失,有益于为今后战国金文的研究辨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通过对战国时期《楚辞》以及楚地出土战国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朕”,论文分析了它们在使用频率、称数、句法功能以及谦敬功能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士阶层地位随社会的剧烈变化而迅速崛起,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因而,养士、争士蔚然成风.统治阶级、上层贵族通过养士拢络人才、选拔人才,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士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士风尚造成了战国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氛围,也改变了许多旧有的传统观念,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出奔"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战国"出奔"虽在数量上少于春秋"出奔",但仍然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战国时期的"出奔"是由政治斗争、战争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出奔"者在"出奔"之前都会慎重考虑"出奔"目的国,但是由于自身和政治环境的差异"出奔"者的结局也各有不同。与春秋相比,战国"出奔"呈现出"出奔"次数较少、士阶层成为"出奔"的主力军、"出奔"多属个体性行为等特点。"出奔"对宗法制的进一步崩解和封建官僚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才,促进了人才及以人才为载体的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陆游诗歌艺术特色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游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不仅数量很多,今存近万首,而且在艺术上特色鲜明,成就显著。从体裁形式上说,诸体皆备;从艺术渊源上说,师承多家;从创作风格上说,既有现实主义特征,又有浪漫主义色彩;从语言上说,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7.
巴人崇虎习俗自夏商时始,经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现代。从战国时期巴人的墓葬形制、随葬物、丧葬习俗及文化事象进行对比分析,可见白虎崇拜在土家族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了显要的神圣位置,成为土家族心理意识的一个历史性内核。  相似文献   

18.
所谓"自然合理性",主要就是指"天时","天时"是一个时间秩序问题.时间秩序就是用时间来控制和安排政治事务的制度.自然合理性就是考虑如何通过时间的调节来使政治运作吻合于自然规则.在后战国时期,时间与权力的制度性结合和观念性渗透呈现出某种转折性态势,从而在政治思想史上构成一个特殊的重要时期.因为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权力体系的出现,将时间引入政治实践才有了稳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战国防灾措施及能力的飞跃体现在4方面:“尽地力之教”一类的防灾措施;“平籴法”之类的仓储备荒;开渠灌溉类的防灾工程;修堤造林类的防洪举措。该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战国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表现出鲜明的求利动机和交易原则,人际关系出现了商品化的倾向。战国时期人际关系的商品化,一方面引发了伦理道德堕落、社会犯罪猖獗、官场风气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了当时社会结构的转型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并促进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总体而言,其历史进步性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