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从形象与诗法的角度,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进行了讨论。认为古典诗词虚实的处理是以买入之,以虚出之;以实写形,以虚赋神;实以为体,虚以为用的。  相似文献   

3.
吟咏是伴随着诗歌产生而产生的一门演唱艺术。上古诗歌、乐府诗、唐诗宋词均能歌唱。由于吟咏诗词可以帮助读者深入诗词、欣赏诗词 ,利于陶冶性情 ,提高艺术感受力及创作能力 ,故吟咏之学 ,为历代文人学子所钟爱。吟咏的理论基础是 ,必须符合四声的要求 ,必须满足节奏的要求及注重诗词的内容 ,声情并茂。掌握了这三点 ,就可以依据自己对诗词的体会去尽情地吟咏古典诗词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词借用丹青的手法,摘取了大自然的关色,赋予了语言以五彩缤纷的色彩;描绘了自然绚丽景色,澶泄了主体内在的复杂感情。  相似文献   

5.
在古典文学教学中,由于古典诗词的讲授者未能谙熟诗词创作之道,而使讲 授一直不尽人意。要改变此种现状,既需从整体上把握诗词,更需从诗词创作 的角度,以诗人之心解诗。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诗人的典型心 态、诗人情绪的传达方式、诗词的言外之意。此外,还需引导学生具体进行诗 词的创作,从做人之道来悟诗道,以我之眼来观诗,用诗化的语言来解诗。只 有做到这些,才能既传诗味,又能拉近古典诗词与读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中意象因袭是很常见的现象,被频繁袭用的意象已演变为公共意象.虽然公共意象可以靠相互夹带、时空叠合的方式时时翻出新意,其审美创造性毕竟大打折扣.元曲作家曾采用直陈的写法颠覆传统审美意象体系,然而意象不足也就意味着诗意不足.明清诗歌重回因袭唐诗意象的老路,古典诗歌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句子倒装的作用和功能:在结构上可变平直为曲折,在语气上可变疲软为劲健,在内蕴上可变浅薄为深厚,在手法上可变俗常为新奇。  相似文献   

8.
电子通讯时代的到来,促生了一种新型的语言交际形式——手机短信。在风格多样的手机短信中,有一种具有浓郁的古诗韵味的手机短信,特别引人注目,这类短信在创作形式、修辞手法、语音特征等方面明显接受了古典诗词的影响。这类短信的广泛传播,说明现代受众对古典诗词的认同和接受,对古典诗词的当代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词自《诗经》始,追求委婉含蓄的抒情,或借助典故抒情,或借助物象抒情,以求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直(1885-1959)为南社广东分社的著名学者,早年参加同盟会和南社,1921年辞官归隐,沉潜于古典诗学研究。1925年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专注于古典文学教育与研究。古直一生中撰述约26种古典诗学论著,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上至汉代、魏晋诗歌与诗学批评,下至近代黄遵宪等人的诗文笺注;研究方法既有传统的笺注、年谱编纂如《钟记室诗品笺》《陶靖节诗笺》和《诸葛忠武侯年谱》等,又有专门论述如《汉诗辩证》《汉诗研究》。古直的古典诗学研究与民国时期的批评风气密切相关,其古典文学研究的价值仍值得重视。通过整理古直的诗学研究成果,考察其研究方法、诗学思想与研究特色,可以进一步从民国古典文学批评的视阈思考古直学术研究与文化立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诗词的时空关系可分为诗词的外部时空关系和内部时空关系。在从时空关系的角度欣赏诗词时,产生审美感受的主要动因不是审美过程中的时间率领空间和收空于时,而是诗词自身化时间为空间的审美机制。中国人从宇宙意识的构成到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都遵循着在可把握的现实空间中寻找家园感的心理机制。化时间为空间在诗词中的表现可分为将时间收摄入空间、在时空合一中归于空间、营造往复循环的空间等数种。时空关系的疏离会导致价值空没的悲剧感,其表现可分为时间是否定空间的因素、空间不能作为时间的归宿、彰显时空的客观性等数种。这种悲剧感因为契合了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建构方式而成为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张红运 《南都学坛》2005,25(4):57-60
古典诗词中充满着各种形态的时间因素,它们既是古诗词构筑意境、抒写性灵的不可或缺的构件,也是人们阅读、鉴赏、体会诗词境界时应该格外留心的一个方面。诗人运用时间词语,明确地传达出了对时光的感悟;用自然界中的春花秋草、飞鸟来燕等物象的盛衰来去感悟时光的匆匆;用历史故实内含的“事”、“史”进行“今”、“昔”对比。古典诗学中的时间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学价值的文化时空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价值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文学价值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都同 时具有两极相融的特性:表现时间的永恒性、空间的世界性都必须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直观 和亲切,抒写时代性和民族性则必须要有永恒性和世界性的深广和普遍。文学价值的空间结 构与时间结构连同一体而共时存在。二者交织在一起,在文化空间的广阔性和文化时间的永 恒性的聚合中,呈现出文学价值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中的"吏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吏隐"是反映和概括中国古代士人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概念,向来未被学术界所注意.笔者在<大历诗风>中加以讨论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它在唐诗中的反映及表现得到了研究.然而"吏隐"是个历史的概念,它的形成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追溯其起源及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含义,阐明其历史发展、实现方式,尤其是与诗歌的关系,是理解和诠释"吏隐"概念的关键.本文通过考察"吏隐"一词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与流传,对"吏隐"的动机、"吏隐"实现的前提及其心态史意义进行了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受先秦原始儒、道的影响,其思维方式既有着形而上的思辨特征,同时也保持了诗性的特征;而这种思维方式绵延于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中,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古典诗词创作时的运思方式,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整体观照、生命意识、物我同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诗歌是古代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华文化以仁为核心的根本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使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精神突出体现为民胞物与、国身通一、天人合一三大精神。同时,中华文化又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社会风习和文学创作等方面被中国古典诗歌“诗化”,体现出乐感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时空并驭”是杜甫首创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在一个押韵单元的两句诗中,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下笔,以描写山川风物或塑造抒情形象。这种手法在创造宏深诗境上取得了成功。它的生成依据是杜甫的宇宙意识和独特的时空感受。  相似文献   

18.
诗歌:意境营造与时间跨越和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然而,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诗人为了达到诗歌意境的灵动和优美,常常采用对时间和空间意象"跨越"、"变异"和"重建"的处置办法,让时间跨越古今,让空间异变方位。因此,诗歌意境的营造与纵向的时间跨越、横向的空间变异,以及纵横交织的时空错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