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共物品语境下的无障碍环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安全性、社会福利性、可及性、系统性的特征,本文描述了西方主要国家和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各自的政府决策和行动,分析了我国无障碍环境生产与供给的缺位和不足,提出我国政府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应担负起的提供法律保障、财政保障、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保障的职责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企业环境行为的治理是指来自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行动主体,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管理、控制或约束企业的环境影响行为,以实现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和环境道德责任。通过对治理系统中各行动主体的分析,将治理分为七种基本类型,其中三种分别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的单方治理,四种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两者结合或三者结合所形成的共同治理。根据政府治理的强制性程度、企业治理的行动主体、社会治理的行为目标,又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一些子类型。某一特定的治理类型及其子类型有可能影响到其他治理类型及其子类型,进而影响到治理效果;各种治理类型之间可以有意组合,形成治理合力;政府可以通过“元治理”对各种治理类型进行统筹安排,以发挥更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治理主体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共同协作编制而成的合作治理网络。在此网络中,各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功能优势,实现社会治理结构优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言说—行动”分析框架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治理主体通过协商民主与合作行动共享治理话语权和行动权力,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及推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在满足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出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日本无障碍城市环境体系由设施、系统规划、导向和服务4个要素构成:完备、合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构成这一体系的基础,注重与环境融合的系统性规划将设施有效联通,以全方位的通用设计理念指导信息导向系统设计,并用服务进一步为环境建设查遗补漏。日本无障碍环境建设背后的推进机制以完善的国家无障碍设计法规体系为基石,以优先推动重点发展区域的无障碍建设为实施手段,同时提升国民无障碍环境建设意识、逐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有效的机制建设是促进日本无障碍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积极政府的理论视角,从行动边界、行动特征、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行动目标四个方面对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从力量吸纳度和行动主动性两个维度出发,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划分为“积极政府”“灭火式政府”“消极政府”和“无力型政府”。通过分析集中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例发现,相关政府行为具有典型的积极政府特征。积极政府是对政府边界问题的良好回应。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预判治理风险、吸纳治理资源、精细治理策略是其有效实践路径,三者均是积极的政府行为,互为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治理的良性循环;实践中,要坚持源头治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迈向高效能治理。  相似文献   

6.
建党百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主体伴随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协同共治主体、乡村振兴新时代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统领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共同体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与农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演进逻辑和党的政治引领与农民自治实践相统一的行动逻辑,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治理主体演进体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不仅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立足于中国基层治理的现实场域,考察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发现其主体多元性、行动协同性和能力聚合性,可以有效适配和契合公共安全问题的来源广泛性、影响扩散性和应对复杂性。同时社会治理共同体结构能够通过能力汇聚机制、规则约束机制和价值引领机制的运作过程形成治理合力和共同行动,从而有序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公共安全问题。但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际建设当中,仍面临着主体能力有限参与不足,规矩约束不及不适和价值导向多元无序的现实困境。有鉴于此,可以采用激活培育治理主体、创新完善治理机制以及营造优化治理环境来进一步发挥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中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主体作用。从当前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来看,社会组织在服务、自治与协商三大维度上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其作用发挥及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嵌入其中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影响基层治理行动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资源获取与技术选择,进而影响其行动效果与治理效能。因此,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应提供制度、组织、资源和技术四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应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治理制度创新。分析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是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基点。本文从永联村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历程出发,以组织场域的结构化再生产为分析视角,凝练出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作用机制,即政治引领机制、组织驱动机制和制度嵌入机制。此三大机制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打造了组织认同基础、组织运行动力基础以及组织制度基础。同时,拥有政治权威、经济资源支持的党组织主导了多元主体互动组织场域的结构化过程,并以其自身的政治化逻辑统合多元主体的行动逻辑,使得各主体能够在共同目标的引导下形成对新制度规范的“文化—认知”,进而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制度的演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合法的婚姻家庭关系受法律保护。“婚外恋”引起的违法行为不仅违背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开始引起立法上的争论。从法理上看,它破坏了法律保护的婚姻家庭关系,对之约束是可能的,从实践上看又是复杂的。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之已有一定约束,但远远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精神。在以后的立法完善工作中,还有许多制度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务评审工作是高校职称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阐述,提出四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往人类的思维方式实质是一种功利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出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而这种变革的关键则是实现由功利型思维方式向互利型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知识传承与创新基地,应当把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发展可持续性,文化遗产保护、抢救、研究及传播等诸多社会问题落到高校学科创新和课程建设中。高校应当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训、智能参与、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陕西长安北张村传统手工造纸为例分析曾经为炎黄子孙所骄傲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的现状。探索在高校中设置传统手工造纸课程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的漏抗、超瞬变电抗、负序电抗、零序电机和同步电抗等参数的测试及计算,结合这些参数的物理意义说明了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多媒体视作品的非线性编辑的概念,介绍了非线性编辑工具的选用,并详细讨论了数码影片线性编辑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佳状况 ,为以德治国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注重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重视和抓好以德治国 ;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依赖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结合 ;以德治国要以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我省财政收支持续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但财政收入过度依赖于“两烟”产业,支柱税源单一,财源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造成了我省财政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调整税收结构、培植新的财源成为了我省财政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依托第三产业的发展调整财源结构,促进财政增收是我省新的历史时期财政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以云南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财政必要性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我省财政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供应链整合次序变化考量,随着买方市场的成熟,消费者握有市场的主导权以及流通现代化的实现,现代流通业从产业链的末端升位为拉生产力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对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的理解,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歧。本文认为,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犯罪主体应该严格限制在刑法所规定的范围之内,不宜作扩张理解,即只能由国有独资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副经理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