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申报成功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有18家。经过6年努力,2014年9月,国家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申报成功。按照《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及规定,结合目前保护实验区内各区县现状,现阶段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一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遗产项目;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旅游相结合的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生态景区;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宣传展示项目;发展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同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建设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完善配套措施;强化监督问责。  相似文献   

2.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延续和流传后世的关键,传承性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重庆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渝东南地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予以整体性保护的文化生态区。在建设渝东南文化生态区初期,重庆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在传统传承模式“家族传承模式”和“师徒传承模式”下又衍生出“群体性传承”“教育性传承”“生产线传承”三种传承模式。本文通过调查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现状,对五种传承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传承和在生产线模式传承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潜力做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在渝东南文化生态区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多采用混合、多元传承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生态保护区是在当下急剧变迁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一个特定地区发展的新型定位.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生态保护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发展人类学立足于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因文化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运用发展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文化发展战略。八年来,我国已批复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其中武陵山片区批复设立了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但都各自独立于省级行政区内,使相同或相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行政区域切割,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因此,对区域内批复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整合,构建更加开放、一体化的“武陵民族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更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这一构想首先基于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条件良好,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割裂,要实现这一构想又存在诸多现实困难,其出路就是打破行政疆界,整合资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传承为核心,把整个区域建成“中国武陵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5.
江苏连云港山海奇观,人文荟萃,蕴藏着丰沛的历史文化资源。随着连云港市转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连云港的人文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转变。建设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进一步加强对连云港市人文资源的整体性保护,有计划地修复和维护现有文化环境,促进地域文化资源、文化环境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与融合,保持区域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客观分析当前建设连云港山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优势与劣势,了解现存的不利因素,对于后续开展全面保护工作颇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的保护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格局.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案例,在分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文化生态保护的区域性策略和整体性方法,对具有文化价值一定物质形态的所有遗产资源的保护,必须遵守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地域文化生态的乡土性保护,需要协调、维持和保存村落景观、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其有形和无形的联系.文化多样性保护涉及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注重文化生态的异质化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育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研究以渝东南、湘西北、鄂西南、黔东北为核心的武陵文化圈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这里生活着土家族、苗族、汉族、说“瓦乡话”的人群,他们特殊而鲜明的火文化传统与火崇拜习俗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意蕴,是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作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历史和现实的关系甚紧密,但濒临着失传的危险,必须作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机部分,加以调查、开发、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百村千幢"工程目的是保住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守住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的"精、气、神",因此需要用好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牌子;需要充实"活态徽州文化内涵"里子;需要守住"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底子,使之成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一个福祉工程,无憾工程。  相似文献   

9.
[提要]我国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基于基层政府政策视角,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来探讨民族生态移民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多元资金筹措、部门协作、产业支撑与技能培训、政策落地、创新社会管理等五个方面设计基层政府治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水族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立、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扶贫开发、生态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探讨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大地震已过去近3年,阿坝州是"5·12"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区,也是我国羌族人口聚居的核心区,国家在灾后重建中抢救与保护羌族地区民族文化,专门设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本文紧抓文化部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契机,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共生为研究核心,对阿坝羌族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游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文化类型与藏回 汉族和谐共生的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共生,推动后灾后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渝东南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区县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重庆主体功能区划后,渝东南工业园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园区发展思路、产业定位、债务负担、招商引资、生态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撇清误解、理清思路,严格生态保护,改变考核方式,利用本土资源实现特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秀山县地处渝东南岩溶地区,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秀山县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出适合其发展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渝东南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误区表明,传统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大学行政化、功利化与工具化等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制约因素。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的对策有:对"创新实验区"进行合理定位以明确创新实验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为切入点系统改革,以促进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大学创新文化为创新实验区建设和发展培育创新的环境与氛围。  相似文献   

15.
民族院校图书馆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主渠道的民族院校图书馆要做到 :建立特色馆藏 ,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提供文献和知识储备 ;参与教育和科研过程 ,让广大师生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创新中吸取精神动力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情报资源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16.
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因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定位,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诉求,注重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文章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为核心,通过借鉴其他地区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制度和经验,充分运用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改革权限,进行相关立法和制度创新,提出若干新制度的构建建议,以期通过供给创新型法律制度,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环境保护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为建设生态平潭、绿色平潭和两岸合作建设的典范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7.
重视"黔中文化研究"的科学价值取向维度,符合学术规范正确阐释与之相关的"地域文化"、"文化区域"与"文化研究"三个核心概念内涵,并科学应用于"黔中文化研究"的学术实践,可持续推进"黔中文化研究",为渝东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是西华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繁荣学术文化而建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以研究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主的实体性研究机构。2006年4月,经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评估考核,正式确定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将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保护文化资源与开发文化资源相结合,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相结合,研究学术,传承文明,致力于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文化非常浓郁,包括族人团聚、哭丧等六个程序。文章通过对丧葬六个程序与宗教孝道文化的简单论述,得出了渝东南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始终与中国孝道文化密不可分,是共鸣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社会资本理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其在传统权威、规范参与及传统交往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随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农村社区建设在人际关系、内部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制度及社区网络等方面的社会资本的发展也面临困境.对此,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立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国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二元框架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完善,以此推进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