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整个高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健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思想灵魂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发,尝试着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一步武装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头脑的一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学生作为我国优质的知识生产力,在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更为艰巨的使命。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发展必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阶段,此项工作落实质量不容乐观。深入研究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积极设计策略提高融合质量重要且必要,相关者必须对之加以重视。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意义、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原则及策略三个维度出发,对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发展、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  相似文献   

3.
卫丹妮 《公关世界》2022,(3):110-111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思政课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成果.好的故事不仅承载着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还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方式.讲好故事,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故事内容、选准切入角度、提升育人价值,用故事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存在着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固化等问题;因此,应通过课堂、校园、社会、网络等多种渠道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药学类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普遍存在"思政课程地位存在边缘化倾向""思政课教师队伍匮乏""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本文结合药学类高校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药学类高校"思政课堂"与"课堂思政"同行同向的有效路径,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树立"师生共同体"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和内容,建设一支思政课的"人气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下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设置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作一些探讨,以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杨菲  兰俊才 《公关世界》2023,(4):135-137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是评价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的意义、造成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获得感不足的原因,从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平台、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测评体系、完善思政课实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提出基于学生获得感提升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路径,落实思政课改革要求,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的培育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与教育主体、客体和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给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功能,是当今思政工作者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推进,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滞后,思政教学资源短缺;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单一,课堂教学交往虚假;信息化教学技术普及缓慢,师生教学参与被动等问题逐渐凸显,究其原因有学校、思政课教师、学生的认识模糊、动力不足,没有形成合力等,必须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注重实效,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凝聚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出发点,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内涵、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文化自信的对策,希望对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动完成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对于当前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专题式教学,已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专题式教学有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创新性、过程的研究性等特点,在思政课教学中效果良好。推进思政课专题式教学,重点要把握好前期准备、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等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要求内容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说明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其次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最后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较大班级教学主要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并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而逐步出现的。它的兴起有客观必然性。文中较客观分析了它的利弊相兼作用,在准确把握了国家有关思政课建设的政策精神的前提下,根据高校教学规律.探索了思政课班级教学的规模和班级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缺失原因,探讨了加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具体途径,以期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情感认同的重要程度开始凸显,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了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使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提高思政课教书与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焦兰萍 《职业》2016,(34):58-59
以专业为导向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素能,是高职思政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游离于专业教师建设之外,思政课教师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没有以专业为导向,不能与专业建设密切结合,从而导致高职思政课教学在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茜 《公关世界》2022,(2):100-101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进一步发展中,也有效推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受到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冲击,高校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将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到高校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现如今现代信息技术得到社会中各个领域的认可和应用,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教师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与教师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加深所学思政课知识的记忆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思政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有助于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形成积极自主学习思政课知识的意识,获得理想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翻转课堂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推动高校中思政课程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认为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知识内化,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改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同时,反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对日后"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具备深刻哲理的寓言神话、诗词曲赋,包含了很多励志的伟人事迹,具备极高的现实价值和艺术内涵。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政课落实提供丰富的思想,有利于创新并活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广大教育者应重视高校思政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功能,立足于高校思政课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问题积极设计策略,以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视域下的传统文化隐性教育"展开讨论,从四个维度对之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是大学生在“拔节孕穗期”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以及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以及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等困境,从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网络化、实践教学立体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和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