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欢 《现代交际》2011,(4):38-38
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体系对复议机关的行政诉讼地位采取了二元区分的做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虚化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复议机关诉讼地位的确定取决于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从行政复议制度发展趋向看,不将复议机关作为行政诉讼的原告是较恰当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不足,并指出现行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以此为基点对行政复议管辖体制重构提出建议,希冀对我国的行政复议管辖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社会制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保障性制度,在发展完善过程中难免存在种种困难或疑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只有在国家法治理念的指导下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法律化带来的科学严谨性设置及强制保障力来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本文审视了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相关法律规定,不可否认,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法治价值理念,通过分析其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与融合、传承与创新,对比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制度设置和价值取向与现代法治建设的精神和法律制度找出异同,挖掘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并尝试反哺于现代法律观念和司法理论。结合当下实际完善法制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然而,在当今社会法治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我省法制办针对行政复议工作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麻文斌 《现代妇女》2014,(4):265-265
从古至今,宗教、鬼怪和神仙似乎一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的电影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恐怖电影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恐怖电影进行对比分析,不仅可以更好的看出我国恐怖电影文化的独特性,而且更加准确的暴露出我国恐怖电影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结构日趋科学完善,不断为中国法治现代化指明方向。中国法律体系的建构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中国化为基础的。以宪法为指挥官,形成了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律和其他法律规范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巩固了中国法治的基础。在对仍在发展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和合理建构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化的语境中获得新的内涵。为推进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应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在法治制度、法治政府、法治经济、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建设的多元化背景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为法治提供现代化的现实途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国法治建设,可谓历经了漫长过程和多番更迭。对此,笔者着重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法文化障碍进行简要分析。立足于中外西方政治与法律制度角度,从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政治思想、法文化观念角度,分析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即:传统封建思想残留、礼治精神与当代法律平等性矛盾、传统文化的工具性导向和当代法治理念影响。  相似文献   

9.
成年监护制度作为有效保障已经成年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整个社会和谐与安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对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越发重视,因此发现我国现有成年监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是我国法治发展的需要。《联合国残疾人权利保障公约》作为对成年弱势群体权利保障进行规制的国际公约,对我国完善成年监护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文化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底蕴,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力量源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求,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中国现阶段国情面临法治不被信仰、公民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文化氛围不浓厚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坚持问题导向,本文从进一步提升全民族法治文化素养、提升公民法律信任感、加强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刑事和解制度日益受到学理界的关注。在我国2013年正式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审查责任和处理原则,这是我国刑事法律立法的重要进步。本文分析了刑事和解的概念和特征,阐述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功能,并就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其自1957年正式创立至今,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有违法治精神和人权保障的缺陷日益明显。文中拟就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从而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革时可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世界,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社会,一直未停止对廉洁清明政治的追求,西方国家从制度方面来建设法治,力图使得国家政治清明,而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研究西方和我国廉洁政治思想无疑对我国现在的廉洁清明政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提示:2023年9月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24年后的首次大修,对于提升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韦付萍 《现代妇女》2014,(12):I0112-I01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出了庄严的历史选择,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决定》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一重论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义,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查明案件事实,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司法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率较低,证人拒绝出庭的现象屡见不鲜,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难以有效展开。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刑事证人出庭制度虽然在1996年和2012年经历过两次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进而减损了刑事证人出庭制度应有的价值与功能。针对于此,本文从司法实践出发,对我国刑事证人出庭的制度的现状进行了考察,深入分析了证人出庭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证人出庭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共理性凝聚法治中国的公正价值共识、强化法治中国的公正制度认同、引导法治中国的公正实践探求,是法治中国互动型治理模式运作的理性根基。权利行使的法治渠道不畅和权力运行的法治约束乏力是转型期中国多元价值冲突中公众理性迷失的根源,只有使权力和权利都服从于现代公共理性的规则治理,才能实现法治中国由权力的"单向度"管控向互动型治理模式的顺利转型。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理性维度的实证分析,提出基于现代公共理性的大学生社会公正观培育的可行性途径,为一般社会主体理性社会公正观的普遍性建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全面深化改革已势在必行,而与此同时,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刻不容缓。全面深化改革与建设法治中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建设法治中国这一目标之间存在许多矛盾。要想二者同步进行,就要先梳理并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法治改革观",从而保障全面改革与法治建设的顺利进行,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相关的法律规范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进一步扩大司法审查的范围,这不仅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而且对我国的司法改革,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我国同样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体制,但与WTO的要求相比,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构建与WTO协议和规则相一致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予以完善. 中国加入WTO后.不仅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上要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而且在国内法律的制定和政府行政行为的运作上也要受到WTO规则的影响.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司法审查制度。而其主要宗旨是通过消除各种国际贸易壁垒,实现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既是中国遵守和执行WTO规则应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中国的经贸活动和政府行为真正走向法治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出现在举报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带有公益性目的的举报人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案件层出不穷。由于举报人的举报,行政机关对被举报人进行了处罚决定,并向举报人书面答复了处理结果,这里出现的问题是举报人针对受理举报事项的机关所作出的答复行为能否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举报人不服受理举报事项的机关所作出的答复的救济途径,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举报答复行为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