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将立德树人确立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及根本,确立了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教育整个环节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从大学精神的角度切入,分析大学精神的内涵、立德树人的意义,并探讨教育改革及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多元交互信息和特定用户需求使得圈层文化由此产生,并具有圈层相对封闭性、个体认知局限性、关注信息泛娱乐性、主流文化及教育主体被弱化等突出特点。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已经不再被高校青年所接受。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当代高校青年圈层文化的特点以及立德树人的内涵要求,探究两者结合契机,提出了在特点鲜明的青年圈层文化中,能够良好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而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任务要求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朱倩倩 《职业》2021,(6):73-74
劳动教育与德育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和育人导向功能。本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分析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究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建设,以期有效发挥劳动教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对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要将立德树人与德育、智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其次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最后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改革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5.
<正>劳模精神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价值,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化资源。探究劳模精神在高校培育的实践路径,将劳模精神的价值旨归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校实现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高度匹配的必然选择,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促进青年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时代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立德树人,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它强调以德树人、树人以德.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与追求.立德和树人所立的"德",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还包括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追求和法律素养等,它是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集中反映,尤其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确立之后,德育美育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应积极顺应趋势,进一步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德、以德生美的教育效果。通过梳理美育和德育的概念,分析美育和德育的融合现状,探寻使两者更好融合的对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力,进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促进高校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教育大家,孔子是美育、智育、德育等教育形式全面发展的先驱者,其倡导追求、塑造理想人格。弘扬孔子教育思想,不仅是立德树人教育精神的习承,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使新时代教育更具科学性。通过探析孔子立德树人思想,落实高校师范生人格培养目标,以期助推高校人才培育活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有其特定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德才皆备人才,已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根据古今中外德育教育特点,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得出我国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实施方式,即首先是要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同龄团体四个方面的德育环境。其次在各环境中以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培养学生,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0.
刘园丽 《公关世界》2022,(20):119-12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批具有高尚情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论述高校班主任依托班级开展德育渗透的理论基础,提出在班级教育管理时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德育渗透策略,依次引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完成德育渗透任务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广大高校班主任开展班级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姜国峰 《职业》2020,(10):22-23
本文从"三全育人"视角入手,分析提出在德育体系内,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个路径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个时间、每一个空间和每一个教育载体,齐抓共管,共同协作,构筑一个立德树人的立体结构,三条路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三路同向,合力同行",形成一个点面结合、时空相连、立体完整的立德树人路径,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德育合力,将德育无形渗透,在无形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以推进和落实,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建设指明培育重心和发展方向。要深度挖掘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和逻辑理路,重点把握高校立德树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时代向度,深入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培育策略的贯彻和实施,真正做到以德立学、以德育人,培育德才兼备、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在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铸魂育人。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以"三巡六创优"为抓手,推动思政课的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和目的性,从而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品德、道德素质高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对"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了科学阐释,然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特征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笔者作为高等教育研究者,思考如何充分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高校道德教育和建设中,让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德育人文关怀与青少年德性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本质上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获得性品格。青少年的德性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教育和塑造。德育人文关怀的指向是培养和塑造具有德性的人,或者说是具有德性人格的人。德育人文关怀对于青少年德性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情感、启迪理性自觉、引导精神自律和完善心灵和谐。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目的和基本标准,高校应该把立德树人理念与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树立新的党建理念。要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用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日常培训和党校培训,并将其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贯穿于党员实践教育活动始终。  相似文献   

18.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教育教学中应该根据立德树人教育的总体理念与相关要求,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本,引入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创设立德树人教育环境,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校园网络道德建设,加强个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与依托,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综合人才的主阵地,而研究生则是我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富强的使命与担当。高校在培养研究生成长成才时对其除了须进行科学知识的灌输与传授,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育才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思想具体融入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中。通过分析立德树人思想基本内涵、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探讨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与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通过对云南高校大学生的德育现状实践调查,探索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路径,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