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需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以及挖掘社区工作者的智慧和才能,方能实现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政府主导和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我国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社会、居民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转变治理理念、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核心引领作用、扶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提高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文化教化水平,才能在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上不断创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上海市D社区基于生活、关系、空间三维向度的城市社区融合共建某种意义上表明了当前社区建设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动回归,通过社区动员培育居民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营造社区文化,深化关系联结,从而有效提升社区社会资本,推动社区多元主体整合,形成以基层情感治理为主线、以专业工作介入为手段、以社区文化建设为目标的城市社区整合共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基层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地区域化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概念,强调了构建校地区域化思政教育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与社区"组织联建""文明联创""阵地联享""文化联谊""服务联帮""活动联办"的"共建共治共享"校地区域化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实施路径,为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开展新时代社区青少年劳动教育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以及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从打造社区青少年劳动教育与社区治理相互融合新格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五位一体"劳动教育新模式、健全社区青少年劳动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新时代社区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区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6.
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社区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目前,社区党组织存在全覆盖盲区、工作方式单一、社区干部素质能力不强的现实紧迫性。社区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沟通协调、保障兜底和激励动员作用,需要在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社区党组织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加强社区党建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7.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淄博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构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开创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总结了淄博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扎实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共享共治共享、服务高效、和谐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张冰 《城市观察》2017,(6):128-137
社企混合型社区的存在,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从单位型向社区型转型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两种治理体制的并存和冲突,是中国城市基层治理的一大特色,也是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根源。化解这一困境并推进城市基层社区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关键在于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出发,促进社区与企业在社区管理服务上的内在联动,并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举措,实现社企在社区治理上的全方位、深度化融合。  相似文献   

10.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2,(6):156-16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既是一种物理空间,又是一种制度与文化空间。上海G社区探索楼道公共客厅与楼道居民自治,通过楼道公共空间的拓展与构筑,增强居民归属感,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改善社区认同,让社区从一个生活的共同体演变成一种信念的共同体,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推进基层社会的动员整合。这种社区自治性的成长不仅是社会力量内部整合的基础,也构成了社区共治的基础。由此,未来社区治理的方向是如何建立起社区事务协商参与的多级公共空间,形成共治、自治衔接的有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基层社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群众自治相衔接的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陈朋 《科学发展》2013,(2):34-44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杜敏 《城市》2017,(12):69-74
共享单车是在"互联网+"、 新发展理念和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由需求导向催生的新业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典型的B2C类型(business to custome)的分享经济.共享单车在解决民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无序投放、 乱停乱放、 私化破坏、 争抢路权等新治理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人人享有、 人人尽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共享单车的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治理路径.笔者在分析共享单车治理困境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由政府、 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鞍山要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市民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让市民共享城市建设成果,形成重教育、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保体系完善、人民脱贫、医药卫生体制合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治理体制,把鞍山建设成为一个优美、公平和活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4.
探索建立以单位党组织向所在地社区、单位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双报到"制度,能够整合党建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驻地单位和单位党员的作用,挖掘单位党员八小时之外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党建共建活动,服务社区、服务居民,创新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区域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社区党建工作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是乡村自治的重要保障。当前,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同时,面临着制定、执行和监督方面的诸多挑战,需要从培养法治意识、完善制定程序和内容、健全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实现完善村规民约促进乡村善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共建共享格局是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重要理念,同时确立了一种新的治理方式。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不仅体现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对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发挥主人翁地位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意识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对此,在分析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因素上提出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昕生  张靖 《国学学刊》2023,(2):1-7+138
当今中国面临着种种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和难题,除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还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老子《道德经》中的社会治理的“道”与“术”,提炼出老子《道德经》中以“尊道贵德”为治理原则、“全生葆真”为治理目标、“无为而治”为治理方法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在先秦时代勾勒出一幅美好治理蓝图,同样也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模式提供宝贵的启示,既是老子为我们留下的最珍贵的启迪,又是打开理想社会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创新"城中村"社区治理工作,是有效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泉州市在"城中村"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要实现以"城中村"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泉州应该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工作方式民主化、居民保障水平提高、社区管理者素质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等五个方面继续推进各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的生成中,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切实际行动的基础.从马克思哲学角度来看,"社会有机体"理论则是从唯物主义角度对社区内部组织权力重新调整和分配的探究,有助于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中国化社会治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从早期高度集中的"单位制"到实现自治功能和多元参与治理的"社区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发展方向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此外,对国外治理的研究方法的借鉴也有利于新时代下我国社区治理中党组织与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对我国的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意义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西恒 《科学发展》2012,(8):99-102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支柱。在如何提升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以"社区居民有效自组织、构建新型邻里关系"作为落脚点与着眼点、通过"睦邻点"建设,有力破解当前社区发展的深层次困境,为上海乃至全国社区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