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科技文化、红色文化等是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本文从凉山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关于进一步发展九寨黄龙一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意见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行政区划变动后,省委、省政府根据新的四川省情,在相应调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确定把旅游业作为全省跨世纪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来抓。这无疑是一项及时、正确的决策。为此,省旅游局提出了要在全省形成“一个中心,五大片区,七条线路,八大工程”的旅游发展战略。并明确提出:“九寨——黄龙线,是四川旅游产品开发的重中之重”;“要在实现九寨环形公路改造和九寨机场建设的基础上,将其培育成为我省跨世纪的国际旅游拳头产品”。为贯彻省委、省政府的上述战略决策,促进九寨黄龙一线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们…  相似文献   

3.
学人风采     
陆文熙教授陆文熙,女,汉族,1947年生,历史学教授西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四川大学进修、四川师院“专门史”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工会主席、系主任,从事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旅游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化研究》、《巴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项,州重点课题《凉山旅游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等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各类著述总字…  相似文献   

4.
陆文熙教授     
陆文熙,女,汉族,I947年生,历史学教授,西昌师专中文系毕业,四川大学进修、四川师院“专门史”研究生班结业。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政史系工会主席、系主任,从事历史、法律、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旅游等方面的教学工作省级“精品课程”《四川地方史》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重点课题《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产业化研究》、《巴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两项,州重点课题《凉山旅游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等3项,校级课题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凉山民族文化与旅游》,各类著述总字数60余万字。  相似文献   

5.
随着开发西部政策的逐步实施,西部地区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力量纷纷采取了各种响应措施,形成了世纪之初蔚为壮观的西进风潮.面对西部大开发,地处四川西南边陲的凉山究竟拿什么投入角逐呢?本文通过介绍凉山的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强调"旅游"应是凉山手中的"王牌",并对如何发展凉山旅游业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城市体系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构建江苏旅游空间结构的背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工”字型空间结构,并具体提出进一步提升长江沿岸旅游带,着力打造徐连旅游带,加快发展淮河流域、沿海旅游带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旅游中心地体系优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新疆旅游业高水平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该文运用分形理论模型对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结构状态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中心地体系中一级旅游中心地首位度严重偏高,等级规模结构松散,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一级中心地的分布密度向地州腹地区域快速衰减,集聚强度很高,但是各地州级旅游中心地之间作用力较弱。根据研究结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国际经济地缘关系演变趋势考虑,提出以打造伊犁、喀什两个高水平二级旅游中心地为重点的战略构想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福建南靖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了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园林型旅游城市和高新区、南凌项目区、丰田项目区、土楼文化综合旅游区、漳龙休闲度假区“一个中心、五区并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中共南靖县委书记陈忠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该县正全力打造海峡西岸民营经济强县、生态旅游名县,计划用3—5年的时间,按照年接待600万人次的规模,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客观必然性.通过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以及西安的发展现状,认为水运和航运通达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目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战略目标进行了量化,并提出了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成立以西安为辐射源的“多口岸、多线路、多目的、多式联运”的区域中心口岸,建立以西安为战略支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信息联系共享机制,实行以西安为中心的内陆开放性经济模式的“人民币跨区域流通”改革试验区和区域性经济商圈,打造以西安为桥头堡的“经济大走廊”旅游文化黄金线.  相似文献   

10.
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陕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通过实施“1312工程”,即培育1个红色旅游之都,陕北、关中、陕南3大红色旅游板块,以及12条精品路线,将红色旅游打造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新的王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地区旅游的发展有许多依托条件,而民族服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彝族服饰对凉山地区旅游形象具有强化作用,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彝族服饰;通过彝族服饰可以加强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处于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研究其在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中凸显的法律问题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在实地考察、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作出描述、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使得旅游产业价值网络发生了变化。本文在重构四川旅游产业价值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产业价值网络对四川旅游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推进模式和机制。推进模式包括导航整合模式、虚拟数据中心模式和公共数据中心模式;推进机制从策略、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为响应2016年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提出“将凉山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号召,对“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可 行性进行分析,指出“中心建设”存在大众意识淡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中心建设”的科学规划滞后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 强化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大众意识;完善政策及制度体系,规范“中心建设”;注重技术研发,加大资金 (R&D)投入等多种手段,具体围绕“六个基地”加大“中心建设”的力度,加快将凉山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民族地区属于典型的山地经济发展区,拥有丰裕的自然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并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方略的根本抓手,是践行绿色低碳规划引领、助力“双碳”政策理念与目标达成的必然选择,是有效阻断致贫返贫风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动力。基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提出了应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构建多元利益共享机制、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搭建跨界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多元协同监管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民族地区是一个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艰巨的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旅游扶贫开发,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通过分析全域旅游、智慧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研学旅行等旅游发展模式的内涵、优缺点和实施步骤,认为四川省民族地区应该发展文化旅游、研学旅行,并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扩大旅游扶贫的受益半径,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周山区受地形、地貌、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州市为例,其虽具有便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旅游业规划研究滞后、产业开发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达州市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以尽快走出一条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星级饭店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饭店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根据 2 0 0 3年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所制定的全省旅游发展战略 ,四川省星级饭店建设应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政府主导 ,合理布局 ,提升“三性” ,强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生态旅游的升级,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凉山州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旅游规划、提高旅游者和从业人员的低碳意识、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参与等方面阐述湿地公园的低碳旅游实现方式。,旨在引导人们将传统的大众旅游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20.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以对口支援的方式,开展教育扶贫工作,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开展“农、科、教”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力争实现凉山民族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