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中文旅游文本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依据,探讨在翻译中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限度减少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文本英译的阻碍,使得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陈杰 《现代交际》2014,(1):22-22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长白山地域文化着手,指出关于长白山旅游资料翻译的常见错误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探求合理地翻译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料的方法及策略,以便提高译者翻译文本的质量,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被概括为翻译方法中的"三维转换"。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广义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同样适用于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本文以吉林雾凇导游词英译文本为例,结合吉林市旅游文化特色,分析"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在旅游外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本英译是中国对外旅游和文化资源宣传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阻碍了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文化资源的了解和传播。因此,旅游文本英译者应树立文化自信,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知,掌握丰富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有效应对文化图式缺省而造成文化误读与误解,实现文化补偿条件下的文化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研究发现,外宣文本中文化负载词使用丰富。基于自建中国文化外译平行语料库研究发现含"天"字文化负载词中"天"代表着我国哲学、宗教、伦理等三大文化领域的特色文化;其英译过程多运用省译、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使得文化因素在翻译前后实现了文化信息功能对等。含"天"字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以及翻译效果对指导翻译教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召和吸引读者前来观赏。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格外关注译文给目的语读者所带来的效果和反应,对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汉英旅游翻译为例,分析交际翻译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句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增添连接词等,灵活处理中文旅游文本所涉及的文化信息,适时增加或删减一些文化信息,选用简洁易懂的词语等,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文化被日益边缘化,因此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误。国内传统文化习俗英译工作做得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著名翻译家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译者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元节文化意象翻译工作的策略方法,提高中国民俗文化的可读性,促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湘西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汉语与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行文习惯和文化渊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归纳了旅游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具体分析了大湘西各种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试着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更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盛夏 《职业时空》2012,(4):143-14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对外旅游业也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并吸引更多外宾入境旅游,旅游外宣资料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其用语的准确性和文化传递的贴切性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但因为中英语言和文化的不同,许多旅游宣传资料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中英语言的差异,提出了一些翻译旅游外宣资料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风景秀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这就促成了旅游英语翻译的发展。但是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存在差异,国内的旅游翻译不尽如人意。笔者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分析了具体的旅游文本翻译案例,总结了释译、意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宣传和传播功能,促进中西交流。  相似文献   

11.
旅游文本的翻译涉及文化、历史、地理等等。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核心概念。从视域融合角度对旅游文本的翻译的分析表明,原文文本的视域与外国读者的视域由于文化、历史、地域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译者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方法经过两次视域的融合,让外国读者接受原文本传递的信息,使外国读者能够理解中国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达到激发外国读者来中国旅游的兴趣、宣传我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交换,其本质是信息的传播,特色美食文化的英译是将美食中的文化信息通过解码和编码实现最优化输出。通过研究影响文化视角下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分析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异化各自的优势和弊端,实现对美食文化的有效英译,从而有利于探索切实可行的美食文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有效实现文化输出。  相似文献   

13.
付琼 《现代交际》2011,(10):49-5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惟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文以杨宪益所译《朝花夕拾》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焦点,如何向西方读者忠实地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所重视的。本论文将试析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忠实地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诗词翻译的新范式标准"三美原则"的指导下,对林语堂与许渊冲《声声慢》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在"三美原则"指导下,译者找到开古诗词英译的新视角。在更好地把握诗词英译准确性的同时,体现其更高的美学意义,进一步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国提倡文化走出去,做好诗歌翻译工作,将会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我国文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熠熠生辉。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歌具有很深的研究价值,国内外学者对杜甫诗歌和诗歌翻译的研究众多。对《登岳阳楼》的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各个英译版本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对中国及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而且权威、科学,所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格外重要。笔者以翻译操纵理论为视角,对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进行分析,一方面证明了翻译操纵理论在研究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可行性,为政府工作报告等政治文本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拓宽了翻译操纵理论的应用范围,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旅游翻译是文化的使者。基于景点介绍英译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及问题,笔者从语言和文化因素两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旅游翻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写进而借物抒情。而这种意象的使用也使中国古诗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喻意美。在诗词英译的过程当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诗词中意象的翻译也常常需要译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中文诗歌意象翻译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发展与文化传播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外宣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旅游外宣翻译是全球文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和旅游文化为目的,以汉语旅游材料为信息源,以外国语为载体,通过诸如旅游手册、旅游指南、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和诸如光盘、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音像媒介为渠道,以国外游客为主要传播对象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外宣翻译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经济、宗教等诸多因素,具有涉及面广、翻译策略多样、跨文化特色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杨华  王志永 《现代交际》2014,(2):20-20,19
某种意义上讲,国内旅游景点的英语翻译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文化。存在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我们在翻译国内旅游景点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素。基于"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读者接受能力为重点"的翻译原则,在辽宁旅游景点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综合运用翻译策略,不但可以让旅游景点翻译充分发挥其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