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家庭教育问题,严重影响着子女的正常学习。为探究家庭教育对于外来务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深层次影响,本研究特针对浙江省玉环市楚门镇部分农村外来务工子弟,对其家庭教育发展进行探讨,以期在了解影响观念形成的相关家庭基础上,发现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我国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偏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偏离的社会排斥研究视角。通过对杭州市的个案研究,发现尽管外来务工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由于身份及特殊行为,他们不断承受着挫折和排斥,这可能导致其在教育机会的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阻碍其个性或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融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外来流动人员社会工l作服务中发现,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在适应工业型社区环境的过程中,因为心理适应、家庭关系调整、学校与朋辈群体改变、社区文化差异等,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笔者结合所在工业服务区内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的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尝试从“家庭一学校一社区”层面探索出有效的社会工作辅导介入模式,以提升工业园区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的心理素质,改善其成长环境,营造“共融共享”的社区新环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长,外来务工子弟的问题也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本文认为,现代与传统价值并存的"马赛克"化半整合,是处于城乡边缘的外来务工子弟精神生存状态的重要特征。研究从外来务工子弟城市化过程中的精神价值现状入手,通过1145份上海抽样问卷(其中外来务工子弟317份,城市儿童828份)数据,以定量研究的方式分析了他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精神挑战。研究认为流动使得外来务工子弟的传统意识不断淡化,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值得认真思索;应该在改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为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好的精神生活环境;在"两为主"政策框架下,还需要重视外来移民后代的精神融入。  相似文献   

5.
袁家传 《现代交际》2010,(6):34-34,33
新仓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其中很多务工人员也将子女带到了新仓。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受成长环境、教育水平等影响,在入学时在智力水平、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文明习惯、学习基础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出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和教育问题,尤其是他们子女的英语学习的滞后问题引起了我们英语老师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学校的英语整体质量,更为了能帮助这些孩子改善他们英语学习的滞后局面,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6.
外来务工人员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民生关注的重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其子女发展状况,本文从常熟市学校入手,对常熟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发展作简要分析。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随着其学习环境、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唐山市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指出了唐山市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唐山市解决外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成才往往起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对待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本论文将针对玉环县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玉环县范围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出发,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提出相关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大量的就业岗位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人数快速增长。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有关政府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压力,但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全面了解当前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暑期生活,向青少年普及消防知识,7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社工协会在洪都消防中队开展了“军旅小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走进军营”活动,来自青联学校的5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体验了此次别开生面的军营生活。活动结束后,青云谱区社工协会还为参加活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赠送了新书包,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11.
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60户有0—6岁儿童的来沪务工家庭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座谈会方式,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龄前教育。结果显示。进城农民工普遍重视子女的学龄前教育,责任心强,教育投资和期望都与上海本地家庭相当: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等社会经济状况相对不利,所以在亲子时间、养育知识与技能、幼儿园教育认同与社区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照料投入、教养方式、控制感、成效感、投入度以及与幼儿园和社区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2.
王徽 《职业》2017,(15):114-115
将本地学生和外来农民工子女混合编班后,班级将会面临因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带来的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班级文化融合中的"磨合"问题,而外来农民工的家庭教育,在这个"磨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和老师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外来农民工家庭为对象来阐述混合编班下的非本地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丛菁 《现代交际》2012,(6):46-47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妻子、子女进城务工,进而产生了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和矛盾。本文简要列举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从制度、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角度分析了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影响因素,旨在提出一些保障和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立 《职业》2015,(9):63-64
本文旨在对职校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辅导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以心理学篮球架效应为指导策略,运用校园情景剧表演、担任心理小助手等具体方法,在成功体验中提升学生自信,帮助外来子弟学生接纳自我、融入新环境。  相似文献   

15.
沈莲 《现代妇女》2014,(5):67-68,70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随着20世纪80年代打工潮的兴起,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这可能对已婚家庭稳定的夫妻关系构成挑战。本文以江苏省靖江市J镇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了解外出务工者的多方面特征,探讨外出务工对已婚家庭夫妻关系的影响层面。研究发现,目前外出务工对夫妻情感关系的影响并不大,但使夫妻在传统观念认知方面发生变化,而各年龄段的外出务工者在家庭责任分配方面也有所不同。另外,根据研究所反映的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外出务工家庭更和谐夫妻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如今原生家庭这个词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原生家庭给子女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前一段大火的家庭伦理剧《都挺好》让"原生家庭"的问题引起观众们的热烈讨论。从电视剧《都挺好》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和重要性,原生家庭的不足与缺陷,将成为一个人在后续人生中追逐和索求的目标,积极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将伴随子女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受到条件限制,无法把子女带到身边,而将子女寄养在亲戚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教育欠佳、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法不当和教育内容失衡等问题,从家庭内部环境、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寻找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为探究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代际隔阂问题,基于"90后"子女和父母双视角出发,从原生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理念、城市与农村家庭代际隔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父母及子女沟通理念的不同加剧了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城市和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  相似文献   

19.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发现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家庭通过经济支持、环境支持以及教育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力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支持能力促进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发展,包括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文化层次、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加,有关外来女工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外来女工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显出来。这一现状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妇联、法学界、社会学界以及其它非政府组织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