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述卓教授一贯坚持“三个结合”(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文史哲结合)的治学思想,因而在世纪之交的学术反思与前瞻中,将宗教与文艺创造及理论的关系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生发点之一。在宗教与文艺关系的研究方面,他在实践着这样一条学术路向:佛教与文艺影响研究→宗教与美学影响研究→宗教文化学。蒋先生的《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2001年,下引该书只注页码)正是他在这一路向上继《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山水美与宗教》、《宗教艺术论》等一系列专著之后的又一丰硕成果。《宗教文…  相似文献   

2.
印度佛典之中国传译,史近两千年。这漫长的译经历史,不仅译出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国翻译学也随着佛典翻译的开始而诞生,又随着佛经翻译事业的成熟而成熟。佛经翻译几乎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翻译的全部,从中产生的理论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和思想。因此研究佛籍译论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国古代翻译理论,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之主体。但目前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古代译学理论的研究并不深入,需要突破。  相似文献   

3.
中古佛典序跋具有重要的佛教史价值,保存了印度早期佛教的因子,勾勒出佛教中国化的变迁、记录了佛典翻译与整理的底本,映射出统治者与佛教的关系,折射出佛教的发展程度,反映了佛教的态势,记载了佛教史实。中古佛典序跋对佛教史的记录、保存、还原、映射、反映、评判具有鲜明特色,一方面所承载的佛教史具有一定的广阔性,囊括了域内与域外,佛教史内部的各个要素以及与佛教史相关的多个层面,另一方面承载佛教史的手段多样化,既有正面、直接记录,又有侧面折射。  相似文献   

4.
佛教经录文献即佛教经籍的目录。由于大量佛经的翻译与佛典的编纂,经录文献也随之发展。这些经录文献由初见端倪到成熟发展,不但对传统目录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目录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六朝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趋势是由重质实的直译转向重文饰雅正的意译 ,此种转向促成了六朝人崇尚华丽藻采的文学思潮的形成 ,并对四声的发明具有催生之功。佛经翻译的文饰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六朝文学的发展风貌  相似文献   

6.
佛典汉译是中国文学、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汉译佛经给东方文化及文学带来巨大的影响.佛教的传播借助于佛经的翻译,而佛经中又包含着大量的故事,"高僧与美女"故事,就是佛经中重要的故事类型之一.探讨中韩两国"高僧与美女故事"的佛经渊源,并阐释佛经故事与中韩两国民间故事的关联,这对梳理和探索佛经文学,以及研究佛经对中朝两国民间故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译佛经文体多以四字句为主,日本学者早报此秘。中国学术界晚近的研究也开始 涉及汉译佛经四字文一体的问题,如朱庆之先生在其博士论文《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指出,汉大佛典“刻意讲求节律。通常是四字为一顿,组成一个大节拍,其间或与逻辑停顿不一致”~①。据朱先生的考辨,译经四字文体的形成发展大致如下:从东汉末年的安世高、支娄迦人的译经中已可见这种四字文体的影子,到《中本起经》、《修行本起经》(后汉康孟详译)等,四字文体已相当成熟。此后,“四字格”便成为汉译佛经的主要文体形式~②。关于汉译佛经四字文体的…  相似文献   

8.
黄雷 《兰州学刊》2015,(2):118-123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许多北印度的罽宾僧人来华传译佛经,推动了汉传佛教的发展,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影响巨大。印度佛教经过融合,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罽宾僧人传译的佛经体现了两种文化逐渐融合的特征,对于研究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经版画源于中国,是中国雕版艺术与印度佛传文化共同浇灌出的一朵奇葩。本文论述了佛经版画的起源,列举历代单刻佛典及大藏经所附版画精品,归纳了佛经版画的内容、形式及艺术特点,揭示出佛经版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0.
王继红 《兰州学刊》2014,(4):197-199
论部佛典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偈颂与长行交替的行文方式,采取名相分析与理论阐述的方法,以散文的形式对本颂中的句子或词语作出解释,并且频繁运用论议问答辩理方式,这些使得《俱舍论》等论典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使得论部佛典的篇章文体特点有可能对汉语某些文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张力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起伏跌宕、变化多样,其中一些基本因素构成文学嬗递的张力结构,并因此形成文学思潮的矛盾运动。这些张力结构包括:从时空关系看,表现为文学演进中古与今、中与外之间的争锋角力;从文学的政治性质及文学与受众的关系看,是左中右和雅俗之间不同文学形态的共存或消长;从文学处理对象的态度看,则为歌颂与暴露立场的长期非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2.
黄小芃 《天府新论》2013,(4):141-146
《辩正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翻译专论,其主要佛教思想是:凡圣之别;遵循佛法;佛经翻译之目的与信佛之目的一致,都是自觉觉他的大小乘佛教的精神;合格佛经译者的两个首要条件与佛教信徒必备的两个条件——皈依佛法、严守戒律基本一致;佛法的三期说之像法观念;佛典翻译的佛教性质是佛教说法教化的德用范围。佛教思想与翻译思想的关系是佛教思想贯穿了整个《辩正论》,也是论文佛典翻译理论的主要和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朝鲜入学僧与唐代的佛经翻译陈景富陕西省社科院历史所梁启超先生曾这样说过:“佛教为外来之学,其命在翻译,自然之数也。”①一部中国佛教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就是一部佛典翻译的历史。佛典的翻译决定着中国佛教发展的进程,而中国佛教的发展又为佛典翻译提出新的...  相似文献   

14.
许建平 《河北学刊》2007,27(4):130-136
李贽在明嘉靖四十五年就被引入心学之门,而其思想的真正启蒙则是在"大衰欲死"苦读佛经之时。李贽何时苦读佛经?曾读那些佛典?佛典到底给予李贽那些影响,使他茅塞顿开、窥见生死学问之源光点,从而走向学佛一路,成就了狂禅李贽。这不仅是明代思想史上需认真探究的问题,也是明代文学史特别是明代文学编年史上需敲定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问题。经研究可知,李贽思想的真正启蒙是在姚安鸡足山"翻阅贝经"的明万历六至八年;所读佛经为《坛经》、《般若经》、《心经》、《楞伽经》、《法华经》和《金刚经》等,信奉"有为教"与"净土宗",最终悟透因缘法,形成真空观,不仅从学理上明白了"生死大学问"的根本,而且找到了求得解脱生死轮回之苦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奠定了其后来"凡圣如一"的平等思想和"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非权威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譬喻是佛典中富含文学意趣的部分,或以生动的形象,或以曲折的故事表现深邃幽奥之佛理,故对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士影响甚深。佛典譬喻以其天然质素,成为佛理与诗情融合的桥梁。苏轼一生喜好佛禅,对大乘经典接触尤多,此种佛典譬喻遂成为其文学创作时左抽右取、融裁点化的资源。苏轼名作《日喻》正是在改造佛经譬喻基础上的重要创获。  相似文献   

16.
兰宇冬 《文史哲》2012,(3):123-131
佛教的输入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而在佛经翻译过程中,借助中国词汇表达佛学概念不但丰富了中国词汇本身的含义,更促使了中国诗人创造出新的意象和词汇,"色"字的翻译和诗学运用就是其中最为重要但又最容易忽略的一例。"色"字在先秦两汉中所具有的意义较为固定,而随着汉代佛经的翻译用"色"指代佛经中重要佛学概念,"色"字的含义得到扩大,从东晋开始进一步促成诗人创造出新的词汇和意象。通过对"色"字概念的历史梳理,并前后比较其运用的差异,贯穿对具体诗人与佛教关系的探讨,可以从一个侧面把握宗教对于文学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说明在中古文学变革中诗歌所承担的先锋作用,藉此加深对古典文化与文学的双向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历史演义小说中,喷火兽母题大为兴盛,这当属西来佛教故事母题。丝绸之路上的诸多游牧民族国家影响了由印度至华夏中原的佛经传译,给佛经文学注入了一些不可小视的游牧民族因子,而其中以马崇拜为代表的怪兽崇拜即是如此。对火器的热衷,也使得清代小说中的异兽喷火描写成为一种虚拟想象的心理补偿。清代小说家由于实战经验和军事常识的不足,使其在营构文学世界时只好在佛经故事的宝库中搬取材料,从而构成了通俗小说中的喷火兽意象的书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已有判断句研究的背景下,着重介绍汉译佛经判断句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利用佛典语料研究判断句,二是针对佛典语料判断句的研究。文中在评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某些不足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扬 《天府新论》2002,(6):96-96,F003
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洁院士在南开大学讲演时说 :“我很高兴现在中国也有人从事母题问题研究 ,比如辽宁师范大学的王立教授。”从学理上来说 ,母题研究主要属于民间故事研究领域 ,王立著《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 (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将其与中古时期印度传来的佛经与小说联系起来 ,是有着学科开创意义的 ,这体现了作者将主题学研究视野推向外域 ,且与民俗人类学结合的学科建设努力。该书共分绪论、十二章和结语 ,近 40万字 ,真是洋洋大观。总的看来 ,我认为该书具有如下几个特色。首先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眼光与小说母题史材…  相似文献   

20.
佛教对汉语词汇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后,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则尤为明显.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翻译给汉语词汇增添了大量有关佛教色彩的新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佛经的传译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新的双音词与多音词,同时也使汉语的构词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此外,佛教对我们的日常用语和成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