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思想的创建与实践同他前半期的学术人生道路是紧密相连的,本文把他的"人生的艺术化"思想过程理解为两次创建和两次实践时期,以此来考察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及各个时期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2.
"禅"文化在古代的东方及现代世界许多地区极为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思想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当代社会充满着矛盾,人的生存环境遭到异化,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对生存的思索和构建对生命意义已经十分迫切,作者认为禅宗美学所倡导的众生平等、出世入世、摆脱自执、修平常心等思想对人生艺术化的建构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李娟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3):5-7,127
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探求人类的终极价值,并以此论证“人生艺术化”对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在融中西古今而直面民族现实的理论探索中,创化了既不同于西方经典理论美学又区别于中国古典伦理美学的人生论美学传统。这一民族化传统以审美艺术人生之统一为标志,突出了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的统一、真善美的贯通、远功利而入世的诗性价值指向,建构起审美活动、艺术实践、人生践履三维交融的大审美大艺术大人生的诗性情致。这一民族审美传统的确立为中国美学民族思想体系的建设和民族审美精神的化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人生艺术化”是中国现代人生论艺术美学思想的一种重要学说.它不以艺术论艺术,而是主张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的大艺术精神与理想.这种理论取向主要体现在哲学、审美、艺术三个互为联系的维度:在哲学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对审美生命建构及其诗意价值的追寻;在审美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对真善美相贯通的美的本质、理想、价值的思考及其审美品鉴与人生品鉴之融通;在艺术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对“趣味(情趣)”与“意境(境界)”的标举.这种学说在其孕生的中国现代社会背景下,有着强调艺术(审美)救世、过于倚重精神作用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所倡导的艺术与生活深度关联的立场,对于艺术研究视域的拓展、方法的变化、立场的多元等有其积极意义.特别是它对远功利而人世的中国式艺术超越精神的建构阐发,突出了民族文化的诗性传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思.  相似文献   

7.
唐代道教山水诗中的艺术化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道教山水诗,以真实或想像的山水为审美对象。道教诗人在山水之间安置契道之心,通过修心、炼性实现其宗教目标,同时也达到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在唐代道教诗人的隐逸生活中,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时代理想和艺术化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9.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学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形成了其理论建构与人生关怀相统一的重要特色。它以关注现实关怀生存为要旨,凸显了鲜明的人生精神、积极的美育指向、内在的诗性情怀和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这也正是中国现代美学传承发扬民族美学固有的精神传统,并融会创化中西美学、文化、艺术思想的诸元素而形成的重要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以对真率之趣的阐释,建构了一种以童心为本、绝缘为径、同情为要、趣味为旨的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之真率人生范式,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美学旨趣与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始于古希腊时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化的艺术摹仿观确立了西方传统艺术理想的哲学基础.中世纪基督教将希腊艺术理想改造成了神学形态的艺术理想,强调上帝是理想美与艺术美的根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评了中世纪神学艺术理想,创造了旨在追求人神和谐的艺术理想与审美理想,并通过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创造了体系化的艺术理想观.整个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包括完美、理性、理想化这三个核心范畴,并具有形而上的思辨主义、基督教主义和艺术审美中心主义三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观”是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基型,它由感性、理性、情感交织而成。“观”照自身,反“观”本心,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并在主客体的统一中达到和谐,体现出中国人本主义的审美倾向。同时,“观”体现了东方审美思维方式的独特性:即感性理性交互为用的直觉思维、内向思维、体验性思维和意向性思维。与西方局限于认识论的“观照”相比,中国的“观”是主客交融的情感体验,“观”出的是一种意象。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境的美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实质上是实用艺术,其内在的审美“意境”包括设计的功利意境、审美意境和伦理意境。设计意境的关学本质不是孤立的物象,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设计意境具有文化性、交互性、差异性、形式感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朝鲜族艺术歌曲形成于延边这一特定的空间。就整体而言,主要以传统的调式调性为基础,同时积极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精髓,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旋律。它还具有中国传统民谣五声调式音调的特点,因而与其它民族的歌曲相比,具有多层次的调式意义。另外,它还有机地结合了传统音乐长短的特点,从而显示出乐天性、明朗性等具有复合性的音乐美学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本质特点。中国电影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理论,运用于电影视听时空艺术的创造上,追求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美学风格,为观众营造出既符合民族审美心理,同时又充分体现中国艺术哲学精神的影像之境。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陆地上最庞大的生态系统,既包括乔、灌、草等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也包括动、植、微等不同层级的生物种群,从生物学视域,森林是一个由诸多生命组成的生命共同体。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森林呈现的美是生命之美。笔者认为,从生命美学角度,从森林生态同自然天地之间联结的周期变化(节奏),森林生态自身的调节(律动),以及森林生态在成长中的脆弱性(缺陷)和必然性(消融),无一不是一种生命的美学诉说。森林因生态而存在,也因生命而精彩。森林生命的这种的精彩在与人的生命一气流通中显现。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哲学中,上帝代表了超感性的存在领域,对感性世界进行规定和限制。然而,随着上帝的死亡,只剩下了一个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的世界。在这个缺乏意义与充斥着荒谬本质的世界上,尼采主张用艺术而非真理抑或道德来拯救人的生存,即为人生进行审美辩护。在尼采看来,真理只是为人的生存服务的权宜之计,道德则在根本上与生命相抵牾。只有艺术可使人生超拔于虚无之上,进而美化人生,创造出新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20.
对理想人格模式的设计和构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应既继承历史 ,又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理想人格 ,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