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费孝通先生不仅是一位人们熟悉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育人类学家。是他首先将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纳入到中国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并给予了教育与家庭、亲属关系、种族、社区等人类学研究主题同样的重视程度。费孝通先生倡导的人类学精神和他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从事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来说有着实际的意义。当我们把他的“文化自觉”理念引入到“教育自觉”中时,我们开始尝试对本土教育的反思,并在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中,探索一条既不“复旧”又不“他化”的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需要一种相互性的理解,既要理解他者也要理解自身。费孝通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他扎根于自己文化的土地上,在理解自我的同时,也在尝试着转换角度看他者的存在,经过一生的写作和思考,到其晚年才有文化自觉观念的提出。研究费孝通的思想也便是研究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转型与发展。在寻求“从实求知”地认识中国的途径之余,费孝通思想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可以超越自我,特别是在文化意义上的自我超越,这成为费孝通晚年思想的精华。理解费孝通思想的途径或许有多种,但从文化自觉的角度去理解可能是一捷径。  相似文献   

3.
2006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成立,随即组织了系列文化人类学的“席明纳”(即费孝通先生所译之“seminars”)研讨活动。席明纳的组织,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者就各自的研究进行对话,以推进学术进步与学科发展;另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大会上,庄孔韶以世界人类学群与中国人类学关系为题,表达中国学者跨文化与跨学科做人类学研究与应用的多种思考。以费孝通、林耀华的作品为例,讨论老一辈作者的学术态度、撰写与行动选择特点;新一代学者参与公共卫生调研和灾后重建项目中体现的科学主义、行为主义、忽视历史遗产的思潮影响,重申当今世界各地多样性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文学人类学和汉人社会研究中,强调了中国古典文论钩沉的现代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费孝通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教授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总第13期上发表学术专论。该刊编者在"编后语"中指出,费孝通先生在本刊发表的这篇论述人类学大师马林诺斯基的论文尤其值得注意。他对授业...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先生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仅包括费孝通先生一生研究所得的累累学术成果,也包括其治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学术品质.这些学术品质呈现为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本土化的研究路径、行行重行行的研究方法以及多元一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7.
托尼的社会学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了,他对中国的研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也影响了当时中国学者的研究,典型的是费孝通的乡村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托尼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而托尼与费孝通共同的研究传统就是历史视角、整体视角,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农村,无论是从一般学术意义上,还是具体的中国当前农村问题的研究上,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继承和发扬这一研究传统,是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费孝通先生晚年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文化自觉”的理论。他认为,要做到文化自觉,一是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二是在处理不同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时要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和而不同”的辩证理念是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的要义和精义之所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哲学根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对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可以归结为三个根本问题:一是家庭如何教养儿童;二是学校教育如何服务乡土中国建设;三是教育如何参与构建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儿童抚育、乡土中国、全球社会是费孝通思考教育问题的三重视野。费孝通的教育人类学思想表征了20世纪中国“三级两跳”背景下的教育结构转型与文化特征。费孝通对家庭结构和儿童养育模式、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和世代伦理、农村教育困局和发展路径、跨文化交流教育等问题的分析为当代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参照。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的突出特征在于始终从社会文化互动的整体视野审视教育问题,分析教育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关联,倾听并反映当地人的需求,遵循一种自下而上、内外互动的分析逻辑。这种人类学分析路径亦值得教育研究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70年以来,费孝通就中国社会陆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种主要理论全都显得有些过时了,都需要向前推进,以便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大转型要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总结中国经验、讲出中国理论。然而,面对理论创新的不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亟需形成新的学术理论或者研究范式,也正在形成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从"多元一体"到和"一国多族",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变中。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先生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创建者之一,历任学校第一任副院长、教授、名誉校长等职。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费孝通先生以其辛苦的经营,奠定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学术根基;以其统揽全局的胸怀,引领着学校学科发展的方向;以其铮铮的风骨,成为民大学人的楷模;以其一往情深的情怀,始终倾情于民大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央民族大学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先生对中国人类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的人类学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出发研究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是中华民族关系过程的概括;2.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研究相结合,发展了功能派文化理论;3.提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不同传统文化的人们如何形成和平共处的世界秩序,建立世界范围内文化关系的多元一体;4.社区研究理论,以类型比较法为例。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先生较早注意到鄂伦春、赫哲等小民族当代生存、发展的特有困难,从文化、社会等多重角度,对其生存、发展难题及原因加以深入探索,留下了帮助人们可以就此问题进行深掘的经验和理论。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历史演进至今,小民族具有哪些特点,即小民族的界定;如何通过增进文化理解,努力认清并公开小民族当代特有生存、发展难题及原因;怎样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小民族发展出路上要文化还是要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不仅把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了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的情境下进一步补充和推进了它,从而使得一种与“二战”之后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结构功能主义非常不同的功能主义学术传统在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保存、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乡土中国》内蕴及价值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对于传统乡土社会的认识与分析是解读和把握中国农村社会历史发展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学派长久以来以文化自觉的态度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关注中国社会的最根本问题、致力于社会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这些都体现了这位伟大的学者对于中国社会深切的人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先后任职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精于通古斯、中国体质人类学研究,为中国人类学确立范式,影响和培养了杨成志、费孝通等一批中国人类学者,为中国人类学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有人一直以汉族和汉族政权为中国,视辽金为外国。张博泉和费孝通提出的中华一体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理论上解决了辽金为何是中国的问题,促进了辽金史研究的迅猛发展。中国多元一体理论,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学术概念,符合辽金自称中国也承认宋朝是中国的历史发展实际,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民族美术"的研究和讨论常易被限定于艺术技法的表面研究,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这限制了其学术建设的发展。事实上,"民族美术"这一议题本身并不缺乏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究"民族美术"背后的文化内蕴,以及研究者所需注意的研究态度,以此勾勒"民族美术"的理论基础,将有助于推动其学术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