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在相对稳定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无论与自由竞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还是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的列宁主义时代相比较来说的重大新变化,这些无疑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应对挑战中得到坚持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从时代与实践发展的高度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予以客观的审视;从历史和现实有机结合中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给予阶段性定位;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内在统一中预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等多角度的动态透视。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问题在当代中国正日益凸显。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基于市场经济原则批判计划经济,进而对社会主义进行批判,他的思想对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哈耶克理论在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社会主义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从关注民生问题到确立社会主义民生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民生观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概念,具有一个独立的理论概念指导实践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开放,必须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深化对社会主义民生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它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问题,找到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和方法,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把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突破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初定的模式,第一次深刻探索了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一次新的拓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新的综合,第一次系统回答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本文从若干角度和方面对马克思晚年的设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比较分析,揭示了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继承、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王义的巨大意义,论证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倡导和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当代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因为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它从各个方面坚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更是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作出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使“传统”科学社会主义迈进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在最根本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理论成果,成为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石;同时,这也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和基石。自十六世纪初期空想社会…  相似文献   

8.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在继续推进这一认识中,也出现了各种值得讨论的意见。因此,深入理解和紧紧把握“我国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这一大前提,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的根本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性课题社会基本制度是经济运行的直接条件.从二者的结合上来寻求新的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庄重大的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商品…  相似文献   

9.
搞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而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但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①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对什么叫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根据新的实践来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实现了拨乱反正,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而且有许多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新境界。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众所周知,唯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不断加深,"两制关系"一改过去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状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空前紧密,相互影响空前深入,"两制关系"趋向更加微妙和复杂.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态势下"两制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必须做好相应的战略应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今时代两制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关系到全人类的安全与稳定,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广大理论工作者应超前思考,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努力实现学术研究、政策探讨和理论宣传的有机结合,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旨在于从社会关系的维度协调、平衡社会的利益格局。它的实现基于社会主义公正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正制度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分配制度。它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基础,又是人的平等性发展的实现机制。须从机会平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保障制度等层面建设社会主义公正制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虽然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却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只能建立在公有制经济主导的市场经济之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我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同时也必须坚决维护市场经济下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论新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实践中作出了五个新的理论建树,这就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创新国家。这五个理论建树,构成了新社会主义观,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新社会主义观有其形成的过程、理论基石和思想基础、集中点和立足点、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续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就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主义在 2 0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必须深刻分析 2 0世纪社会主义成功与曲折的主要原因 ,必须科学揭示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提高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是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民主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因此有必要对民主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上进行理解。民主是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必须正本清源,从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民主、民主与政府权威、民主同民粹、民主与法治、民主的实现形式和过程等不同的视角来加以分析,从而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二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填补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空隙。和谐社会理论来源于社会主义本质论,凸显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际操作意义,并且深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突出矛盾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具有激性表征和全局性影响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突出矛盾与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具有尖锐性、多样性、暂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者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是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李仁武 《学术研究》2002,2(12):14-17
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党的“十六大”在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新概念和新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上理论更加成熟,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实践更加理性,行动更加坚决。 一、政治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哲学思维的视域里,世界由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所构成,以物质和精神这两大范畴为依据将人类文明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这是对人类文明的总概括,但是,哲学视域毕竟是从本体论意义上对“物质”和“精神”进行划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