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的价值观以人民本位思想为红线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思想。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确立价值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有利于”实践价值观、价值判断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民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近几年来,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邓小平价值观问题,已日益凸现为学界的理论兴奋点。由于在邓小平价值观体系构成中的特殊理论地位,因此对于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学界尤其十分关注,并大致形成了这样三种观点:一是“实效”说,即主张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二是“中心”说,即认为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人民”说,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对‘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上述三种观点所以见仁见智,难归一是,深层次原因在于,这种观…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坚持了以民为本、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由此确立了“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同时,从中国的国情和民情出发,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价值目标,坚持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通过改革开放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社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价值观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 其内涵非常丰富, 概括之, 则是富国强民的价值观。“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也是其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谁是价值主体的问题。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不仅回答和解决了判断一切工作的得失成败的评价标准问题,而且回答和解决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评价标准的问题。“三个有利于”的核心是人民利益,“三个有利于”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判断一切的最高价值标准。邓小平的这一价值观思想为对我国的人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人权以及正确处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指明了中国人权建设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价值观内含着四个基本点,一是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标准;二是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评判原则,以人民为价值评判主体;三是坚持价值与真理相统一;四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毛泽东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恩想渊源,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把握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历史地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价值观包括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其中以人民为本是邓小平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主体基础。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不仅将人民作为价值主体,而且将人民作为价值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强调人民利益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价值观的历史形成、逻辑结构和时代意义。首先揭示了邓小平经济建设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必然;接着分析了其自身内在的三元结构──“经济建设”的价值原则,“改革开放”的价值机制及“三个有利”的价值标准;最后指出:“经济建设”价值观是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和时代精神的致高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从逻辑到逻辑的理论预设和思辨体系的构架,而是邓小平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时所体现出的指导实践的功能性。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方法论上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突破: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出发点上,实现了从理想状态的"应该"来设定某种社会主义标准模式到从中国国情来说明现实的社会主义能够"是"什么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价值取向上,实现了从离开效率谈论公平到为实现真正的公平创造现实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注重与资本主义对比中确定社会主义规定性到在社会主义的自身发展中寻找生存依据的根本性转变;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维特征上,实现了从对社会主义结构性的静态思维到对社会主义进行功能性解释的动态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到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邓小平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方法论绽开了绚丽的思维之花。这一方法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土壤,顺应了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哲学智慧的凝结,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过"三下三上",这都和毛泽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倚重,始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感情。1933年,邓小平坚定地和毛泽东站在一起,第一次"下"。从1935年到1966年,是毛泽东把邓小平提拔起来的第32年。从1966年到1973年复出,是邓小平的第二次"下"的8年。邓小平的"二上"是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醒悟,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出山。邓小平的"三下"是个"伟大的悲剧",但毛泽东最后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清醒,他没有听从"四人帮"的意见,相反,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以观后效",为邓小平更辉煌的"三上"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指导当代中国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所以如此,是因为邓小平理论的不同层次和方面均贯穿着两个最基本的理论原则,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本文从哲学层次、政治经济学层次和科学社会主义层次分析论述了邓小平理论中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讲授邓小平理论应突出注意把握下列问题深刻阐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使学生感到邓小平理论“可信”;从指导中国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使学生感到邓小平理论“有用”;遵循邓小平的思路讲授邓小平理论,使学生感到邓小平理论“有味”。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世界视野的形成除了他的传奇般经历外,更在于他很好地继承了人类文明中最为优秀的思维成果,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眼光。邓小平始终是在世界、中国、自我的三个层面展开思维即站在世界的高度展开自我的思维,把自我的智慧奉献于祖国的富强和世界的进步,在促进世界进步和中国富强中成就自我。他始终把世界作为中国存在、发展的系统环境,着力于使中国能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在开放的系统中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对现行政治体制进行科学分析,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他还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教育伦理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部分。它凝聚了邓小平对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理论智慧。其教育伦理思想呈现三大特点:一、教育的功利价值与教育的人文价值的高度统一;二、教育客体智力进步与个性发展的高度统一;三、教育主体教育指导学生进步与自身人格完善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是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的总结,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邓小平同志非凡的政治智慧和胆识,展现着预邓小平同志高尚的政治品质和人格风范,是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