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并成为其"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重要组成部分。对生长于斯的南方社会的既爱又恨使得福克纳创作表现出复杂性特点,通过对其代表性短篇小说《烧马棚》、《干旱的九月》以及《沃许》的文本细读,生存于斯的南方人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迷失自我、陷入焦虑或自欺跃然纸上,福克纳短篇小说呈现出存在主义的虚无主题。  相似文献   

2.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是对其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进行二次修改而成的,这是福克纳创作生涯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在其短篇小说《熊》的基础上,福克纳经大量修改和扩充完成了中篇小说《熊》的创作,从而实现了作品主题思想的巨大升华与超越。从《熊》的两个版本的对比中,我们洞见到了福克纳的创作动机,考察到了作者在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背后更深层的思想嬗变。较之同名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熊》不仅赋予荒野与文明以善恶对立的道德内涵,还试图据此为美国南方种族制度的痼疾和生态危机寻觅出路,表现了作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生态伦理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埃米莉的玫瑰》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在社会变革时期的家族与个人的人生沉浮的描写 ,反映了美国社会群体以及整个人类社会涉及“人类内心冲突的种种问题”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4.
纳撒尼尔·霍桑和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他们不仅对美国短篇小说影响深刻,对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也有共同兴趣。本文通过对霍桑的《白衣老处女》和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在结构、人物塑造、象征、意象和主题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两位作家在短篇小说传统上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和他的"插曲式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的“插曲式小说”是他短篇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若干篇主题、人物多少有关联的但又独立成篇的短篇小说组成的短篇小说集。这些小说同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一样,同样真实地表现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级阶层人物的升降起落以及各种人类的命运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在于他力求用文学去改变社会。他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而成为南方文学的代表。他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去表现社会的冲突和对抗、爱情和荣誉、同情和自豪、热情和牺牲、现在与过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这篇短篇小说体现了福克纳的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探讨这部小说的表现艺术。福克纳是以时空跳跃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和丰富多彩的象征隐喻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的。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创作的129篇短篇小说中,有中文译本的40篇,大多数短篇小说还没有译介到中国,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但其中备受关注的篇目在我国还是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与国际福学界的研究和国内对福克纳长篇作品的研究相比,我国福克纳短篇小说研究不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加强对福克纳短篇小说及其国际研究成果的译介,同时不断拓宽研究的视野,探索新的研究视角,提高自主意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题,探讨这部小说的表现艺术.福克纳是以时空跳跃的叙事模式、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和丰富多彩的象征隐喻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弗洛伊德主义在美国文学界的传播 ,以葛特露德·斯坦为代表的“先锋派”作家们开始尝试弗洛伊德主义主题的创作。美国小说中也直接或间接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了由弗氏理论演绎而来的意识流和象征等技法。福克纳、海明威等作家在其作品中淋漓尽致地采用并发挥了这些技法。弗氏理论对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主题和技法的影响 ,是其他同时代的思想和理论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狩猎一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20世纪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都创作了以狩猎为主题的作品,并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狩猎道德和对自然界其它生命物种的关注。本文以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与福克纳的《去吧,摩西》等作品中体现的狩猎原则和道德为切入点.探讨两位作家的生态关怀。  相似文献   

12.
《杀手》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海明威的小说主题以忠实地反映严酷时代真面貌而赢得读者,他的作品以语言朴实,直截了当而脍炙人口。在短篇小说《杀手》中,他的创作主题和写作风格都具体地体现出来了,而重复这种修辞方式在其中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福克纳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比较福克纳和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莫言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克纳的作法,两者在母题原型叙事、象征叙事等深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呈现出各自文学形态的独特特征。在探究两者上述的区别时,宗教是解读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深刻反映了美国南方种族主义歧视这一主题。小说通篇充满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错位变换的叙事时序和变化多端的叙事角度。上述叙事技巧的运用在揭示小说主题方面可谓匠心独具,使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都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重要的作家,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短篇小说是爱伦·坡创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要表现了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孤独的逃离以及对自我的疑惧。通过这些主题,爱伦·坡极具洞见,超前的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被视为一位南方作家,他的创作常被解读为对美国南方,特别是密西西比这一独特区域内的人物、冲突和历史的反映;但同时他的创作中也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福克纳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四位作家苏童、沈从文、莫言、余华的创作在"命运与自由"个人与群体"可利用的过去"以及"忍耐"四个层面上蕴含了"国际性"和"普遍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代表,他的作品以美国南方为背景,乡土人情是其许多小说的共同主题,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福克纳通过对艾米丽一生的叙述,说明了艾米丽和杰弗镇人之间的千丝万缕而又紧张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南方乡土人情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福克纳短篇小说《艾莉》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艾莉》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 ,她们飘忽不定的命运、面对社会和经济变化的严酷现实所进行的呐喊、抗争抑或屈从 ,也正是美国南方的历程的缩影。《艾莉》的最大价值在于为研究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抛开艾莉 ,任何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的研究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人性的探索始终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文学创作中执着追求的主题,这在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福克纳从无意识的混乱与盲目以及社会风气的每况愈下两个方面入手,解读导致女主人公米尼.库柏人性扭曲的外因和内因。  相似文献   

20.
福克纳虽然常常被认为是著名的小说家,但他原本是个诗人。他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劝说下,放弃了诗歌写作,转向小说创作,然而他从未放弃运用诗歌的创作革新方法进行写作实验。依照语言学家里奇的诗歌变异理论,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里主要运用了词汇变异、语音变异、语法变异、书写变异和方言变异等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挖掘主题。福克纳针对处于精神混乱状态的康普生一家巧妙娴熟地把变异的语言加注在他们头上。让他们分别运用适合自己精神状况、身份和命运的语言从不同侧面来言说这个家族(南方的代表)的分崩离析,契合了美国旧南方必然走向没落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