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的安宁涉及我们每一个人,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愿景与社会每个角落的和谐息息相关.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诸如小学生性侵事件、厦门公交车纵火事件等,一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在谴责丧尽天良的行为、分析作案背景、反思社会管理的同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防治社会恶性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起重要作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位.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社会工作者是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美国有60万左右的社工,香港有约1.5万社工,社工的数量超过总人口的千分之二.上海的实践也表明,社会工作可以回应不同弱势群体的需要,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模式,建构有利于融合与团结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80后”大学生社会观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对生活于其中的各个社会群体都带来深刻的影响并引起他们观念认知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004名大学生社会观念现状的调查,分析社会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社会观念的变化,以期达到对“80后”大学生思想观念较为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职业》2010,(1):72-72
有人说:“公务员敲开了毕业大学生幸福职业的大门。”为什么幸福?在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能有机会选择一个稳定且高福利的职业很不容易,而公务员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公务员的工资虽不是最高,但绝对是最稳定的。最重要的是福利,这是事业编制或者企业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因为公务员有这么多益处,才使得广大学子非理智地报考公务员,  相似文献   

4.
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城镇化进程中城市青年的语言选择情况可以了解城市发展中的社会问题,也可预测该城市未来十几年语言格局的发展趋势。调查发现,当地青年的语言选择表现出典型的"双语双言制"特点,语言领域和交谈对象是影响个体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但性别与方言能力在语言选择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青年人的语言选择背后有深层次的社会心理机制。针对方言的衰退趋势与和谐语言环境的建设,应从语言规划、母语能力教育和大众媒体传播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庞红敏 《现代妇女》2014,(4):126-126
社会责任意识是个体根据所处的社会关系,关于对自身、他人、集体及国家所担负使命的心理认知和自觉意识,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障。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鑫 《现代交际》2014,(12):4-5
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角色,近几年来成为专家和学者普遍热议和调查研究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作为知识精英,下到偏远农村工作,这种现象就像当初的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国家政策下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角色——大学生村官,一方面他们是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是天之骄子,拥有着较高科技和知识的佼佼者;另一面他们同时又是村官,政策话语赋予了他们另一个身份。村官是很多人用来称呼农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长的用语。大学生村官这个集合着知识和权利的角色名词诞生了,同时,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开始活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演绎好村官这个角色?如何让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明确角色的责任、权利、义务和行为方式?如何明确这一新角色的定位?本篇论文在社会学视角下,试图研究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话语的召唤下,其在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领悟等角色社会化的过程。随着外部话语环境改变和他者期待的明确,大学生村官不断明确村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明确村官的行为方式和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角色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为政府部门提供改进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参考,让大学生村官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在诸多的老龄社会问题中,如何看待青年与老年这两大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的问题,很值得关注,这是关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空巢老人"、"傍老一族"等现象,以及社会上"养老防儿"的怨尤,既是老龄社会中显现的社会问题,也是与青年群体直接关联的社会问题,我们应从老年群体的视阈和立场作考量.这对增加社会的和谐度当有直接的益处.善待、尊崇、爱护、孝顺老人.自觉维护老人利益等,始终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是青年群体所必须依循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1999,(3)
当一切离我似乎都很遥远的时候,儿子离我很近。很近的儿子寄养在他外婆家,离长沙市约15公里的一个小镇上。十天半月地与儿子见上一次面。见面时,他总是不顾一切地向我冲来,大喊:“我的爸爸回来了!”然后,就开始花样翻新地折磨起他那满脸胡子的爸爸了。此时的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冲突和矛盾也不容忽视,不同社会思潮也由此应运而生,尤其是在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加大的今天,不同社会思潮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各显身手,企图为改革的今后走向观风把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使不同的社会思潮得以在一个高端宽松又科学合理的环境中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1月8日,《郑州晚报》有一则“19岁大学生扶起倒地老太被判赔7.9万元”的报道。被告宋某称,2008年8月21日,她被李凯强驾驶的电动车挂倒而受伤,遂将李凯强告上法庭。作为被告的李凯强却向媒体喊冤,说自己根本没撞宋某,是看她摔倒在地上自己才去扶她的。法院调查取证认定,无法查证宋某摔倒受伤是李凯强还是宋某中的一方的过错而造成。根据“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1.
传统自杀学大体有两个基本模式:社会学的与精神医学的。依照涂尔干确立的基本框架,社会学家往往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理解自杀率的增加,精神医学家则喜欢从抑郁症的角度谈论自杀。但对于当代中国的自杀现象,这两个基本模式都不适用。在自杀率比较高的地方,我们看不到社会整合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而且相当多的自杀者并没有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人们既不会从社会整合的角度,也不会从抑郁症的角度来理解自杀。这些都要求我们,要理解中国的自杀问题,首先要超越上述两个模式,从问题本身出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从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至今,这两个概念在各个阶段的重要文献中被使用时,其含义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然,“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最终都变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操作性定义。  相似文献   

13.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促就业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了解较少,弄不清当前社会最需要什么,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同时对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亦不能很好地运用,导致其对就业产生迷茫和担忧。而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  相似文献   

14.
小泉改革是日本第三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积极改变经济不振的大胆尝试。然而,改革并没有取得振兴经型社会之关系,分析改革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或给即将步入M型社会的国家提供些微思考。  相似文献   

15.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起初,吉林石化强调,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绝对不会污染到水源,而吉林石化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不合格的污水是不会排放到松花江的。然而,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11月23 日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石化作为当地大型化工企业、上市公司本应保护当地环境,发生事故后敢于承担责任,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可叹的是作  相似文献   

17.
论“过日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是作者在自杀研究中的理论思考。作者在对自杀的田野研究中,发现中国的自杀现象与西方理论所描述的情形有极大的不同,其根源在于,西方的自杀学范式建立在基督教文明中的一套人性观和生命观之上。为了找到能解释中国自杀问题的理论框架,笔者使用了中国的日常语言"过日子"一词。按照"过日子"的概念,人的生活状态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过程,其中每个重要环节都发生在家庭中。因此,家庭成为人的基本生存处境,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组织。人生的幸福取决于家庭生活,而家庭的基本构成是人、财产、礼仪。那么,人的基本生活过程,就是如何处理这三方面的关系。自杀往往是家庭生活中的权力平衡导致的不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的关于“混社会”的对话基本都是这样的:甲:啊!老乙,最近过得怎么样啊?乙:哎呀,是老甲啊,没啥好的,这社会,凑合着混呗!尔后常常是甲乙二人同叹一声,或者会心地一笑。由这段对话出发,当我们试着把一些动词与“社会”这个词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可以找到这样一些搭配:“间社会”、“入社会”、“进社会”,但能够用来表示人在社会这个地方的存在状态的这个东西,最终似乎都是“混社会”或者“在社会上混”,似乎不存在“住社会”之类的用法。而“闯社会”、“入社会”、“进社会”又都在表达一种从社会外到社会内的状态转换,  相似文献   

19.
6月16日,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永宁路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最新探索——“社会公共服务阳光互助站”启动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历史充分证明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意识的巨大价值。本文认为准确的社会角色定位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提。物质主义的异化作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社会环境的变迁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定位,在时代主题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为启示,做未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