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与电影一样是一种视觉艺术,以活生生的形象见长,不仅电视文艺要遵循形象思维规律,而且电视新闻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优势。用形象的事实来传播信息、表达思想。要在短时间内给观众以深刻印象和心灵震撼,必须借助个性化和典型化手法(排除虚构和想象)。1、运用新闻故事引人入胜。新闻故事可长可短,有情节、细节,包容性强,信息量大,耐人寻味。尤其是在主题性报道或深度报道中,它在。用事实说话”方面可以大显身手。电视新闻能将故事的现场、环境、人物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大限度地拉近媒介与观众的距离,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说,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文明城市的报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闻与西方新闻在新闻观和新闻实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文化的高语境特点和西方的低语境文化也具有较大差距,而电视作为传播新闻的媒体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导致在电视新闻的中译英活动中,译写成为最佳的策略选择。译写指对新闻进行常规的翻译外同时还要做一定的编写工作。译写的运用体现在新闻的标题、导语、新闻主体等多个环节。新闻中译英的译写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要确保实现原文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的电视新闻中,围绕着农村新闻题材中心的难点、热点已在轰轰烈烈的进行着。许多事情让人回味,令人深思。如何让每个充满生机而富有魅力的农村新闻题材,变为一部部浸透情感和鲜明内涵的新闻电视片。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为了更好的体现农村新闻题材,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了解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村经济事业的发展,我们在和广大农民交谈中,了解到现代农民对科学种田的观点。过去农民老模式,不重视市场需求,亩产低,收入少,使农村长期处在一种经济落后的局面。现如今、广大农民依靠科学种田、紧紧抓住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所谓“三件套”,即新闻主体、背景新闻、新闻点评。新闻主体,即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事,它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载体与核心,新闻背景、新闻点评依此展开,故称其为“新闻主体”。背景新闻,即对报道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一种补充、点染、解释或阐明,它有别于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背景新闻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它所反映的内容要比新闻中的背景部分要广、要深。背景新闻是“三件套”编排方式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1.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电视新闻访谈节目,是一种新闻性题材的电视专题访问,也是电视新闻作深度报道的形式。新闻访谈作为一种广播电视新闻体裁,有别于别的基于互动的电视节目,如“脱口秀”(talk show)、电视辩论(debate)等。新闻访谈节目主要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媒体的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任何媒体都需要创新求生存。本文对新闻观念创新、新闻选题创新、新闻人才创新理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关于"DV时代"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V的问世不仅降低了影像制作成本,也带来诸多工作上的便利,为影像话语权的下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DV使专业影像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把"新浪潮"倡导的"作者电影"变成了真正的全球化的现实.DV的普及,将打破影像领域的贵族化传统,重新确立其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DV改变了原有的影像格局,使影像文化呈现出多种色彩交相辉映的态势,而"民间影像"往往"从最低的地方开始拍摄",普遍表现出对身边熟悉题材的关注.DV不仅带来了影像制作者、作品内容和传播途径的重大变化,也适应并进一步促成了影像受众的细分.由于数字视频设备的出现,胶片电影非实时的、单向传播的方式已被推进到了实时的、双向互动交流的方式.在经济多样化、政治民主化、教育大众化、艺术通俗化的时代大潮中,影像艺术的平民化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传播如果只将一则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完整、准确地叙述出来,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因为生活中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某种审美价值的附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审美感受与受众的审关心理之间产生一种共鸣。采写者除了应具备感性经验、直觉领悟等素质外,还要具有展示美的思维统摄力,使新闻写作所必备的科学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是以无线电波传送视频信息和声频信息的形象新闻,它包括录像新闻、录像访谈、电视现场报道、电视专题报道等形式。作为新闻媒介,它以真实性和时效性为其特征。其中,真实性作为电视新闻的生命,是一个似乎浅显却并非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历来被重视,却没有充分深入讨论的问题。1 一切含有再现性文本的真实性,都在于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就电视来说,无论是新闻片、记录片还是艺术片都是如此。然而,真实有物理真实和心理真实,有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有自然主义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等等。电视新闻的真实性有其自…  相似文献   

10.
青年DV影像通过解构与颠覆的叙事策略,以互联网络和人际化的传播途径,实现了群体的越轨与自我认同,体现出从边缘开始抗拒的文化精神。从长远来看,青年DV影像要保持繁荣和持续发展,需要正视传播中出现的危机,找到危机的根源,明确发展方向,成人社会也必须认识到青年 DV影像的重要价值,给予更多的社会宽容与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最近十多年间,传媒同质化现象一直是我国新闻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拟从电视新闻竞争环境、全球化下电视新闻成熟模式、重大事件新闻含量的确定性、中  相似文献   

12.
“声画合一”是电视传播的最主要特征。时间、空间和对象同步是电视新闻画面拍摄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原则。被摄录主体的不自在性、配合性、表演性、急转式、对抗性等镜头反应,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事实的进程、改变事实的本来面貌。摄像记者必须对摄录对象可能出现的种种镜头反应有着清醒的认识,可采取选择抓拍、隐蔽拍摄、率直拍摄等相应的切实有效的对策,以尽可能减少新闻要素对新闻真实客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DV视频和1394采集卡的主要性能特点,介绍了基于PC的DV视频的采集和编辑技巧,为初学者提供一些解决影视编辑中常见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新闻播报风格的发展已经历了三种模式———播新闻、说新闻、聊新闻。播新闻大一统的局面已被打破 ,三种风格各有优缺点 ,不能相互取代 ,这种多元化只是适应大众传播环境与理念转变的一种必然趋势 ,对主持人个人素质要求更高 ,节目主持人知识要更广博、思维要更活跃  相似文献   

15.
解读电视新闻真实再现的适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方面上,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对新闻真实的适度解读,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和检验新闻的真实性上,必须增加一个新的维度时间维度,也就是新闻真实的历史性。它不仅是衡量新闻真实的又一尺度,而且也是产生真实新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DV技术与影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V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数字视音频技术,它的出现,使我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的影视节目制作,它使影视艺术由高雅逐渐向大众、多元发展,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更为真实、生动、个性明显的纪实,DV技术深刻的影响着影视文化。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是一种被普遍公认的影视艺术形式,成为了每一个有志于影像创作爱好者谋求进步的桥梁与阶梯,而DV摄像机的问世则为这个沉闷保守的影像世界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它可以被看做是拍摄故事短片的技术与思想准备,同时又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DV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多层次的创作空间,纪录片的创作在新技术层面的推动下有了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其他精神产品一样 ,新闻产品也是商品。但由于新闻商品的党性、公共物品特性、新闻商品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以及新闻商品造成的受众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新闻市场上新闻商品不能进行纯粹的商品化运作 ,这就是新闻商品的悖论。本文通过分析新闻商品的特征及其悖论 ,结合目前新闻市场运作的特点和缺陷 ,表明作者对此状况的担心。在此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对新闻商品及新闻市场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电视新闻播报风格多样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个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新闻媒介已进入到个性化分类细化的阶段,电视新闻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定位明确、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的局面。为了最大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争夺受众群,电视媒体在进行新闻改革的同时,应努力地发展完善多样化的新闻播报风格,重视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