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年12月底,科威特国独立之后不到半年,埃米尔亲自宣布设立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基金会设立至今已有1/4个世纪,它有力地促进了阿拉伯各国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 基金会现任总经理是白德尔·哈米德,历任总经理为阿卜杜·阿齐兹·白哈尔、阿卜杜·莱提夫·哈迈德、费萨尔·哈利德.  相似文献   

2.
一、阿拉伯语的派生构词派生是阿拉伯语主要的构词方法.阿拉伯语的派生构词法不同于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中的派生法.这是一个极富特色、规律性很强的派生系统,它赋予阿拉伯语词汇极大的灵活性,为阿拉伯语词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令阿拉伯语言学家倍感自豪,视之为阿拉伯语的灵魂,并称阿拉伯语为派生语言.现在,对派生的研究已从词法中分离出来,逐渐  相似文献   

3.
埃及阿拉伯语协会第53次会议于今年2月23日至3月9日在开罗举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阿语专家应邀列席了会议,其中有叙利亚的阿德南·哈提卜博士、约旦的阿卜杜·卡里姆·哈里发博士、也门的艾哈迈德·侯赛因·谢尔夫丁博士、黎巴嫩的莫尼  相似文献   

4.
阿曼学者访开罗阿曼著名伊斯兰思想家拉西迪·福卡尔博士应埃及新闻部部长阿卜杜·阿齐兹·鲁瓦司的邀请,在从巴黎回国的途中.到开罗作短暂访问。访问期间,拉西迪博士作了若干次关于阿拉伯伊斯兰前景的讲座,并就埃及在阿拉伯现代思想中的作用,与文化界坦诚地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代阿拉伯风格研究是古代阿拉伯风格研究的延续和发展.由于阿拉伯修辞学发展到阿卜杜·卡哈尔·朱尔吉尼时代之后趋于停滞,一直承袭着辞达学、辞华学和辞巧学的衣钵,因此,近代阿拉伯风格研究很大程度上是阿拉伯学者在近代阿拉伯民族振兴过程中受到西方现代语言学理论影响的结果.在阿拉伯近代史上,涌现了大批语言学家投身于风格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有侯赛因·玛尔萨非、穆斯塔法·萨迪格·  相似文献   

6.
沙特阿拉伯王国在已故国王阿卜杜·阿齐兹的领导下,于1932年9月23日在伊斯兰旗帜下实现了统一.经过21年的努力与奋斗,沙特从一个贫穷落后、四分五裂、部落战争不断的沙漠之邦建设成了初步繁荣、国内局势稳定的现代国家.1953年11月9日,阿卜杜·阿齐兹国王归真后,沙特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建设与发展,其间经历了沙特国王、费萨尔国王与哈利德国王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1998年3月25日,沙特驻华大使尤素夫·本·穆罕默德·迈达尼先生专程赶到上海,代表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副首相阿卜杜拉·本·阿卜杜·阿齐兹亲王殿下向上海外国语大学赠送一批(1000本)阿拉伯文原版图书;受到校方领导及上外东方语学院阿语系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赠书仪式于当日上午11时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有上外校长戴炜栋教授、上外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兼《阿拉伯世界》主编朱威烈教授、上外外办主任陆楼法教授、上外图书馆馆长施永林教授、上外东方语学院院长陆培勇教授,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语言学家阿卜杜·高希尔·查尔加尼的语言学理论是从研究词素变化开始,向语言结构成分展开,然后在语言结构成分即句法中研究语义。他强调,语言的每一个成分都能赋予特有的语义形象;该成分的任何变化,无论是文字的提前或挪后、确指或泛指、字母的同化或重现、词型变化、动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言研究中运用语言的科学理论来探索人类语言普遍性现象和研究各种具体语言如英语、法语、汉语等已成为语言学家的中心任务。目前,在阿拉伯国家中把古代阿拉伯语言理论如阿卜杜·高希尔·查尔加尼和查希兹等的语言理论与美国著名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0.
2.派生构词法的灵活性与扩展性派生构词法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还体现在它的灵活性与扩展性方面.这种灵活性与扩展性为阿拉伯语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赋予它很强的造词能力,从而使阿拉伯语词汇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源源不断地补充新义、新词、新语,使阿拉伯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首先,派生词型可以创新,如人造词根和工具名词词型(?)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需要,伴随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应运而生并逐步推广流行的,派生词型可以增加,为词汇的发展拓宽了领域,阿拉伯语近代吸收的许多外来词语都是运用这两种词型阿拉伯化的.如:  相似文献   

11.
人名学是研究人的姓名及各种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世界人名的结构有三种形式:姓与名、名与姓、名姓缺一。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不相同,人名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别。阿拉伯人的名字由本名、父名、祖父名、称号组成,属“联合制结构”。即本人的名字后缀父名,以后是祖父名、曾祖父名……。阿拉伯人也有号别,孩童时有昵称。他们的名字多取词意,也有取其音或字形的,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与宗教有关的人名 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许多人名与宗教有关。 1、安拉本身有99个美名,穆斯林常在99个名字前而冠以“奴仆”与“恩惠”等词作为自己的名字。如:阿卜杜拉()、和阿卜杜·拉赫曼(),以示对真主的虔诚和爱戴。 2、穆圣也有许多美名,为了表示对穆圣的尊敬和爱戴,伊斯兰教诞生后许多人都叫穆罕默德,或艾哈迈德等。如:穆罕默德·塔哈()、阿卜杜·阿齐兹()和阿卜杜·拉希米()等。 3、沿用《古兰经》里提到的许多使者名字,如:阿丹()、易卜拉欣()、伊斯哈格()和阿尤布()等。 4、用先知家族中显赫人物的名字给子女取名,如:哈桑()、阿里()、法蒂玛()和乌姆·库勒苏姆()等。 5、用教长、辅士和迁士的名字为孩子取名,如:艾布·伯克尔()、艾布·塔利布()和奥斯曼()等。 6、用早期  相似文献   

12.
伊历1319年10月5日(公历1902年1月15日),阿卜杜·阿齐兹·本·阿卜杜·拉赫曼·艾勒·沙特国王收复了利雅得,并由此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利雅得遂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的首都,地位日渐重要.在过去的100年里,利雅得扩大了许多,发展很快.去年初举行的百年大庆是沙特历史上的一个亮点.今天的利雅得成了传播文化的中心,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大量的文化机构,如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俱乐部、出版社和杂志社等,此外,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大会、座谈会、讲座、诗歌之夜、文学晚会、书展、戏剧表演、美术展览会等全年都有,连续不断.  相似文献   

13.
词典是汇集词语或词语的某些成分,加以分别处理,提供一定数量信息,并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工具书.词典是按词条排列的.每一词条汇集了有关某一词项的主要信息,它是形态、句法、语义这三方面的限定组成的结合体.形态限定显示了词的发音和语素结构,阿拉伯语词的形态限定主要通过词式来实现.句法限定指明了词的基本范畴(词类)和该范畴下的次范畴(例如类别名词等),阿语大多数词的基本范畴和次范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词典上只注明少数词的句法限定.语义限定是词条的最重要部分,它说明该词条的所指内容.一部好的词典,往往是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兼备的.阿语词典学以阿语词典为研究对象阐述阿语词典的性质、其编纂的原则和技术,以及阿语词典编纂史,它是阿语词汇学的一个分支.一、词典的功用与分类1.词典的功用词典是位无声或无形的老师,随时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我们索解、表达和学习.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古代识字的人很少,拥有的文字材料不多,并无查阅词典的需要.中外历史上都有过相当漫长的无词典的文化社会时期.阿拉伯民族也是如此.公元760年.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艾布·加法尔·曼苏尔.(754~775年在位)赴麦加朝觐.回巴  相似文献   

14.
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1997年10月24日,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界首届优秀科研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逸夫教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全国8所高等院校的几百名阿语专业师生代表及在华的阿拉伯留学生参加了大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校长杨庆华教授,阿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陈中耀教授,阿拉伯国家驻华使团委员会主席、黎巴嫩驻华大使法里德·萨马哈阁下,沙特阿拉伯驻华大使尤素夫·迈达尼阁下,国家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张文友先生,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奖.新华社国际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中国》杂志社和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采访和报导.大会场面热烈,气氛感人,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与会者对获奖者报以的阵阵掌声,使我想起四年前也是在秋天的那次掌声,当时阿语教学研究会向我国阿语教学界德高望重的两位老前辈——纳忠教授和刘麟瑞教授颁发了第一届阿语教学杰出贡献奖,《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一本书的“译后记”里写道:“塔哈·侯赛因的名字还是刚上大学时听到的。我的老师将其名字译为‘太豪’。我对这个译名是很满意的:‘太’者,第一也;‘豪’,文豪是也。‘太豪’,第一文豪。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塔哈·侯赛因是阿拉伯世界第一文豪。”  相似文献   

16.
书法之页     
阿卜杜·哈基姆·易卜拉欣是一位勇于追求、大胆创新的阿拉伯书法家.他博采众家之长,熔库法、巴士拉两大书法流派于一炉,集书法、绘画、图案造型于一体,构思巧妙,表现手法新颖别致.他的书法作品具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说话或作文,无论华巧或质拙,全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为了适切地达意传情,说话者或作文者总会按照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与习惯,甚至运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法,调整或修饰自己的语辞,这就是修辞。阿拉伯语修辞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十一世纪,著名语言学家阿卜杜·查希尔·朱尔加尼(卒于公元1078年)就写出《修辞秘诀》、《雄辩例证》两书,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阿拉伯语修辞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被认为是阿拉伯语修辞学的第一奠基人。一个半世纪以后,艾布·叶阿孤卜·赛卡基(卒于公元1229年)在《学术之钥匙》一书第三部分(修辞学)中,首先将阿拉伯语修辞学分为三大部分:辞达学()、辞巧学()、辞华学(),从而使它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首次全侧性阿译汉译文评艾办法(附 参赛单、L七赛原文) ·,’’··1·····……次阿打:泊世界》编辑部2首次全「i礴性阿译汉义学洲计有奖比赛 揭晓,···.J.·,二“纷丁拉伯世界》编辑部·4 文化·教育伊木·冉西德的理性主义折学 ……、、....……、.....··,.··……蔡德贵1·16西方史学界对阿拉伯文化西传途径的 研密:、·二···················……吴长存1·25古埃及艺术一州吮念年:.卜则…郭黎2.9阿拉伯友刘服})小听斑;。西‘冷特王朝的· 社会、灾‘匕劝戈况认···、··……庄素雯2,16关国的阿拉伯人和…  相似文献   

19.
穆罕默德·阿卜杜·哈利姆·阿卜杜拉(1913~1970)是埃及小说家中著名的“三骑士”之一,出身农村,从小受尼罗河文明的熏陶,喜吟古诗,酷爱文学。1946年,他参加埃及阿拉伯语言学会举办的文学创作比赛,他的参赛作品《弃婴》以其诗情交融的独特风格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位评委的心弦,  相似文献   

20.
1918年一战结束后,以费萨尔·本·侯赛因国王为首的叙利亚政府成立。从此,阿拉伯语成为叙利亚的官方语言,任何学校均以阿语教学。 在“阿语化”的运动中,教育部长萨堆阿·哈斯里和穆罕默德·科尔德功不可没。前者致力于组织专家学者,制订教学大纲,编写阿语教材;后者创建了叙利亚阿拉伯语协会,在普及、推广阿拉伯语,促进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923年6月,叙利亚大学成立,这是叙利亚文化教育界的大事。大学创建初期只有两个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1946年前后又先后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这所高等学府因而成为传播科学文化、培养高级人才的教育中心。 1919年7月,法国侵略军占领大马士革,费萨尔国王流亡英国,但叙利亚人民没有屈服,自1919年7月至1946年4月法军撤走为止,叙利亚人民为了祖国的独立与自由,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反侵略的武装起义多达数十次,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