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对于《堂.吉诃德》的写作动因,中外许多评论家都认为《堂.吉诃德》是以骑士小说反骑士小说,实际上,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用骑士小说的形式,以反骑士小说的名义寄托自己伟大的理想,宣泄心中的情感,展示卓越的才华,叙述多舛的命运,摆脱生活上的贫困。因此,本文试从作者自身的角度,采用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重新探求其写作动因,希望能为《堂.吉诃德》写作动因的研究开拓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卢卫平 《西部观察》2002,(11):48-48
有一个人当上了官。他高兴得好几天没睡着觉。几天以后,他的心情才平静了下来,才睡着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个梦,一个他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梦。因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一个棺材。他认为棺材和死人是连在一起的。他想莫非是这几天要有灾难?想到这,他那由当官带来的喜悦没有了。  相似文献   

4.
5.
野兽以其威猛的形象作为审美对象,往往为诗人们所重视。在中国诗人牛汉的《华南虎》、曾卓的《铁栏与火》、穆旦的《野兽》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虎》以及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豹》等"野兽"诗歌中,诗人通过对"虎"、"豹"等主导意象及与之相对应的铁栏、观众意象的描绘和组合,寄寓了对社会、人生、自然的主观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由此,这种"野兽"意象的力量之美也就具有了无限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6.
7.
梳理年鉴实践的成败得失,摸索年鉴事业的特有规律,寻找年鉴产业的发展道路,是年鉴工作者永久性的职责和课题。当前,年鉴可以立足“四化”建设,强基固本,拓外展业。 1.突出规范化。业内有共识,年鉴是一种信息产品。那么,年鉴编纂出版的过程,就可以看作是信息产品生产营销的过程。年鉴的运作就可以而且应该引进、借鉴企业运作的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参照其生产、管理、销售流程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规则。其中,比较关键、通用的是规范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生动形象的女性人物,并通过她们表达了自己的女性意识、美满和谐的婚姻观和爱情观,揭示了18和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本文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即女性的现实主义色彩、女性意识和婚姻爱情观,来分析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9.
丁东(北京人文学者,以下简称“丁”):2007年中国税收将近5万亿,一年增长30%以上.是不是太多了?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学报主编、教授,以下简称“李”):大家感觉是高了些。2006年是3.8万亿,2007年其实还不止5万亿。因为这只是国家财政税收,还有别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雷素华 《云梦学刊》2005,26(4):142-143
颜翔林新著《怀疑论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一书是一部颠覆传统美学思想的力作,该书在怀疑论的思想平台上建构起全新的话语体系和理论范式。这种突围式的美学探索因其对传统美学的解构和对大众审美的疏离而显出几分孤独,但其闪烁着怀疑论光芒的探索精神和对智慧  相似文献   

11.
12.
怀着远大的理想,承载着家长和社会殷切的希望,千千万万的莘莘学子跨入了大学殿堂,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怎样才能成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体现自身价值的人才,是大学生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作为人才摇篮的大学,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求人,才是合乎社会要求的。显然,要达此目的,恐怕都回避不了“成才”、“成人”和“成功”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卡尔.波普尔力主人类应当从批判理性的角度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开放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制度来阻止极权及其不良后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李秀亚 《船山学刊》2002,(1):109-111
本文选取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意象———月,着重从美学的角度作了较为透彻的个案分析。作为一个审美意象,月超越了其作为自然之物的囿限,而表现出超越了时间的共时性与永恒性,从而在历代文人骚客与佛徒禅子们的心灵里构筑起一个冰清玉洁、脱尽尘滓、空灵圆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孙向晨 《中国学术》2001,3(1):321-326
著名汉学家列文森的妻子罗丝玛丽在回忆列文森的汉学研究时曾指出,他处理中国思想史所凸现的一些基本问题与观念,诸如历史与价值、区域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张力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他对于犹太教徒现代窘境的感受和领悟。诚哉斯言。犹太民族乃最先对西方现代性作出反应的民族,或同化,或坚守本位,每每有类于国人的“全盘西化”、国粹派、抑或“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世纪初现代科学的猛进对17世纪以来机械自然观的颠覆.梁启超逐渐形成以“动”“群”“变”为表征的自然观,对“科学侵入哲学”风气的体验与批判,拓展了其自然观与哲学视野。现实关切和救世情怀,使其自然观与中外科学文化潮流和文化传统相表里,以强国新民为指归。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沦陷时期政治与影像结合以后产生了一个“怪胎”,这即是建立了当时号称远东最大电影厂的“满映”。“满映”是特殊的国策电影公司,是电影专门的统治机构,是当时日本重要的文化殖民宣传机构,它带着强烈的殖民主义政治色彩。本文就试图以“满映”仅存影片之一的《迎春花》为例采阐述在日本的军事专制和电影垄断的背景下“满映”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8.
自西汉文翁兴学以来,巴蜀人才辈出,就有“人文之盛,天下莫与京焉”之说。近代以降,外侮不断,泱泱大国,金瓯残缺。在抗击外侮、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护法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巴蜀爱国正直之士更是以身作“马前卒”,以笔作刀枪,谱写了一曲曲凛然激烈的壮歌和一篇篇义薄云天的散文。这些作品是巴蜀近代革命风云的镜子,是爱国爱民的策论,是山水人物的画卷,是社会人生哲理的揭示,具有丰厚的审美内涵,充分展现了近代巴蜀大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貌,以及“巴蜀人文天下盛”的宏伟壮观。  相似文献   

19.
廖育群 《中国学术》2001,3(2):182-206
此乃舞台上医家亮相时常用的开场白,也可说是“江湖神医”展示技艺、获取患者信任的看家本领。如何才能做到“病家不必开口,便知病源何在”,最主要的手段不外望色观形、闻声诊脉。即略去“望闻问切”四诊之中的“问”,仅靠其他三法获取信息、做出诊断。然如此这般仍不足说明医家的技艺超群,必令其无由望色、观形、闻声,单靠诊脉做出诊断才算高明。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问题"是否存在的论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亚当.斯密问题"的产生源于斯密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亚当.斯密问题"的存在折射出人类在道德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困惑。探讨、深思"亚当.斯密问题"的困境,在今天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