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存滇国史料,既无开国故事,又无王族世系,滇王之名亦仅存庄蹻、尝羌二人,滇国始末更无记载。我们所说的滇国,是指作为阶级统治的机关,存在于滇池地区的奴隶制政权而言的,并不拘于其统治者是甚么民族。以此立论,滇国之始当早于庄蹻王滇,依据如下: 从史情看,第一个记滇国史事的司马迁在其《西南夷列传》中说,庄蹻“以兵威定属楚”,“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里的“俗”主要指的是政治制度,即奴隶制。正因为有奴隶制政权的存在,庄蹻才须“以兵威定”,他显然不是滇国的第一代王。  相似文献   

2.
衣箱木胎,盖、身分别由整木剜凿而成。整个器身为长方形,盖呈圆拱形,盖与身的四角均有把手。箱外以黑漆为地,绘朱色花纹,内髹红漆。盖顶纹样为蘑菇状云纹,空余画面绘“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一高一矮两棵扶桑树,高树有十一枝,每枝头上有一太阳,树上立二鸟;矮树有九枝,每枝头上亦有一太阳,树上立两兽,一兽人面,另一兽侧首。一人立于两树间的夹谷中引弓射箭,是为后羿,两树上各有一鸟中箭坠落,此二鸟与树枝上的鸟均为日中金乌。衣箱三面纹饰有方格纹、卷云纹、云雷纹、鸟兽纹等,另一面无任何纹饰。长江流域上古美术欣赏(九)…  相似文献   

3.
四祖智(岂页)(又称智者大师,公元538-597年)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三谛圆融”和“一心三观”是其两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一般认为,“一心三观” 深受二祖慧文“三智一心”的影响,“三谛圆融”深受三祖慧思诸法实相说的影响.但如就本质而言,它们却是对被奉为天台高祖的印度中观学派奠基人龙树的空、假、中三范畴进行开展的结果.吕澂先生就曾指出:“天台宗说他们思想来源于龙树,是有相当根据的.”①空、假、中三范畴出自龙树《中论》里的一个名偈,鸠摩罗什将此汉译为:“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②质言之,“一心三观”是在认识活动方面  相似文献   

4.
晓珍 《西部观察》2002,(8):60-61
在谈到为什么在搬迁时给父亲立碑,曹先兵说:“这一走,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一次,为了不忘祖,立这个碑,给后人一个交待。”  相似文献   

5.
庙号、谥号和尊号,在读我国古史时经常遇到,兹略加考述。一、关于庙号庙号,称祖和宗。《礼记》说:“祖有功,宗有德。”汉应劭注:“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唐颜师古说:“应说非也。祖,始也,  相似文献   

6.
汉牂牁郡地理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按:巴蜀边境部族分作“南夷”和“西夷”,西夷为滇、邛都等地区,南夷为夜郎地区,今通行本《史记》此处作“西南夷君长以什数”惟《汉书·西南夷列传》录《史记》之文无“西”字,已有人说,乃后世抄《史记》误衍“西”字是也。)夜郎(南夷)地区在被汉兵征服之前,其境有数十部族,以夜郎君长为最大,其所以联结成为一个单位,当由于这些部族地域毗连且族属相同。《史记》载,汉使至南夷,夜郎君长多同说:“汉孰与我大?”即因夜郎联结数十部族,其众数万人,顾盼自雄而僻处一隅,不知汉之广大,故问:“汉与我孰大?”后世讥为“夜郎自大”,是从全国形势来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古代滇王国的主体居民——滇人,早在春秋时期就创造出以晋宁石寨山文化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它是当时云贵高原上发展最高的土著文化。“石寨山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新中国考古工作者使之重现光芒而令世人为之惊叹不已的人类古代文明的一颗明珠。然而这一文化的创造者滇人的族属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认为滇人属于氐羌族系,而以僰族说较普遍,二是认为滇人属于南方民族的百濮,第三种看法则认为滇人属于百越族系的一支。上述几种看法,各有理由和一定的依据,值得研究。说较普遍c,二是认为滇人属干南方民族中的百皤二,第三种看法则认为滇人属于百越族系的一支③。上述几种看法,各有理由和一定的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滇案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案议郭大松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马嘉理事件”,1875年初发生于云南边界,故亦称“滇案”。“滇案”引起中英交涉长达一年半之久,导致《烟台条约》量签订。关于“滇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最终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史学界已备述详尽,但对其直接原因和围绕此...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2016,(8)
学术界对红山文化陶筒形器的功能有多种分析,该文认为陶筒形器有成排立置、组成一个圆界或方界、围合一个空间的基本用途,围坛为社为其基本社会功能。陶筒形器及其培育的植物为祭物,其使用和演变过程反映了坛社、稷社及其观念的产生。陶筒形器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直接承接它的是完整意义的国家。陶筒形器是红山文化的重器,它讲述的是国家产生前夜的最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诗·大雅·常武》云:“赫赫明明,王命卿土,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南仲之名又见于《诗·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常武》诗《毛传》曰:“王命南仲於大祖,皇父为大师。”《孔颖达疏》说:毛以为宣王“命卿士南仲者於王大祖之庙”。是《毛传》把大祖释为王命之所——大祖之庙。按《诗经》中“祖”字凡二十七见,除  相似文献   

11.
“清谈”考释范子烨“清谈”一词常见于中古时期的文献。它不仅具有多义性,在同一层面上,还有许多同义词。本文拟对此加以考述,或可成为读史者之一助。“清”字的本义是水澄澈与“浊”相对。《说文》云:“清,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诗·郑风·溱洧》“漆与洧...  相似文献   

12.
从宗教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以敬祖为特征的“民族宗教”,它与敬主为特征的“世界宗教”基督教,有许多宗教功能方面的差异。 “敬祖”是人类在幼年时期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是所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经过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血缘氏族社会的粘合剂。但是,由于东西方社会的不同发展趋势,“祖”的地位可谓“天上人间”。在西方,萌芽状态的“祖”最终被“主”取代,在东方,萌芽状态的“主”则最终让位于“祖”。东西方宗教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便是“敬祖”导向了“祖先崇拜”,而“敬主”则导向了“上帝崇拜”。我们不妨把东方宗教(儒教)称为“祖的宗教”,而把西方宗教(基督教)称为“主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方回诗论的“一祖三宗”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回论诗标举“一祖三宗”,即以唐杜甫为祖,以宋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但这是仅就唐宋律诗说的。研究者把方回的律诗学理论当做他诗学理论的全部,如此理解方回是不全面的。方回的诗论著作也不仅仅是一部《瀛奎律髓》。方回之强调学杜,是将杜甫作为中国几千年诗史优良传统的优秀代表看待的,学杜包含了学习杜甫以前以后及同时一切优秀的诗人和流派。方回诗论是有发展的,后期的方回已经突破了“一祖三宗”说,而主张转益多师了。方回诗论中的这些方面,都是应该全面看待的。从诗学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方回是从宋人论诗各守门户到元人论诗不立门户之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同姓不同源(宗)的北方汉民爨氏家族在不同时间南迁入滇.以官职为氏的爨祖战国魏爨襄,其后人南来入滇有爨习和爨遐两支:爨习在东汉末为益州牧刘璋建伶令,其先祖是东汉后期来滇戍屯的长吏.爨遐在魏景元四年灭蜀汉时“左迁”南中.以邑(地)为氏的爨祖爨肃.爨本芈班(子文)之后,东汉末年,爨肃因功“采邑于爨”,官河南尹,入魏为尚书仆射河南尹,其后人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年置上庸郡,或魏明帝黄初二年省上庸郡并新城郡,或魏太和二年复置上庸郡时迁上庸地,魏景元四年魏灭蜀汉时迁蜀.后有爨深以晋武帝泰始六年或泰始七年置宁州之时,来滇仕晋新古郡太守,后有爨琛或爨頠相继为宁州刺史.  相似文献   

15.
鲁克兵 《船山学刊》2011,(4):131-135
本文在承认杜甫对南宗禅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否定了部分学者认为“双峰寺”与“七祖禅”不宜定论的观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双峰寺”在潭州、“七祖”是南岳怀让之说,是由于地理误解并由此产生过多联想所致。通过对杜诗的具体分析,重申“双峰寺”在蕲州,“七祖”为普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桑耀华 《学术探索》2014,(10):90-96
滇民族,古滇国的建立者,靡莫之属中最大的一个集团,汉武帝封其首领为滇王.但滇国归附汉王朝后,史书中就不再见到“滇”“靡莫”的记载.20世纪50年代,云南考古工作者发掘滇王墓葬群,出土了“滇王金印”及许多具有民族地方特点的青铜器,展现出“滇”是一个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古王国.但考古文化与后来居住滇池区域民族的文化不相衔接,于是滇人是什么民族?到哪里去了?虽然出版了许多研究论著,但学术界仍觉得是个谜.本文提出:滇国的建立者是孟高棉族群中的孟人,他们消失在“蜀国”、在“交趾”古战场,并与云南建宁霍氏部曲“同归于尽”,其他则融合于(灾)民族中.  相似文献   

17.
柳长华 《天府新论》2021,(3):封二-封三
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当地俗称“老官山”)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墓葬4座。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4座墓葬中,三号墓出土了1000余支医简和一具髹漆经脉人,这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简书,也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大、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文献与文物。经研究证实,这些医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仓公之医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对《楚辞补注·九歌》的阐释成就具体考察,可以更为切实地理解洪兴祖的楚辞阐释。洪兴祖利用了“补注”的形式,注意对文本背景知识的考察,尤其是在地理、名物等方面的考证,以考据为名发挥己见。洪兴祖之“集大成”,不仅表现在对各家说法的汇总,更在于对已有的阐释思路的接受与发展。洪兴祖较前人注家拥有更广阔的文学史视野,并对字音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宋严羽《沧浪诗话》提出诗歌创作“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这种理论历来备受责难批评,冯班《严氏纠谬》驳他说:“诗者言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咏歌之;但其言微,不与常言同耳,安得有不落言筌乎?”何焯也说:“刘后村有云,‘诗人以少陵为祖,其说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家以达摩为祖,其说曰,不立文字。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此论足使羽辈结舌。”(《严氏纠谬评语》)他们都误解不落言筌为不用文字语言。这种看法在文学批评史上殆成定论。  相似文献   

20.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论诗主张独抒性灵,与赵翼、蒋士铨齐名,号称三家。在清代乾嘉诗坛上,理论和创作首推袁枚。他所倡导的性灵说在当时影响最大,其性灵派也是当时诗歌的主要流派。对袁枚的诗歌理论作一番探讨,将有助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对袁枚诗论的研究,许多人都持肯定赞扬的态度,认为袁枚的性灵说是一种进步的文艺观,但却把袁枚所说的“情所最先,莫如男女”、“阴阳夫妇,艳诗之祖”、“予最爱言情之作”斥为为宫体艳情诗和封建统治阶级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奢靡淫逸生活作辩护,具有明显的消极意义。我认为这正是袁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性灵说的根本,也是袁枚对中国古代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