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璇 《决策探索》2015,(3):75-77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然而,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当今社会凸显的文化生产力。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指出:"建设河南文化产业,要求我们必须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河南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从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它能凝聚民族的文化内核,对国家复兴起到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区域特性,立足于当地的人文特征,本文从厦门的"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出发,阐述了厦门如果打造具有两岸特色的"国际创意之都"。  相似文献   

3.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国家实力的提升、民族生命力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作为支撑的。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滋养下,只有牢记  相似文献   

4.
俞杰 《领导文萃》2013,(19):125-12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文化建设作为十二点的其中一点来写,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兴国之魂"。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建设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是民族之魂。在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世界性并不排斥民族性。高举民族文化的旗帜,你才能团结民众,因为有了民族之魂,你经济的体魄才会更有力量,你才能对世界做更多的贡献。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的"中国之治"是迈向制度现代化的现代治理,系统地考察"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文化对"中国之治"的助推作用,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及其内源性动力入手,从文化的三个视角,挖掘文化提升"中国之治"的战略价值,提出了新时代夯实"中国之治"文化根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孙德久 《经营管理者》2013,(17):189-18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历史使命。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完美结合体,企业的发展是否有充足的后劲,要看企业的文化积淀深不深;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强企兴企之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则国家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和守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国家兴旺和民族崛起的保证。青少年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简要论述提高青少年法治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梁嘉一 《经营管理者》2013,(30):322-322
<正>中国梦的提出,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弄清楚中国梦的特定内涵,对于引导人们准确理解中国梦并为之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身处医院宣传思想工作岗位的责任人,就要深悟中国梦丰富内涵,积极建设健康梦的医院文化。一、加深中国梦和健康梦的理解,为建设健康梦的医院文化理清思路一个人生存发展需要梦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同样需要梦想。在历史上,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想。"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万户奔月"表现了追求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建筑艺术等诸多内容。它既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变迁模式,我们不可能使少数民族的文化永远"冻结""凝固",也不应该使"主体"固守其"原汁原味"的传荣文化,永远过着传统生活,将其排斥在现代化大门之外。  相似文献   

12.
张晓娜 《科学咨询》2007,(21):62-62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性及风格性. 对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立足现代,发展中国古典舞必须表现现代人的观念,但不失民族传统.在民族文化精神建构下的中国古典舞蹈,已不是旨在复活古代舞蹈原风原貌,不是一种纯舞蹈形式思维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渗透当代人对"古舞之典"的理解,而是一种与时代合拍的全新概念,是对中国民族传统舞蹈的当代阐释.中国古典舞蹈,应该是在当代构建的、在继承传统舞蹈基础上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能够突出一种使自己的历史在当代的重新阐释中获得生机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着眼于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很难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明确新时代国企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是摆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是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纵观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大都有这样的特征:超大规模、管理精妙、持续变革、成本低廉、创意无限、至诚服务。他们靠什么做到这些呢?靠的  相似文献   

16.
<正>国家(nation-state)是一个近代的概念,中国历史传统里面有"家国天下",但那个"国"不是近代的国家,指的是一家一姓之王朝,是私也。今天,我们常常将政府与国家混为一谈,乃是王朝就是"国"的传统观念的残余。中国人很难想象一个既非天下、又在政府之上的国家,那样一个抽象的共同体。如今世人经常在祖国与政府的层面上讨论爱国,缺乏对一个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民族国家共同体简  相似文献   

17.
戴群 《经营管理者》2013,(28):260-260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西北欠发达地区民族高校档案异地备份的重要性:一是紧迫性探讨,主要由于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经济发展的明显滞后性造成档案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二是必要性分析,民族高校档案异地备份不仅是响应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号召的必然举措,也是保护民族多样性繁荣民族文化的明智之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然而,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当今社会凸显的文化生产力。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指出:“建设河南文化产业,要求我们必须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河南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从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那么,如何将地处中原的河南“大文化”转化成为一种生产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08,(26):46-51
1云朵中的民族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大多是文化资源富集的民族聚居区,羌族作为全国唯一被誉为川北群山之巅"云朵中的民族",尤其受到温家宝总理的关注,明确指示"即使县城迁建,也要注意保护好羌族文化遗产。"此后,经专家们的实地评估,确认位于四川境内的  相似文献   

20.
孙莉  许起科 《办公室业务》2023,(24):158-160
文化自觉是一种对本民族自身文化的自我认识,是一种对本民族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心,因为相信,才能将本民族文化内化于心,才有定力能够成为引导本民族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是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根,是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源,是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