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一首《念奴娇》词,写尽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遵循,更是组工干部履职尽责的行动指南。淡泊得失。组工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正确对待荣辱得失、进退留转,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  相似文献   

3.
正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人民群众对为官不为者最直接的评判。何谓为官不为?就是指领导干部消极对待职责的思想状态,以及不履行工作职责,不作为、慢作为、不敢作为,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说白了,为官不为者就是患上了官场综合征,包括缺乏理想信念的"软骨症"、从严治党下的"焦虑症"、保守  相似文献   

4.
正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七品官长达12年。在为官期间,他不仅亲民为民,敢作敢当,而且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堪称为官者楷模,尤其值得当今的领导干部学习借鉴。学习郑板桥勤政务实、为民谋利的公仆情怀。郑板桥爱民如子,对下层百姓有着十分深厚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开展解决"四风"问题的大扫除活动,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划定了"高压线",于是一些关于"为官不易""当官难"的抱怨声便不绝于耳。如何让自认"为官不易"的领导干部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要从领导干部思想深处纠偏,做到知难而行、迎难而上、化难为易。一、知难而行,善谋善为"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领导干部要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常修官德,不断增强"为官有为"的使命感,知难而行,善谋善为。一要端正"为官"态度。当前,  相似文献   

6.
《科学咨询》2004,(21):30
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最近发表题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共产党人的官德,十分丰富,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就是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的"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时下存在的一些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因而奉行"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居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庸官、懒官、太平官,可谓对症下药,振聋发聩。为官当思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做了人民公仆,理所当然就当勤图良策、  相似文献   

8.
正公务员具有一般的社会属性,也是一名普通的"社会人"。"官德"是对前者的要求,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私德"则是对后者的期待,是社会对全体成员做出的期待,也是评价人们言行是否规范的基本标准。一个干部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做到想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是一个留下了多方面影响的历史人物。作为封建官吏,从政自然是他的“业”;为官之“余”,他也很有作为,其诗词歌赋,无论是水平之高,还是数量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屈指可数,堪称一代文豪。他留下了“苏堤垂柳”、“东坡赤壁”,至今文人喜吟“大江东去”,百姓不忘东坡德政,可谓“业”显“余”彰。这种历史现象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10.
谈“问”     
为官之道,不乏有十道、百道、千道,然“问”则是必道。了解情况,要问;请示工作,要问;思考问题,要问;学习知识,更要问。问,是打开科学之门的钥匙。大凡有建树者,其知识所得无一不与问号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正>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对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作出了制度性规范。"能上能下"两者不可偏废,"能下"执行不到位,"能上"必然要打折扣。只有"下"成了常态,"上"才能真正有状态。"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制度机制,"能上"不能下,导致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问题屡禁  相似文献   

12.
"为官不为"是领导干部对待自己工作不作为或不负责的行为状态,表现为不愿为、不想为、不能为、不会为等特征。通过交易成本分析发现:干部为官将会付出决策成本、执行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等,而领导干部选择"为官不为"则会获得交易成本比较优势,即支付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收益。因此,治理"为官不为",应增加为官有为的正当收益,同时加大"为官不为"交易成本,包括进行理念教育与技术培训、建立竞争机制与责任机制、改善工资待遇与推进精兵简政。  相似文献   

13.
北方有句大实话,叫做"干嘛吆喝嘛"。这话对于任何社会角色的定位,都是最透彻最实在不过的表述了。然而世间事繁复庞杂,"干"与"吆喝"之间往往并不同一,看皮不识瓤,甚至光听哈喝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最近出差南方,在某大都市,街头所见一些招牌就着实叫人颇费思量--"××实业公司","××企业发展公司","××百姓圆梦公司","××空间开发公司".........我很纳闷儿:"实业"是干什么的?难道世间还有干"虚业"的?"企业发展"所操何业?太有点天马行空了。"百姓圆梦"近似哑谜,不知所指。至于"空间开发"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相似文献   

14.
罗寿栋 《经营管理者》2013,(23):308-308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率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实行改革开放,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为此,必须要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打造"铁后勤、铁支撵、铁保障"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防治"为官不为"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客观要求。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地在防治"为官不为"时,目光大都聚焦在反向惩处上,对正向激励关注较少。实践证明,防治"为官不为"必须"堵""疏"相结合,坚持反向惩处与正向激励同向发力、同时用力,这样才能发挥出综合效能。因此,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至关重要,其激发的是正能量,体现的是正效应,有利于改变事后惩处单一的反向震  相似文献   

16.
张涛甫 《领导文萃》2012,(15):116-118
官员读书,本不该是一个问题。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优雅传统。曾多时,读书是为官的敲门砖。传统中国的科举取士为读书人进入庙堂打开了制度通道。那些有读书能力的人才能获得为官的通行证。像范进、吴敬梓之类的科场失意者,只能被挡  相似文献   

17.
正包拯、林则徐、焦裕禄都是在河南做过官的外省人,他们在河南这块热土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成为不同时期为官者的典范和楷模。包拯是中国古代为官的楷模,到今天人们仍将"包青天"作为"为官公正"的代表。林则徐一生中三次在河南做事,为治理黄河做出了杰出贡献,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他的禁烟事迹,其实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水利专家。焦裕禄是当代为官者的楷模,是"为民、务实、清廉"的代表。在中原的近千年历史上,从包拯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到林  相似文献   

18.
孝廉     
春波 《决策探索》2005,(8):93-93
仁.为王者之道;廉,为官者之道;孝,为人者之道也。胸怀孝道者,为民乃良民.为官乃清官,为王乃明君。故日,孝道是根基.廉洁是支体,仁政是大厦。此三者是和谐社会之本也。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争臣论》是韩愈有感于贤士阳城被荐为谏官五年,每日饮酒,为官不为,未尝言事而作。韩愈严正地指出:"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如辞官不做。作者站在儒家积极"用世"的立场上提出,有道之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兼济天下",而且更进一步指出谏官应敢言直谏,不顾个人安危:"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相对于儒家的为官当为伦理,作为党的干部,更应该修炼和践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发奋有为的从政之德。  相似文献   

20.
<正>据《明史》记载,万历年间,担任吏部尚书的孙丕扬,"挺劲不挠,百僚无敢以私干者"。然而,尽管他为官清正廉洁,不怕同僚疏通与施压,始终坚持任人唯贤,但对太监的"请谒"却十分头痛。明中后期,太监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