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可以P"与"可以不P"之间关系的争议由来已久。从法律逻辑上看,将二者等同起来是没有疑问的。但在法律实践中,不作区别地将二者的关系一概而论则是不妥当的。应当从权利与权力的区别上,对授权性规范中的"可以P"与"可以不P"的关系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中的"权利保留"规定,一直被认为与国际公约中的"无手续"原则相冲突。著作权法律中其他类似规定也存在同样问题。在假定这些规定可以与"无手续"原则认定相符性的前提下,通过对英国版权法有关规定以及国际公约中特殊情况作类比、不同情况下行使权利基本相同、影响的只是权利保护范围、收回权的各种可能和"无手续"原则相符性理由分析得出:这些理由不能为其与"无手续"原则相一致提供依据。在没有其他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可以说著作权法中的这些规定与"无手续"原则是相冲突的。对此,我国既可以删除这些制度,也可以在国际公约义务之外设置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兴起的"被××"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另类结构。在结构形式上,"被"可以与不及物动词甚至形容词、名词搭配,"被"与"××"之间的结合很紧密。在语用功能上,另类"被××"可以表达"被迫"、"否定"、"嘲讽"等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困局中的一个突破口,"民国文学"的丰富内涵不是人为赋予,而是与当下文学史研究的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了解"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可以从三组关系入手清理:"民国文学"与当前其他民国文化现象的关系;"民国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民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的关系。透过这三组关系,"民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史学逻辑可以自然呈现,而关于"民国文学"不必要的误解也可以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5.
试论共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零度和偏离作为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具有普遍性。在历时平面下,操作的零度与偏离形式不能共现;在共时平面下,操作的零度与偏离形式是共现的。历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分别对应着"潜性"和"显性";共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既可以是"潜性"的,也可以是"显性"的。  相似文献   

6.
"English"一词既可以表示:英格兰(人)的;英国(人)的;英语的,也可以表示名词"英语"。在此从三个方面论述"English"与British English(不列颠英语)、England(英格兰)、English(英格兰人)的渊源与关系。  相似文献   

7.
孟子认为"智"的含义为"聪明"与"智慧",从"仁且智"作为孟子思想理想人格,可以看到孟子和孔子在智德方面的相似之处。孟子把"智"作为与仁、义、礼并举的"四德"之一,可以看出孟子智德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创新之处。孟子指出"是非之心"虽为天之所与,本性固有,智德仍需藉由"扩充"与"存养"两种工夫而保有。孟子智德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强调"仁"德为首德的同时,也重视智德的辅助之效,并第一次将"良知"与"智德"两者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8.
感觉包括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人类的感觉器官是一样的,但是不同文化对感觉的表述却有可能不同。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对感觉的认识与表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划定族群之间的边界。在认识感觉文化的时候,需要区分"聚群"与"族群"的差别。"聚群"可以共享相同的感觉文化,也可以不共享相同的感觉文化,但"族群"是指共享同一套感觉文化的群体。文章区分了"族群的感觉文化"(文化一)和"聚群的感觉文化"(文化二)。在识别与划分族群边界的时候,需要剔除聚群的感觉文化表述,以避免其与族群的感觉文化表述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篇逻辑衔接中的时空关系有显性与隐性之分,翻译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换一是通过简单的"显性"与"隐性"易位来实现,二是通过"关系转换"来实现。其目的之一是可以丰富语篇对比研究,二是可以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加贴切地再现原文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人性论不能很好地说明礼义法度的来源问题。荀子在《解蔽》篇中系统阐述了"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心达到一种特殊的状态———"虚壹而静"之后就可以对道有发现和把握的能力。虽然"心"与"道"关系确立的前提是"心"的"大清明"状态,但是,这不代表人人都可以见道,只有圣人对道才有所理解。但是,这至少可以在理论上为礼仪法度的来源提供说明。同时,荀子承认"心"对于道有学习和接受能力。由此开始,圣人施教,后天之"伪"就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以"文学思潮"为主体来看取其与"创作思潮"、"创作风格"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属于"隶属关系"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我们把它概括为"现象"的结构功能与结构形态方面的问题."文学思潮"与"创作思潮"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范畴、属性、体认方式等方面."文学思潮"与"创作风格"之间的差异,只有在把创作思潮加以"类型化"之后,并借助于"现象"中介才可以辨析清楚.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了精神抚慰金,第16条规定了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而没有规定被扶养人的抚养费请求权。由于"两金"在性质上属于精神抚慰金,所以,"两金"与精神抚慰金不得主张;尽管"两金"与被扶养人的抚养费性质不同,理论上似乎可以并用,但由于"两金"在赔偿标准上采取了"遗失利益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使对受害人及其家庭的救济达到了如同没有发生侵权损害一样,所以,被扶养人的抚养费亦不可以与"两金"并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评价的公平三个方面。关于教育起点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关于教育过程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关于教育评价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利于教育与教育成果的评估,有利于揭示教育成果与教育价值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连续"与"变化"这一对概念中,"连续"是一个残缺的范畴,象大多数的残缺范畴一样,它会产生歧义。"连续"可以指不存在变化,但也可以用来描述特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对未来全球整体价值体系的建构具有潜在的示范作用。这里的"整体"指一种形而上的、具有多维度性的视野。"意识研究"既包括物质维度,又包括非物质维度,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中国哲学中"有"与"无"之间的关系。"意识生态"不仅仅指在宇宙大生态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意识"或"本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意味着意识或本我与多维度性本身之间的关系。这一范式与中国思想特别是当代新儒学之真精神可以相互印证。儒家思想具有普适性,故而可以且应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国际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应作为儒家理想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典范,在促进人类(意识)进化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在于海外大量建立"孔子学院"的同时,中国政府应将儒家经典重新纳入小学、中学及大学课程,以让人们在当今中国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固然可以有效地促进当代新儒家思想的发展,而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及儒家思想的普及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历史源远流长,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的人文文化,二者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彼此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民歌《千古绝唱》"戏"与"歌"的结合中,既可以体会到民歌的优美自然,又可以感受到戏曲唱腔的韵味。《千古绝唱》充分体现了戏曲声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一般立功的刑事责任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的"可以"与"应当"不能等同。重大立功的刑事责任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不包括"可以从轻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规定适用于犯罪极其严重的罪犯明显不当,因而有必要在"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基础上增加"应当从轻处罚"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一般立功的刑事责任无立法规定,比较适宜采用"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原则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相比过去的时代,今天的年青一代在择学与择业等方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也可以有更多的让人羡慕的成功机会,比如"星光计划"大赛,比如中国"达人秀"。你也许也在选择,也许也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现状和未来可能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它体现着孔子道统观念与一家一姓王朝政统之间的拉锯与抗衡,为士人阶层的品格塑造与参政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系统的视角研究,可以发现市场经济与知识产权制度在功能上存在"创新与激励"、"资源配置与利益平衡"、"知识流动与产权保护"的"耦合性"。但须明确的是,只有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二者功能才会形成"耦合"并促使市场经济与知识产权制度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