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微信、抖音、钉钉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预示着"微时代"的来临."微时代"衍生的媒介平台关系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微时代"的到来也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民族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审视与优化入手,面对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质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梳理了民族高校在网络道德建设工作中存在着重视度不够、迎接"微时代"发挥教育优势的主动性不够、利用"微平台"挖掘道德教育资源的创新力不够等问题,进而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强化法治力量等对策优化民族高校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的交互。用户借助微信与好友的共时互动实现审美愉悦与社交实用功能的统一,与艺术"类而不同"构成微信分享审美的内在结构。通过微信分享塑造的自我形象既具有审美的普遍性,又指向现实个体。微信分享不能放在费瑟斯通带有精英色彩的日常生活美学框架中来阐释,它是偏向于社会大众个体普通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相似文献   

3.
《东岳论丛》2017,(3):176-180
数字化媒介传播语境下,微纪录片顺势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取代微博和QQ成为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社交媒体,同时成为微纪录片的主要传播渠道,出现了大量专门为视频微信公众号量身打造的生活方式类微纪录片。本文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所带来的视觉文化语境出发,聚焦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纪录片的影像表意实践,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从文化层面分析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视觉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折射与反映。这类纪录片用镜头聚焦当代中国的多元社会与多样人生,记录大时代下形形色色的个体,致力于发现身边的美,传播当代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借助于微信这一社交媒体来观照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文化中国"。虽然这些微纪录片生产大多具有商品导向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于受众有着文化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一直在生态文明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以微博、微信作为传播媒介的"微时代"成为生态文明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探讨"微时代"下生态文明传播规律,从而进一步明确"微时代"下生态文明传播的路径,推动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以微博、微信、微支付等为主要代表的"微文化"改变人们的实践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学习方式。"微文化"具有去中心性与碎片化的特点,导致高校辅导员话语权产生主体交互性,辅导员话语吸引力减弱。"微文化"背景下研究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和舆情引导策略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因势而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微文化"背景下树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改进舆情引导策略,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网络责任意识养成;师生加强网络交流,发挥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的带动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带动了微现象的产生和壮大,并深刻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同时微内容深度重塑生活画面感,丰富大学生活,尤其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载体,为大学生开辟了新的文化消费渠道。微文化受互联网自身具有的开放性、隐匿性特点限制,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微文化信息的多元化与广泛性,改变了以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网瘾废人,大学生刷微博、微信等时间占据过多,影响学习和生活,阻碍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微信息的相对虚拟性冲击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但同时,微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也有积极影响:增强了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的科学性;强化了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时代性;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培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秉承时代精神,更新教育理念、通过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宏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以微博、微信、QQ为媒介的微传播在大学生群体的广泛使用,拓展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载体。现如今,微传播的独特功能不仅符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微传播的到来,削弱了官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话语权,对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深化微传播教育的理念意识,将传统教育与微传播的"媒介教育"相融合,加强高职院校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微信小程序学习平台概述 微信小程序在2017年初发布后,就引起广泛关注,发展至今,微信小程序已经和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各行业应用中,小程序以生活类、服务类为主,满足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提升了用户的黏性.在小程序的合作行业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小程序开启了高校学习的新模式.本文从小程序中学习平台的角度出发,研究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为主体的"微媒体"迅速崛起,并凭借碎片化、多元化、群组性、交互性等传播特性,逐步受到愈来愈多大学生青睐。然而,大学生在使用"微媒体"过程中,遭遇到谣言恣意传播、国外意识形态侵蚀、网络青年亚文化冲击、网络暴力蔓延、个人隐私权遭遇侵犯等诸多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将高校舆情建设和"微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业已成为高校舆情建设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其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文章就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媒体"格局的形成,以微信、微博、官网客户端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成为"微时代"重要的传播载体。文章结合案例分别探讨了电子期刊在微信、微博、官网客户端中的传播,具有"粉丝围观"提人气、"精准传达"读品质、"品牌延伸"辟新路的优势,并分析三者在互联传播中存在的互联形式简单易被忽视、互联内容互动效果欠佳等问题,提出形式上便捷设置增加三者链接粘性,内容上交叉活动加强用户的参与性等合理的建议,以期对电子期刊有效使用"微媒体"传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微课是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种适于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资源.对微课、英语微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以及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微课特点逐层深入分析,探索出更适合并贴近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需要的英语课程微课,确保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具有推行价值规范和建构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当前,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重要环境、塑造的主要场域和建构的有效载体。微文化对人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但其去中心性易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模糊化、商业性易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功利化、泛娱乐性易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平庸化、碎片性易导致大学生学习价值取向感性化。面对微文化价值存在悖论的现实,实践中的应对路径包括:加强引领,掌控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空间";搭载快车,构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平台";关注诉求,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互动";形成合力,优化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如伺设置自己的微信挑选头像。打开微信,点击最下方工具条的"我",再点击左上方的人头像,点击"头像"二字,在手机图库中选择一张自己满意的人像照,或特别喜欢的照片,再点击"使用"即可。添加微信好友。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再点击"添加朋友",键入微信号/QQ号/手机号,然后点击"搜  相似文献   

15.
丁莉丽 《中州学刊》2015,(2):164-168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微写作"风生水起,"微时代"呼之欲出。"微写作"具有以下特征:写作的形式化和即时性、内容的碎片化和消费性以及参与群体的部落化与草根性。"微时代"的来临,给文化批评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批评界要面对这一现实,深度参与到"微平台"的运作中去,使自己和批评对象处于同一语境;要关注微平台的热点话题,努力去担当"意见领袖";适当调整自己的写作笔法,探究如何化艰涩为直白、化深奥为浅显,努力建构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互动的平台和桥梁。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在以微博、微信为主导的微时代背景下,行政权力监督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只有积极探寻有效路径,充分发挥网民、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权力监督的有效性,确保政府的行政行为规范合法,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顺应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平台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新的挑战.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整合课堂教学与校园媒体资源,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宣教与引导并重,把握思想舆论的"高地";提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品质,增加传播效力;建设专业化运营团队,发挥高校官微平台的优势;重视数据驱动,提高宣传舆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网络为主的微媒体正蓬勃兴起。借助微媒体,挖掘产业集群的营销潜力,推进产业集群由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下游营销和服务行业的转化,拓宽产业集群的价值链条,已成为产业集群升级优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17-224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以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软件为载体的"微社会"中,我们在享受微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和愉悦的同时,各种微信消费异化也开始层出不穷:微信依赖症日益严重,微信依赖者沉迷于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生产着自我快感并自我消费;人们满足于微信朋友圈的虚拟生存状态,却消解着现实的人际圈;信息超载过量,使人们注意力难以集中,逐渐习惯"浏览式阅读"模式;微信内容的碎片化,对人产生精神麻醉;微信谣言四起,求转发体、拟名人体、微信体的流行,正异化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利用微信犯罪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威胁到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沉溺于微信消费中的"自我",随着逐渐失去的自控力、判断力、思考力,成了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个"单向度的人",成为微信的奴隶。但是,微信和人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自身的问题,要想摆脱被异化的命运,更多的还是需要提升"自我"的素养水平,把握住自己的主动性、思考力和批判力,理智地使用微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优越条件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从厘清微时代的含义及主要特征出发,简要阐述微时代对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利弊,重点探索微时代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实践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