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亡后,黄宗羲与许多晚明大儒一样,秉持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但出于对故国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对清朝官修《明史》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他不仅同意弟子万斯同、万言和儿子黄百家参与官修明史,而且主动提供修史的意见和建议,充当局外顾问,提供资助修史的资料,甚至撰写某些篇目以供参考,对官修《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义禄教授所著的<黄宗羲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同同时代人的新内容,这种新,至少可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4.
从《明夷待访录》看黄宗羲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 ,集中体现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受西学及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黄宗羲构建了带有中西合璧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 :以限制君权为根本 ,以富民为目的 ,以倡民权为前提。充分肯定这一启蒙范式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对于了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以恢宏的气势和睿智的眼光,深刻地总结了明代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及文坛演变的经验教训,以破除复古摹拟、辨析是非得失为中心,展开了对有明一代散文的批评. 相似文献
6.
7.
学术界对黄宗羲的社会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成果丰硕的研究,但对黄宗羲文学创作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他诗歌艺术的评论则更少。黄宗羲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本文通过对黄宗羲的文学理论及黄宗羲诗歌的美感特质进行分析,着重就黄宗羲诗歌艺术在反映历史真实时所表现出来的沉郁而冷峻的史诗风格、在反映时代精神时所表现出来的压抑而悲壮的崇高风格、在反映乡土亲情时所表现出来的素朴而真挚的感伤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发掘黄诗所特有的艺术风采,拓宽对黄宗羲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9.
著名文学史家钱基博对黄宗羲《明文授读》不选其好友、且在明末文名籍甚的陈子龙之文表示质疑。经过深入考察,我们认为:黄宗羲之所以在其《明文授读》中拒选陈子龙文,原因是他属于唐宋派,在古文理念上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而陈子龙则属于七子派,尚秦汉古文,兼采六朝之藻丽。因此,出于门户之见与自己文道合一的文学理念,黄宗羲自然不选文字藻采的陈子龙之作,这也许就是其在《明文案序上》所说"钜家鸿笔,以浮浅受黜"的那样了。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明代灭亡的原因时,许多人认为明亡与心学的空疏有关,更有甚者,直接把明亡的原因归因于心学,这是心学重要继承者黄宗羲所不认可的。黄宗羲在"工夫"与"本体"孰重孰轻方面不仅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在编著《明儒学案》时充分贯彻了这一观点。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的编著中充分贯彻了重"工夫"轻"本体"这一原则。这一原则不仅是规范阳明心学的重要法则,也是判断阳明后学是否为心学"的传"的重要参考。同时,树立重"工夫"轻"本体"的心学发展脉络既是对那些心学亡明论鼓倡者的纠正和鞭辟,也浸透了黄宗羲捍卫心学门户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在康熙二年作<明夷待访录>,提出二十年后交入"大壮"盛世的理想,并设计了这一盛世的蓝图.此后他毕生为之奋斗,其言论或明或隐见之于康熙八年的<孟子师说>,又见之于康熙十五年海昌讲学之时.及至康熙三十三年临卒前一年所作的"破邪论",他仍在遗恨"大壮"盛世之未能实现.全祖望"犹闻老眼盼‘大壮',岂料余生终‘明夷'"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黄宗羲一生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的“诗以道性情”说在清初诗学中独具特色。考察其诸多诗学撰述,“真”、“广”、“深”这三重向度实为黄宗羲诗学情感论的基本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新发现黄宗羲佚文<长啸斋摹古小技序>一篇,并对此文的真实性进行了论述.同时描述了印谱<长啸斋摹古小技>作者孙拔及其他序、引作者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天学机构作为各朝历代职掌观象、制历、报时等事务的官署,具有重要地位.几千年来,虽然机构名称、内部建制、职官品秩、职事范围等有过一些变化,但天学机构对中国传统天学及其发展始终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有关史籍文献为基础,对中国古代天学机构在中国传统天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州学刊》2016,(5)
何为"明文正宗",历来争讼纷然,清初尤剧。黄宗羲"明文正宗"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批评观念。黄宗羲鼓吹浙东文统,他将归有光与震川后派娄坚、唐时升、钱谦益、顾大韶、张大复、艾南英列入"明文正宗",又提出一些批评看法,值得详作剖析。自明嘉靖起,以震川一派为代表的吴中文统与浙东文统多有交叉融合。黄宗羲与震川一派论文相合有五:根柢"六经";参之以史;不染七子复古习气;非八股时文样式;"一往情深"。黄宗羲与震川一派不相合有四:不满震川一派经史研讨之功稍疏;独尊阳明之学与阳明之文;论文不离浙东学统;批评震川后派摹仿熙甫文法。相合五条可见其相近的"明文正宗"评价标准,不合四条体现了黄宗羲独特的明文批评理论。黄宗羲之说虽有历史与地域局限性,但足可概观一代文章大端,对清代文章主流风格的演变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有明一代,由于明政府倾向于通过纸币、金银等高额货币的运用来实现对国家经济资源的高效调配和控制,而在铜钱等普通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的管理上举措失度,使得钱法长期以来存在着难以贯彻的问题.黄宗羲曾立足于现实,对明代钱法阻滞的原因展开过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其理想中的铜钱本位、兼行纸钞的货币制度.探讨黄宗羲的钱法思想,有助于洞察明代货币金融的变迁过程及其社会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朱弁在使金期间的著作《风月堂诗话》继承了前人的“体物”理论并加以发展,辨证地批评了江西诗派以“故实”相夸的创作倾向,高度评价了杜甫和苏轼的诗歌,对黄庭坚的诗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诗话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对金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