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外交李良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且迅速扩大事态,野蛮侵占了我国东北。次年3月,它又一手导演,成立了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近代对华侵略战争规模的扩大,严重恶化了中日...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76至1990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文章200篇以上,专著与专题资料(包括台湾李云汉先生编:《九·一八事变史料》,1977年出版)10余部。现将研究状况及其成果简述如下。一、“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3.
尽管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何时问题尚有争论,但弥漫于全世界的硝烟,最早是从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九·一八”事变,实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六十年了,如今中国和日本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不会简单地重演,但它却能为后人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试就1931—1945年这段历史,提出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 ,日帝为了把东北变成它们完成大陆政策的“前阵基地” ,在让更多的日本人到东北定居的同时 ,对中国关内汉族和朝鲜人分别实行限制和放任政策。这种对不同民族的移民政策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朝日三民族的东北移民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赂中国的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九·一八”事变后,全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日本人民也不顾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镇压,不断发动了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各阶层人民在日本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与“九·一八”事变王宇博“九·一八”事变因使30年代国际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前时期开始的标志。作为在远东地区有着重大经济利益,并居于重要政治地位的英国,对此事件则是根据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和实力,制定和执行了一项消极的“不干涉主...  相似文献   

7.
每当人们提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自然想到“七·七”芦沟桥事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且在目前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或论著中,都把“七·七”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开始。但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这段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可以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不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而是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是其实现占领中国进而称霸亚太地区的关键性的一步。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也走向了向邻国扩张的道路,在明治政权确立之初的《五条誓文》中就有“大振皇国之基础”,“开拓万里波涛,布国成于四方”。制定了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先占领台湾、朝鲜半岛,之后占领中国东北,再占领中国本部,进而称霸全世界。根据这一方针,1894年和1905年先后发动了甲午、日俄两次战争。通过这两次战争,日本侵占了台湾、澎湖,并把南满和东蒙从俄国人手  相似文献   

8.
吉兴,号培之,辽宁奉天人,姓爱新觉罗,满清皇族出身。吉兴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本世纪20年代投奔奉系军阀集团,“九·一八”事变前为东北军中将旅长兼延吉镇守使。“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一旅人投敌,在历史上留下了汉奸的骂名。伪满建立后,他历任延吉警备司令、吉林警备军司令、第二军管区司令、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驻天津的中国武装奋勇抵抗,给敌人以迎头痛击,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阴谋。这是“九·一八”之后日寇在关内首次遇到的有组织的抵抗。青年时期的解方受张学良将军之命,在天津襄助中枢,运筹谋划,顽强作战,初露头角。时年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0.
“九·一八”事变后(1931——1934),随着国内局势的急剧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动,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也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在奋起抗日的同时,为了抵制蒋介石的消灭异己的政策,开始主动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考察和研究“九·一八”事变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共对地方实力派认识及其策略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抗日民  相似文献   

11.
在举国纪念“九·—八”事变60周年之际,9月22日,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书局参加,在长春召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出版座谈会。来自北京、南京、东北三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国内知名学者近50人。这套书在胡乔木、胡绳等同志的指导下,计划编选22卷,已列入“八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自1984年开始工作,迄今有关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部分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5日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共产主义战士邹韬奋诞生95周年,邹韬奋的一生是“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韬奋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韬奋很早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全国风起云  相似文献   

13.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讨论,目前在我国史学界中有三种观点:即“三一说”、“三七说”和“三九说”.主张“三一说”的学者把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视为“二战”起点.理由是“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和平”局面,开始了新的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中国战场成为开辟最早的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最早战争的策源地,是走向新的世界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值此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的对外扩张的兴衰史、东北和全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斗争史,对于我们认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认清军国主义的罪恶本质,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东北现代散文,有一个突变的时期,那就是以“九·一八”事变为界限的爱国抗日散文的突起。在此之前,东北现代散文缓慢地进行了十三年的文学革命。可是“九·一八”事变炮声一响,东北现代散文就象睡狮一样猛醒过来,一改过去的局面,抛弃了旧时的感伤和哀愁,去掉了圈圈点点半文半白的语句,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东北文坛上,这就是东北沦陷时期的爱国抗日散文。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前,日本军国主义为实施东方会议议定的侵华总方针,趁南京政府北伐之际,悍然侵犯中国主权和践踏国际法基本原则,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山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并随之向中国提出了武力“维持满洲治安”的侵略要求;不久,又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妄图造成我东北混乱,从而实现其“解决满蒙问题”之侵略计划。此计未得逞,复于1931年,一手导演了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计划及其实施进程来看,济南惨案正是“九·一八”事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评萧军萧红的两部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沦为殖民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各抗日队伍经过整编,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帝国主义及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加紧制定经济掠夺政策,于1932年6月成立了伪 满中央银行,在关东军的控制下,大肆掠夺,加深了东北沦为殖民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九·一八”事变60周年前夕,建国以来第一种专门以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季刊——《抗日战争研究》在北京创刊。《抗日战争研究》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辑的。聂荣臻元帅为该刊的创办题字:“研究抗日战争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抗日战争研究》发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状况、中外关系、国际环境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专门园地。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以后 ,日本帝国主义在对我国东北加快军事侵略步伐的同时 ,在“日满贸易”的掩盖下 ,加剧了对东北经济侵略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满贸易”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 ,客观地阐明“日满贸易”的性质、特点及给东北与日本带来的不同影响。1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国内军事力、经济力迅速发展 ,成为东方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是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 ,它的总面积只有 38万平方公里 ,不到我国领土总面积的二十五分之一。日本物产缺乏 ,特别是铁矿和石油。煤的储藏量按19 37年估计仅有我国煤总储藏量的三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