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2年10月起,由试点逐步推广开来,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依然存在"看病致贫,看病返贫"、资金筹资难等问题。要想持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卫生问题,必须在医疗监管和政府管理制度上进行策略化调整。本文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实践为主题,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直系农民日常生活的医疗制度,新农合的推行对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重要意义.文中将从新农合的实施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在全国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制度创新,开展时间短,目前各项工作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完善过程中。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在我县正式开展。开展四年多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已经达到十几万份,数据众多、资料繁杂,因此对这些档案的日常管理、利用开发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一部分,现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发表一点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14-14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一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创性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5.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这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说。2002年10 月,中国政府作出在全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决定。试点工作一年多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9504万人,实际参合农民6899万人,参合率为72.6%。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有利的举措,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正在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河南省全面展开,在推进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有待深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仍非常多,需要继续进行大胆的试验、创新、提升。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已经将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我国在多次重要会议及多项政策中都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吉林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发展农业信息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促进互联网和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及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包括三种模式,单独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农民工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文中就天津和江西樟树的农民工医疗保障状况进行考察,对相关数据以及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劳务输入地及输出地存在衔接不畅,医疗保障关系转移不畅,工伤保险有“长尾巴风险”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构建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2012年3月22日,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其目的是在总结交流新农合及农村卫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部署2012年和今后一段时期新农合和农村卫生工作,推动新农合制度巩固完善和农村卫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 农村是我国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一块短板,在缺钱与缺人的相互交织下,农村医改面临困境,急需突破.即便走进城市,农民医保也面临无形的"玻璃墙",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从农村被延续到了城市.如何破冰?需要的不仅是魄力和担当,还有以人为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历来人口多、底子薄,从全国来讲,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最严重, 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最艰巨。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寄托了我们重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谢青青 《现代交际》2010,(10):129-129,12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自试点以来,新农合在福建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农合制度,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影 《现代妇女》2014,(10):258-259
土地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经济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合理和有效实现能够促进农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并延长产业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刺激之下,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出现了自发性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并展现出快速度、大规模、多形式的新形势。如何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正确引导、合理规范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吉林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探究,分析其中存在问题并针对如何发展与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这一问题提出了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老年人毫无疑问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社会生活状况较差,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特别是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都缺乏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必走的路程,是建立在平等、公平、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而实行的农户联合,在农产品的技术加工、运输、购销、信息等环节开展互助式的联盟,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从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理论为出发点,分析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立法机关完善法律制度、以点带面发展、规范操作方式、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制度作为信任对象,通过对信任的相关研究回顾,梳理出制度信任从宏观到微观形成过程的研究范式,并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演绎了这个范式。作者认为,将制度信任作为过程理解意味着,一方面,从制度信任的形成机制看,信任是一种从宏观到微观、从心理到行为的过程;另一方面,就具体制度而言,制度环境是制度信任形成的最终决定因素,制度环境不断变化,因而制度受众的信任态度和行为也处于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中国做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确立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15年。新农合已惠及亿万中国农村居民,同时在新农合在制度的落实,政策执行中也暴露一些问题。本文从乡镇政府角度分析新农合制度的执行偏差,为基层更好的落实新农合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鄂尔多斯市卫生局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好事好商量》,日前已通过国家卫生部、国家电影管理总局的审核,不久将在全国上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一项新时期农民健康保障制度,从2003年开始由国家卫生部负责组织进行试点。在2007年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上,吴仪总理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推进新农合持续发展,确保2007年新农合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区)。  相似文献   

18.
张强  刘晓霞 《现代交际》2014,(1):125-125
目前,我国吉林省农业的发展是以要素投入为主,即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既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土地季节性撂荒和粗放经营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加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建设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干部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干部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研究,旨在加强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对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重反映仍较强烈。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