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充分体现党内民主的本质.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党内民主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党内协商民主思想,这些思想表明,党内协商民主的本质是党内一律平等,发展党内协商民主要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目标,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保障是构建以党的章程为依据、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以具体制度安排为支撑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是我们今天发展党内协商民主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加强程序建设。党内民主程序化建设主要是围绕制度来进行的,没有制度就没有程序,没有程序制度的运行就缺少保障,程序建设与制度建设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党内民主程序化建设应从“权力”人手,构建一套包括党内权力的产生和授予、行使、终止的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选举制度、决策和监督制度、罢免或撤换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是执政党自身立足和健康发展的需要,党内民主生活是否健全对国家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建设得好,就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使党自身发展产生内在的动力。当前党内制定的各项制度建设关键在于保证党内民主运作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党内民主建设成效的首要标志是党员民主权利行使的程度和党员的民主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新形势下切实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要做到: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党内决策机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内卷化倾向已经初现端倪,对之进行有效治理也已经迫在眉睫。就其肇因而言,全党性的民主习惯、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尚未完全养成,发展党内民主的整体能力建设滞后,党内民主的理论建设与创新力度不足,党内民主发展的制度化水平提升缓慢等,都对党内民主发展的内卷化倾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治理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内卷化倾向,应采取的基本路向包括:设立全党性的党内民主发展协调统领机构,制定党内民主发展的总体规划,营造党内民主发展的环境氛围,规范党内民主发展的实践探索,从根本性制度层面推进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由民主集中制衍生并受其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话语指向,有一个演进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基本上是从党内民主生活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层面理解党内民主,经常使用"发扬党内民主"的提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续沿用"发扬党内民主"这一提法的同时,将话语着重指向了党内民主的制度建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从体制机制改革、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等多层面"发展党内民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党内民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和战略任务加以体认、进行部署、组织实施,着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并把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并列为六项党建新工程.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民主执政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认清党内民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性因素,采取切实有效对策,从增强广大党员的党内民主观念、建立党内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委员会制度、建立党委内部的民主决策制度、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是指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所有党员一律平等直接或间接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一种权利和制度安排.在当前,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主题,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通过扩大差额选举、不断完善党代会常任制、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票决制等制度建设为重点来展开.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党内民主观的基础上,江泽民结合党内民主建设的新特点,从新的视角对发展党内民主思想进行了论述,主要表现在:突出党内民主的战略地位,强调发展党内民主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积极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内民主建设和国家民主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内在契合点表现在法理上的契合、民主理论上的契合与制度基石上的契合等方面.这些既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动的基础,又是两者契合的衔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