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兆娟 《职业》2016,(6):146-147
技能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稳定和在激烈竞争中的胜负.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是现阶段较为合理的企业人才培训体系.本文从校企合作的角度,阐述企业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郑涛 《职业》2017,(17):42-43
校企合作、走进企业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缩短学校与企业距离的一种办学模式.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双方只有建立机制,密切合作,才能共赢发展.本文就校企合作、共赢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小红 《职业》2012,(26):30
校企合作是利用职业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也是现阶段国内外职业学校主要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深入探究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稳定长期的合作机制,对社会经济、学校、企业、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永建 《职业》2013,(23):22-23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政府政策和机制不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不高、学校适应企业需求能力较差等问题。本文将就当前校企合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康玉忠 《职业》2014,(32):19-20
2010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要求出发,为了突破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借鉴了国际上职业教育成功典范——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和德国"双元制"模式,提出了以"教学企业"为主基地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校企合作的教学企业为平台,校企在"产、学、研"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既是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行业、企业和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研究校企合作的内涵、主要模式和意义,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的困境和主要原因,提出从企业与高职院校双方的实际利益出发,建立和推广校企合作模式——一师双岗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浅谈校企合作与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想方设法营造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氛围,探索校企合作新方法、新路子,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科研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目前中职学校模具专业办学现状,提出从校内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培养、区域产学合作三个方面构建模具专业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良好合作机制,以保证中职学校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白桂彩 《职业》2012,(32):34-35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实践,论述校企合作的内涵,指出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合作的机制和模式,探讨可以借鉴的校企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耀辉 《职业》2014,(26):25-27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想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模具教学改革成效,必须坚持政策导向,机制保障,校企互惠互助,拓展校企合作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吸纳的多赢互惠局面。  相似文献   

11.
王琳忠 《职业》2013,(5):27-29
如何通过开展和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技能人才,一直是中职学校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介绍作者在校企合作共育技能人才方面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刘新滨 《职业》2016,(31):116-117
淄博市技师学院坚持贴近企业办学,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与110余家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及校企合作委员会组织机构,并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最终形成双促进的经济发展与技师教育共同增长的良性循环.本文对产学相互支撑校企共同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许戈平  胡亚春 《职业》2012,(3):81-83
高职学院实施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教育部提出的重要建设任务。明确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目标,探索校企合作的董事会、理事会建设模式,建立三层校企合作体制架构,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构架,是实现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关键,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软实力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段赞辉 《职业》2014,(5):28-28
为了更好地将校企合作推向更深层次,我们将校企合作中培养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单一合作模式,转变为企业技术革新、企业设备管理、企业职工培训和企业相互交流等环节全程由学校参与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设备共有、技术互补、资源共享上实行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冯为远 《职业》2014,(6):9-9
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2012年,广东率先提出“校企双制”办学制度。“校企双制”是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院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学院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刚  于春梅 《职业》2013,(30):83-84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尚广淑 《职业》2016,(32):24-25
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充分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学校自合校以来主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旨在促进学校、企业、社会、学生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牛红云  张晓霞 《职业》2016,(18):25-25
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共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提出高职院校必须在合作机制、体制上进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9.
魏宗恒 《职业》2014,(32):66-66
本文探讨技工院校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需要不断探索学校办学模式、教学方式、育人机制、管理体制等与合作企业的全面对接,以达到校企之间的无隙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万亮斌  沈柏民  周彦兵 《职业》2017,(15):24-26
本文以合作创新理念统领校企合作,系统分析与研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平台、共同要素和内涵特征,从校企合作创新体功能定位框架设计、合作平台框架设计、构建措施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路径设计、合作运行机制设计等5个方面探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模式.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与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合作主体选择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创新等创新实践来构建校企合作创新体,即实施名企驻校、项目管理、企师引领,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助推了校企共生共长;探索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开展从育人联盟、研发联盟到文化联盟三个合作层次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从单向变成多向、从浅层迈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行轨道走向螺旋上升,形成了"三层次合作?双螺旋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文化共融.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引发了教学组织方式、育人机制的颠覆性变革,增加了教学选择性,构建了"四段四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多"教学体系和"六双"育人机制,使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对专业认同度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