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主要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按其阶段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部分,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都有一个主要矛盾在起作用,依次是宋辽矛盾、宋夏矛盾和夏金矛盾。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候变化对宋夏战事的影响述论》一文中的不足,本文从三个方面进一步讨论了气候变化与宋夏战事的关系。第一,探讨了短期气象活动对宋夏战事的影响。第二,分析了战争强度大小与气候变动的关系。第三,在重建北宋和西夏各自的气温序列与水旱指数的基础上,探讨了宋夏两国各自的气候变动与两国之间战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河西、陇右唐时没入吐蕃。居住在河西、陇右的吐蕃人,自晚唐吐蕃王朝衰落后,仍留原地,同当地的汉、党项、回鹘、吐谷浑人杂居。是所谓“河湟之地”原来就是“夷夏杂居”的地方,但已处在分散混乱状态,种族分散,各有首领,“无复统一”。这种分裂局面,持续了几百年,直到蒙古大汗入主中原,才告结束。 宋夏对峙下河湟地区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北宋、西夏与吐蕃唃厮啰(合并了回鹘、西凉)政权的三角关系:宋保守、夏扩张、唃厮啰依违其间,形成宋夏争取吐蕃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余靖,宋朝著名的谏官、政治家、外交家,他的一生以“风采清华”著称于世,以刚正直言而位列当时“四谏”之一,他身处多事之秋,心系国家安危,逢时有事,他便奔走于南北,可谓功在史官,名在夷狄,有声甚远。本文选取了庆历年间宋夏和议事件,通过叙述余靖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出使辽,从容坐于帐中辩言,往复数十次,最终说服辽同意宋夏和议,为宋朝带回了准确的情报信息,为推进宋夏和议的持续进行及维护宋的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宋仁宗庆历四年,宋与西夏议和成立,这是宋夏关系史上一件重要事情,引起不少研究者的注意。然而,庆历三年,宋夏使者往返不断,是年七月,元昊遣使向宋“要请十一事”,而其具体内容究竟是哪些,却很少有同志去涉及。吴天墀《西夏史稿》仅列出领土、岁币、贸易、青盐、称号五个问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仍有半数以上的内容没有反映出来。另外,关于岁赐一项,史学界一直流行着“宋朝承认每年给予西夏一定数目的银茶绢帛,实际就是变相的赔款”的说法。其实,真实情况並非如此。再次,关于庆历议和前后的双方使臣,似乎鲜有人去考察,本人不揣浅陋,仅就上述三个问题,作一考述,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所谓北宋仁宗年间的宋夏陕西之战,指的是公元1040年(宋康定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月的三川口(今陕西安塞县东,即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汇合处)之战,1041年(宋庆历元年,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2月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县北)之战,和1042年(宋庆历二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闰9月的定川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之战。三次战争均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利用石笋、孢粉、树轮记录对唐宋时期西北中东部气温序列进行了重建,并从横向和纵向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战事的关系,同时对北宋时期气候冷暖变化和水旱灾害指数变动与宋夏战事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推论出宋夏战事与气温波动存在负相关关系,与水旱灾害次数和水旱指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李继迁辩     
宋太平兴国、咸平年间,在我国西北地区夏州、银州等地,曾经爆发过党项族首领李继迁领导的反民族压迫的斗争。在斗争中,继迁把党项族各部落逐步联合起来,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推翻了宋朝在夏、银、灵等州推行民族压迫的统治,为后来建立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王朝奠定了基础。继迁死后,西夏王国追认他为太祖。他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无愧是我国历史上党项族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9.
论宋夏战争     
两宋时期民族矛盾激比,在同周边各族的交往中,宋与西夏的和战关系最为复杂。辽与北来订立“澶渊之盟”和金与南来订立“隆兴和约”后,都基本上维持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休战和平局面。惟独北来与西夏之间战争频仍,自公元982年李继迁反来至北宋灭亡、金占领宋陕西诸路、末夏脱离直接联系为止,在近150年的时间里,双方处在交战和敌对状态的时间约占四分之三以上。无庸讳言,宋与西夏的战争成了来复关系最重要的特征。战争是由进攻和防御两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因为入侵引起了防御,而有了防御才引起了战争。来夏战争若以进攻和防守这两种基…  相似文献   

10.
继1928年殷墟的发掘将盘庚迁殷以后的商史确证为信史之后,1952年郑州“亳墟”的发掘又为增补盘庚迁殷以前的商史提供了可能。北京大学邹衡教授适时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遇,不畏困阻,几经反复,历数十年终于运用考古学理论方法成功地创建了一套商文化编年体系,为夏商周年代学取得进展铺平了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11.
宋夏商业贸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与宋之间的商业贸易活动,不仅是宋夏关系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商业经济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商业经济史研究的角度,对宋夏商业贸易作一个鸟瞰,以揭示其贸易繁荣的状况及社会影响。一西夏王朝建立以后,一方面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原料和技术的原因,许多物品自己不能够生产,只能依靠与外界交流取得,而与之相邻的契丹、回鹘,吐蕃诸部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西夏王朝前期对外商业活动,主要是与中原北宋的商品贸易。正如《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传世文献的记载为基本线索,结合新疆、敦煌及内蒙古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资料,分析了西夏与回鹘阃的贸易关系,认为在北宋时期,由于受宋夏矛盾的制约,西夏与回鹘的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南宋时期,宋夏矛盾消亡,西夏推行了多项优惠的贸易政策,加之天盛年问国力的强盛,西夏与回鹘问的商业贸易和贡使贸易显现出繁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北宋前期,西夏的崛起迫使宋廷不得不改变对吐蕃的政策,宋廷积极招抚吐蕃,试图实施联蕃制夏策略,从而争取宋夏对峙中的主动权.在军事、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北宋对吐蕃采取了综合经制的招抚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受宋、夏、蕃三者错综复杂的争夺形势的影响,同时受限于宋王朝招抚政策所具有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宋蕃之间的合作是脆弱与短暂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元11世纪三四十年代,为配合正面战场的攻守,宋夏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情报战。情报战的形式主要有派遣间谍、招降纳叛、兵不厌诈、离间策反和反间谍。庆历元年下半年以前,西夏在情报战中居主导地位,处于攻势,而宋朝则处于被动地位。情报战的胜负优劣,直接影响了正面战场的胜败和宋夏关系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宋夏沿边地区东起麟府,西止河湟,长约两千余里,在西夏的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分析宋夏沿边历史地位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宋夏沿边的麟府地区、横山及环庆路沿边、泾原路沿边等区域的自然植被状况,勾勒出宋夏沿边地区自然环境的概貌.  相似文献   

16.
西夏归明人即指投归北宋的西夏政权统辖下的人口。作为削弱西夏的一种手段,北宋政府不仅在宋夏矛盾激化时大肆招诱夏人,而且在宋夏关系友好时期也暗中接纳归附夏人。招抚归明人的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夏,但却加重了北宋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宋代法制昌明,政府十分重视以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整,对西北边区的治理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北宋西北边区处于宋夏边防,战略地位重要,民族成分复杂,对北宋的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宋政府根据边防形势需要,灵活务实地实施了一系列民事经济政策和法令,调整边区蕃汉民众的经济生活,包括保护蕃民土地所有权、调控交易活动、实施禁榷律法、规定赋税征收和规制边境贸易等.这些政策和法令的实施,促进了蕃汉民众之同的经济交流,对西北边区的安宁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修史功大,不仅在于以史为鉴的功用性,更是对中华民族修史传统的直接继承,是记录古人业绩、彰显优秀精神的必然需要.<甘肃通史·宋夏金元>记述了甘肃地区从10世纪到14世纪的历史,内容丰富,结构严密,显示了宋夏金元时期甘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文化多元发展、民族融合的区域性共性.这段历史对当代甘肃而言具有多重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9.
历经百余年的宋夏战争深刻影响着北宋社会的政治气候、文化思潮、文学风貌,以及士人的人格精神状态。宋夏战争激发了北宋文人的忧患意识与革新精神,但战争的失利,以及主战与主和之激烈论争所引发的严酷党争,使得北宋文人透显出浓重的"倦客"情怀,并转化为沉郁感伤、敏感幽婉的创作心理,最5 4终流露于他们的诗词创作中。通过揭示宋夏战争与北宋文人"倦客"情怀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仅可以深入发掘北宋文人士大夫的多重人格心理,同时也可窥见民族关系格局对时代精神以及文学风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三月,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召集部族,一举攻克宋在西北的边防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改灵州为西平府,并于次年建都西平。李继迁对于此次胜利的喜悦溢于言表:“西平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若缮城浚濠,练兵积粟,一旦纵横四出,关中将莫知所备。且其人习华风、尚礼好学,我将藉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