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飞之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究竟谁是这一冤狱的元凶?是宋高宗赵构,还是宰相秦桧,目前许多学者各执一词[1],笔者以为这两种看法虽各有道理,但也都存在着难以令人信服之处.其实,岳飞冤案应该是起构与秦桧狼狈为奸、共同犯下的罪行,在这一惨案中,两人互相依赖,互相配合.笔者试论如下,以就教于方家.岳飞之被杀,不仅是因为他触怒了高宗,也是因为他对秦桧的执政造成极大的危害.“高宗、秦桧都要杀他,岳飞仍不能免于一死"l’1一、高宗之怒于岳飞1、兵权过重,屡犯君颜北宋初年,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骄横跋扈,赵氏君…  相似文献   

2.
南宋初建,与宋高宗削除诸将兵权、"决意和戎"处于同一政治过程的,是选择秦桧"专执国命"。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宋高宗和秦桧达成了更加稳固的政治同盟。秦桧执政时期,形成了台谏官员特有的升迁路径,先为特奏名、53岁考中进士、七年后通过担任台谏官迅速升迁至参知政事的董德元的个人仕宦历程,是南宋初期以来台谏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南宋时期台谏群体的考察,可看到南宋时期"执政免,即以台谏代之"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形成背后,是两宋宰执群体来源的变异,以及南宋时期台谏文书制度的变化。这对于南宋出现的权相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英雄岳飞是谁杀害的问题,史学界是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宋高宗赵构杀岳飞;另一种是秦桧矫诏杀岳飞。我是同意前一种说法的。持秦桧矫诏杀岳飞说者,认为岳飞冤狱,“名曰诏狱,实非诏旨”。其主要论点是秦桧自绍兴八年三月再次任相以后,就逐渐专权起来,到这年十一月,胡铨上疏乞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头,竿之稿  相似文献   

4.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以后,宋、金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得以停息,为南宋赢得了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军事力量的难得时机.但是,由于宋高宗的腐败和怯懦,投降金人,重用秦桧,从而造成秦桧势力的坐大.本文论述了秦桧集团的形成经过、罪恶活动以及高宗、秦桧的腐朽统治,并通过对“绍兴和议”签订以后南宋政治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南宋所以不能中兴的原因.文章指出,秦桧死后,秦桧集团尽管土崩瓦解,但高宗仍然执行一条没有秦桧的秦桧路线,使南宋政治继续走向黑暗腐败,这不仅使南宋失去了难得的恢复中原的机会,并且隐藏了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未满23岁的宋高宗在逃亡途中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政治形势的需要,宋高宗先后收养了两名宗室子,但他不甘心没有亲子继承皇位,为求得子嗣,亲祀高禖、感生帝,为春秋时存赵有功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增加封号、立庙祭祀,在全国各地设置放生池,同时认真研究医药,接受江湖郎中王继先的医药诊治。然而事与愿违,宋高宗数十年的努力终无成效,只能把皇位传给养子。求子的心切,难免影响宋高宗治理国家的热情;身体的困扰,也会减退宋高宗处理政事的精力,这便导致秦桧的长期独相和宋高宗的提前退位。宋孝宗继位前,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心理上的长期压抑,继位后的政策转变,衍生出他对太上皇帝宋高宗超乎寻常的孝。显然,宋高宗求子的过程及尴尬的结局对当时宫廷内外的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继兴 《社区》2012,(2):6-7
六 《岳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六神无主,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写一“春”字给他拆解。  相似文献   

7.
关于秦桧归宋及归宋后态度为何转变,史家众说纷纭。一般史家认为秦之南归是金人纵回,但近来也有史家提出异议。本文以为秦之南归是其个人努力及金人战略的一部分;其归后对金态度的转变是由当时社会环境、宋金力量对比及宋高宗思想和秦个人人生观转变等众多因素造成的,不是秦叛变降金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誓碑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叶梦得《避署漫抄》、王明清《挥麈后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的记载,宋太祖即位后不久,曾立秘密“誓碑”藏之于太庙,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杀大臣及言事之人。王曾瑜在《岳飞之死》一文中据此论证宋高宗违背“誓碑”之约,残杀岳飞。覃延欢又在《浅谈北宋的冗官》一文中,把北宋冗官的产生和“誓碑”联系起来,认为由于北宋统治者对官员采取“大度宽容”的政策,无论官员怎样为非作歹(反叛除外),极少处死或籍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在所著《宋论》中,基本对岳飞持肯定态度,肯定了岳飞的才略、操守和功绩,同时也指出了岳飞未能完全收复中原,而自身又遭非命的悲剧命运,并分析认为是由于赵宋政权一贯的抑武国策、宋高宗和奸相秦桧的投降方针以及岳飞自身的修养不足等三方面因素并发的结果。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王夫之身历明清之际的政局动荡,他的观点有其局限性,更重要的是带有极强的时代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岳飞和于谦之死的相似性,特别讨论了宋高宗与岳飞被戮有很大关系.这个论点首先是由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两宋之际,战争频仍,军队势力趁机扩张,将士行为恣肆,朝廷权威屡遭蔑视,军纪败坏,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干扰,民受其害。是时,南宋的御敌和平乱,端赖军中将士,对他们往往少罚多赏,一些将士变得更加骄横。宋金两国在绍兴十一年底达成和议,战争结束,宋高宗开始整治军队。宋廷对退伍将士主要以安抚为主,使其脱离军队后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但对军中将领却长期不予升迁,驳去其军功,收缩其权力。同时,严肃军纪,收回军队财权,限制军中自营经济,调整军队垦田策略,重回北宋时期崇文抑武的传统。经过一番整治,宋高宗牢牢控制了军队。军人地位与战前相比急剧下降,收入大幅度减少,才有了殿前司使臣施全刺杀宰相秦桧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诬陷杀害岳飞的凶手,除了众所周知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二人外,还有一批不可忽视的文官武将中的帮凶。不论是主凶还是帮凶,谋害岳飞的具体动机虽有所不同,但都不是为了维护宋王朝的长远根本利益,都是目光短浅的自私自利行为。南宋政府对岳飞冤案的彻底平反昭雪,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岳飞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忠爱祖国、誓抗侵略的杰出英雄和一面旗帜,任何有意或无意的贬低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考试,秦桧指使亲信在礼部复试时,营私舞弊,将其孙秦埙列为第一名,而孝祥屈居第三。后经廷试,高宗觉察到其中有弊,亲擢孝祥第一,抑秦埙为第三,桧党曹泳(时知临安府)欲拉拢新贵,与殿处请婚,孝祥不屑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断然拒绝。秦桧一伙因此而忌恨他。后来孝祥又昂然上疏请为岳飞平反,要求朝廷“表其忠义,俾忠魂瞑目于九泉,公道昭明于天下。”此举使秦桧一伙更加恼火;兼知孝祥乃右承议郎张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数忤寅,于是便将孝祥父子视为异己,欲加谋害。次年九月,桧指使党羽风言诬张祁“私犯兄嫂”,伤风败俗;  相似文献   

14.
正张九成,是为数不多状元出身在温州任过知州的人。他是哲人,其诗存丰富,诗做得即达理亦得趣。张九成(1092—1159年),字子韶,号无垢。其先开封人,后迁海宁盐官。张九成40岁时,即南宋绍兴二年(1132)殿试为状元。历任宗正少卿、侍讲、权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因他主张抗金,反对议和,为秦桧所忌,被谪守邵州,后复以"谤讪朝政"罪名又革职,谪居南安军14年。秦桧死,重新起用,于绍兴二十五年  相似文献   

15.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南宋婺州(今浙江金华)永康人。他所面临的是宋朝南渡、新政始建、靖康耻未雪的时代。朝廷中主战与主和派斗争激烈,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左右着南宋的命运。直到绍兴25年(1155年)陈亮13岁时秦桧才死。这种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对他抗金复国思想的建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宋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是特指阿谀秦桧之作而言的,为秦桧歌功颂德之作数量的巨大与吹捧程度的露骨,是其主要表现。谀颂之风的背后,固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即南渡士人重见中兴的期望,但究其产生的本质原因,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实际上是文字狱的另一面。阿谀秦桧与文字狱都是秦桧作为权相的特征,两者有着很深的连带关系,是同一根源的文化现象,前者是秦桧欲附己而发,后者是秦桧因排异而起。  相似文献   

17.
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中:“洪忠宣光弼北归,没于中途,舆亲度岭至南安。张子韶无垢往致奠,时尚未闻秦丞相死,祭文第云:年月日,县位某谨以清酌之奠,告于某官之灵。呜呼哀哉!”这篇祭文一共只有二十二字,短是很短了,但是短而空,好象只是截取了一篇祭文的头尾。所以周辉说它“颇类竟达空函”,和一封没写字的信差不多。“洪忠宣光弼”即洪皓,与秦桧有隙,使全不屈。当时秦桧已死,但消息尚未传到南安(宋南安军,属江西省),作者张无垢怕说了洪皓的好话会开罪秦丞相,因而祭文改了又改,结果写成上面那个样子。虽  相似文献   

18.
一、认为杀害岳飞的元凶是赵构而不是秦桧的几种意见明朝中叶,苏州名士之一的文征明,曾为杭州的岳飞庙题写了一首《满江红》词,全文为: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 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岳飞遇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兀术看透了南宋权奸秦桧的投降心理,在绍兴十年郾城、颖昌之战后,遗书秦桧,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秘密条款,于是秦桧一伙秉承兀术的意旨,加紧罗织罪名,附会成狱,终于置民族英雄岳飞于死地.  相似文献   

20.
“绍兴和议”南宋方面的主要决策人是赵构不是秦桧,我虽已有论述[1],但尚未尽其说,我觉得下面几个问题还有论析的必要。一、赵构不是庸人持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是“绍兴和议”南宋方面的主要决策人说者,尽管也说赵构不是庸人,但实际上是把赵构看作笨蛋,看作是秦桧股掌之上的玩弄物[2]。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