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红楼梦》英译本中委婉语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委婉语翻译的常见手法--直译字面意思、译成汉语委婉语、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和省略忽视等。  相似文献   

2.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理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理想认知模型框架下,转喻涉及两个类型的概念构型:整体与部分及整体的部分之间互换而产生的转喻关系。结合英汉相关语料,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转喻认知理论框架下,从整体和部分之间互相指代和整体中部分代部分两方面来探讨委婉语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转喻认知模式,以进一步揭示委婉语的本质。认为转喻是委婉语表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认知模式,通过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或相关事物之间互相替代的几种不同转喻模式的运作,从而达到避讳、掩盖、动听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性"在中外文化中一直是忌讳现象,《红楼梦》中的性话题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从文化翻译视角,性委婉语的翻译要根据两种语言文本读者文化背景异同,综合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注、显化等手段,实现文化功能等值。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两种文化移植的过程。本文旨在从文化视角研究《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在翻译中如何采用直译、音译及直译加注、代换、意译、增译等方法把原语文化完整地传递给译语读者。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被大量使用在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性场面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析了“性”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这些机制通过制造认知过程阻碍,婉曲提及禁忌语来实现委婉效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基于语言转化的跨文化交流。《红楼梦》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委婉语应用得较多,适用于不同的语体、场合、感情色彩和人物身份,折射出中国文化的斑斓色彩。本文将从从文化视角透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讨论译者是如何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委婉语的。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红楼梦>中的死亡委婉语,比较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种<红楼梦>英译版本的死亡委婉语的翻译,指出两种译本的翻译各具特色.提出在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委婉语的英译中,译者在较好保留原文文化内涵的同时,亦应充分传达出原文的委婉意图.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作为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的各种委婉语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道德观及宗教观。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部文学巨著中委婉语的使用,必将促进人们对于《红楼梦》与委婉语的认识和研究,从而更透彻地理解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和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的隐喻与转喻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探讨了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委婉语生成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了解两者本质来帮助语言使用者及研究者更好地去理解和正确使用委婉语,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之间更有效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委婉语的转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里都有丰富的传统委婉语,现实生活中富有时代气息的委婉语更是层出不穷.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在委婉语传统分类的基础上,文章从转喻角度分三个方面探讨委婉语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从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视角,结合具体译例对《红楼梦》两英译本死亡委婉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比较与评判,可以看出霍译本比杨译本更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尽量重构原文的委婉色彩。就形式而言,杨译本霍译本都与原文有所偏离;但在内容上,霍译本比杨译本更忠实于原文,原因在于霍译本更注重保留原文中死亡委婉语的内涵与特色,在忠实反映原文的信息功能的同时,也注意重构原文的美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为委婉语的研究开创了新纪元,对发掘并阐释生成委婉语的深刻动因价值重大.在扼要回顾委婉语研究的传统方法及历时脉络并指出其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委婉语的各种类型并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剖析背后深刻的隐喻—转喻双重理据.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关学意蕴。受宗教审美观和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死亡”有关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罗列和分析,进一步认识、掌握委婉语的使用规律。《红楼梦》“死亡”委婉语有常规委婉语和非常规委婉语两大类。常规“死亡”委婉语主要受宗教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而非常规“死亡”委婉语从心理接受层面分为感情疏远型、感情愤恨型和感情深厚型。  相似文献   

15.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语言交流中的润滑剂和消毒剂。现阶段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揭示它的本质.并且把人的认知能动性排除在外。英语委婉语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它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委婉语进行分析,为揭示英语委婉语的实质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在人际关系中时常充当着"润滑油"的角色。异化翻译在形式上使译者的角色彰显出来,而归化翻译尽管在形式上出现了"译者的隐身",但就译文内容和翻译过程而言,译者的角色却都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7.
转喻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构成方式。从认知视域而言,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转喻。委婉语的转喻认知理据是以邻近性为基础、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内进行认知操作并具有凸显性和隐藏性。委婉语转喻生成机制包括语音语调转喻、词汇转喻、语法转喻、语用转喻以及非言语手段与言语手段交互使用。  相似文献   

18.
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语义范畴论、隐喻与转喻认知模式及认知语境三方面,较为全面地阐释委婉语的内在实质、生成机制及其理解,以期促进对委婉语的认知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身份指示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称谓语在原语中的文化信息,通顺流畅地翻译,使译文完全按照译语的表述习惯,需要译者充分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尽量遵守忠实于原文意思,同时又要考虑到译文必须符合译语表达的习惯,尽可能呈现出语用等值、礼貌等值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的生成——基本层次范畴间的转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委婉语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修辞学、文体学等角度转向了认知语言学角度,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以及认知场景都可为其提供阐释思路.文章拟从范畴理论和转喻认知角度尝试建立委婉语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