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中国科举史上的成熟期与鼎盛期,但又是它的衰落期与终结期。与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明清科举考试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高度一体化;主要以八股文取士;科目高度单一;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与精神内核;防范和惩治作弊制度空前严备。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具有以下特点:水权有一定的法律体系作保障,而且非正式的法律体系充分发展,构成水权法律体系的主体;法律严禁水权买卖,尤其是严禁不经登记的私相买卖,但水权买卖的行为在事实上又长期存在;保证灌溉用水优先,而且详细规定用水顺序和分水原则、分水办法;享受水使用权和承担水民事责任相一致;对水利管理人员严加约束,违规者受罚。这些特点对今天的水权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全面实施,客观评估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效度显得十分重要。对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评估主要涉及哪些科目的学习有助于公务员出色地完成工作;考录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的胜任力及上级满意度如何;公务员考录的选拔考试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考生水平,其公平性与科学性如何等方面。通过对江苏省公务员考录的实证调查可以发现公务员考录机制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制度存在缺乏法律保障,报名资格随意规定,考试科目和内容设置不科学,考试录用环节不合理,考试监督体系不完善等蔽端。这些问题亟待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录用经验,在现实中给予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制度存在缺乏法律保障,报名资格随意规定,考试科目和内容设置不科学,考试录用环节不合理,考试监督体系不完善等蔽端。这些问题亟待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录用经验,在现实中给予合理的解决,从而保证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真正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官学教育起源于五代初期 ,经过明代大力发展 ,到清代达到教育的全盛时期。明清封建王朝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实行文化控制的办法是推行官学教育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这对于民族地区推行汉文化学习、培养封建科举人才、造就少数民族文人、改变风俗习惯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国公务员培训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训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整体性人才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公务员素质及业务工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英、法、德、美、日等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十分重视公务员的培训。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制定了多项公务员培训法规,使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在我国,学习和借鉴外国公务员培训经验,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对于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和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民间调解一般分为亲邻调解、宗族调解和乡里调解三类,而乡里调解是具备半官方特点的一种。乡里调解最初萌芽于原始部落,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至明初《教民榜文》颁行则以法定调解制度的形式被固定下来。虽榜文最后被废除,但这种伴有官方权威特色的调解方式已深入人心,并不断被延用,且仍对现代基层社会治理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活育德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土壤,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知行合一""随处体认天理"等无不彰显出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对明清时期德育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思考,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解方面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山西公共祭祀活动极为普及,成为乡村社会中的重要事务,从社会心理活动来看,集体认同是其主要因素,从经济角度考虑,公共祭祀主要为了多方筹资,减轻民力。在举办公共祭祀活动时,国家参与其间,时而支持,时而限制,在政策上表现出时段性与间歇性。  相似文献   

11.
“东掌制度”是明清时期晋商的经营手段之一。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责权范围都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对“东掌制度”的探讨,可对当前的市场经济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度建设的公平诉求要求在每一项制度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同时考虑到效率和公平。在现代民主社会,制度建设与完善不仅要保障多数人的权利,更要求尊重和维护少数人的权利。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在合乎资格的考生之间确实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公平,但在实践中却对特定群体进入公职形成了巨大的障碍,中国考录制度的社会公平性仍要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3.
进行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明清书院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历史演变的深入探究,并且从主观和客观层面对于明清书院教学特点的演变进行评析,提出对于我国当代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推行十多年了,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国外一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了解和分析,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我国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书院教育的社会效益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代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已经进入没落期,书院教育所特有的魅力也在此时随着官学化程度的加剧而有所衰退,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大范围地介入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取之于社会,并且返哺于社会是明清书院教育最大的亮点。梳理和分析明清书院教育这一社会功用和历史经验对于当前高校如何有效地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有许多值得鉴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明清海盐产区较农业区域遭遇更多的灾害袭击,但海盐产区赈济制度建设却显得较农业区域落后,不过也呈现出逐渐制度化的倾向.在制度化之前,明前期,曾采行过免征当年或拖欠的盐课、折纳绢或布、在他场煎盐补课等办法;明中后期,则多由盐运使动用运司库内余银、工本银、挑河银、余盐银、赃罚银等赈济灾灶,偶尔直接让他场代办盐课;清前期,政府已采取补赈办法补偿灾民,或由他场代纳,或由灶民输谷备灾,或动用盐义仓米麦赈济,最后走向了"照民田则例".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监察作用,但督抚制度最终没能脱离"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向地方行政官嬗变的典型案例。文章基于对督抚制度嬗变过程的考察及对其内在发展逻辑的探析,为目前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改革协同性、监察权独立性、监察程序规范性、对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等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功令文字,发轫于明初,发展变化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基本定型,直至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文体,八股文本不属于文学范畴,仅为考试而设,但明清两代的读书人若欲出仕,就必须钻研其技法,以赢得考官的青睐,争来获隽的荣耀,打通仕途的入口.长期的耳濡目染,必然影响读书人的思维方式,撰文吟诗也无不有八股文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从而令这一考试文体与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影响了两代士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性别平等是公务员考录制度设计的一项基本考量,既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男女平等的现实需要。公务员录用中的性别平等需要通过性别公平来实现,具体包括性别中立、性别差异和性别倾斜等三种策略。究竟采用哪一种策略,取决于人们对男女间在能力、需求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的认识。当前的学术研究并未在整体上提供关于公务员能力是否存有性别差异,以及在哪些方面、何种程度上存有性别差异的有效支持性论据。这就决定了性别中立应当成为公务员考录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明清两代文人具有鲜明的群体化倾向,地域性文学社团丛生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这些地方文学社团努力守护心中的文学圣地,构建本地文学谱系,形成地方文学话语,光大地方基层的文学地位,留下了大量的作品。我们有必要将地域社团作为明清诗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把大量的作家和他们的创作放到地方基层写作的语境中去考察,对具体地域空间的文学场景和版图加以还原,由此形成对明清诗文发展的某种特殊机制的认识。这不仅对明清诗文研究,同时对将文学史研究从重视时间维度、重视宏观、重视文本、重视主流发展引向对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地域、文本与经验、主流与支脉并重齐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