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代小说《还乡》中的埃格敦荒原是故事的独特背景,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自然的象征。从尤苔莎的敌视、克林的回归以及红土贩子与荒原的浑然一体三个方面来分析埃格敦荒原上的人对埃格敦荒原的爱与恨,探讨入与自然的关系,并指出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通向幸福之路。这也正是哈代在眷恋即将走向毁灭的威塞克斯农村宗法制社会时所表现出来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还乡>中,哈代精心描写了埃格敦荒原上的种种民俗事象,且巧妙地将其与小说的内容结合起来.这些民俗经过作者精密的安排与运用,深入到了作品的肌理之中,对作品的背景、情节、人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刻探讨哈代创作的悲剧意识,采用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分析了《裘德》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情节安排上体现的唯意志论以及悲观的自然意象的悲剧内涵,揭示了作家对残酷社会制度的无奈,希望该研究能够加深对哈代作品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哈代的小说中大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象征性背景,而女性则是他持续不断又极为重要的创作灵感,他的笔下的妇女和自然是紧密相连,和谐共存的.他通常以自然来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烘托女性形象;同时以女性的悲剧表达对逝去自然的痛心.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哈代的作品,更能体现生态与女性的关系,从而揭示哈代的生态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以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展现了自然与文明、男性与女性的双重对立,揭示了文明对自然与男人对女人的双重统治,是一篇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共同体书写是英国文学的古老传统,也是历代小说家的必然选择与审美取向,并与各个时期的英国社会变迁相契合.哈代作品中既有古朴恬静的牧歌与田园,又有躁动繁华的商业与城市.作家基于故乡多塞特郡想象的威塞克斯王国,在赋予其作品真实感的同时也为其涂抹上一层亦真亦幻的神秘感.《还乡》现实情怀浓重,悲剧色彩明显,但其中蕴含的共同体精神以及作家对威塞克斯乡土空间的诗意想象同样溢于言表.荒原、海滨城市、大海以及大都市巴黎都不再是简单地理意义上的地域空间,它们超越自身而存在,更多地象征哈代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寻找更为理想生存方式的审美化努力.所有这些共同指向一点,那就是哈代具有显著的荒原情结和怀旧之情,乡村田园空间才是其心中理想的共同体形态.  相似文献   

7.
以古希腊悲剧观照哈代小说的命运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切入,阐述了哈代小说中命运色彩的丰富内涵。在他的小说中,命运以神秘的大自然、遗传与因果报应、偶然与巧合、本能与欲念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哈代对古希腊命运观念的认同,展现了命运的巨大力量;另一方面又包含哈代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命运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善于用丰富的色彩词汇描绘自然,刻画人物并使之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用色彩刻画女主人公形象的评析,烘托出女主人公的性格、行为特征及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哈代的作品具有浓浓的基督教堂文化气息。哈代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从事基督教堂建筑工作的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如此,一些小说的情节结构与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不无相通之处。哈代小说中的教堂场号的描写具有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辰和人物命运演进的作用;有关教堂的钟声扣音乐的描写渲染了神圣氛固和人物的复杂心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以此作为作品艺术结构以及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常常表现人与大自然紧密的融合,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哈代对大自然的态度是极其复杂的,托马斯·哈代既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又是一个具备生态意识的诗人,以自然生态为主题的诗歌中和谐与仁爱成为拯救社会的良方,折射出哈代的生态意识。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哈代生态意识的形成原因,解析其代表诗作《黑暗中的鸫鸟》与...  相似文献   

11.
《还乡》这部小说出版于一八七八年,它是一部悲剧性的现实主义力作,很多评论家认为它是哈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本文将对《还乡》的环境伊格顿荒原,主要人物克利姆、游苔莎、尤布赖特夫人等,对哈代的“巧合”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悲观主义进行分析,以求得我们对《还乡》这部作品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他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生态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也控诉了工业文明和人类欲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对女性的塑造,表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揭示了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性、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压迫对象;他赋予动物以主体性,提倡尊重动物的权利,认同动物的情感。哈代作品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复杂,却并不矛盾,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又体现了道德关注的"同心圆"倾向。  相似文献   

13.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制文化中,压迫女性和压迫自然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通过自然之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为主线,阐释了苔丝与自然的关系,并表达其对自然与妇女生存困境的双重关注。  相似文献   

14.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苔丝也是哈代在人物塑造上的顶峰。苔丝的悲剧命运让整部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悲观主义气氛。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苔丝命运的悲剧的起源、性质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还乡》是哈代一本非常成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小说以男主人公克林从巴黎回到家乡荒原,试图改造荒原,实施"广泛教育计划"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经历为主线。其中女主人公尤苔莎值得认真去研究:她生于繁华却流落荒原,千方百计逃离荒原最后却葬身于此。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个反叛者的精神内涵,在追求和谐的今天,深入挖掘其作品思想,认真解读哈代经典,无疑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还乡》是哈代小说中表现乡土精神力量的顶峰。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关照,原型类型的深层抵牾是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源,“荒原”的人格化象征与作家的命运观同构,大量的民俗描写对表现作家主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的偶然与巧合往往给个体带来幸福或苦难,甚至改变个体一生的命运.哈代小说中人物命运因偶然、巧合或闪光或暗淡,或永恒或消弥.其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规律,显现出何种命运观呢?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口来探讨哈代小说的生命意识以及他笔下所观照的人物命运的内涵.可以发现,从偶然与巧合事件背后辐射出一股强烈的现代生命意识流交替变化的双线式生存状态、忧患意识、不安现状、放纵张扬、不再绝望等待、主动出击等等;而对传统生命意识却作了无情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18.
试图从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出发 ,探讨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并对这一现实主义作品中出现存在主义因素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以此来解读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很大程度归因于他在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反射出的哲学思想。本文以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为基础来分析其小说中深厚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现代主义在英国刚刚萌芽时,托马斯·哈代敏锐地感到现代主义的特点——思想的深刻性和形式的新颖性,这从哈代作品的思想内涵、语言特色、结构艺术等方面反映出来。哈代的作品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重的危机意识,与现代主义文学颇为相似。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精神隔膜、理想幻灭是哈代作品的基调。而神秘莫测的荒原意识以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更是体现出哈代对现代主义的探索与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