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民社会建设是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一系列改革而展开的。公民个人的自我发展和道德选择、民间组织、公民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制约和抗争,构成了公民社会的主要内容和问题。适应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包括政府、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新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慈善事业是一项特殊的道德实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道德主体意识渐趋成熟,慈善事业成为以公民互助为内涵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先富起来的社会阶层如企业家或富豪,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成员,其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受制于公民道德之总体发育程度,他们占有的财富数量并不必然导致道德上的特殊性,其个人慈善行为也无法代替公民共同参与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道德主体是全体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事件当下层出不穷,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公民道德主体性的缺失。公民因道德主体性缺失造成严重的道德冷漠,转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加剧了食品安全事件的此起彼伏。建构我国公民的道德主体性必须从新时期公民道德社会化体系的有效建构、中西道德文化资源的批判性汲取、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塑造方面作出踏实、有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我国社会道德现状却令人担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代价问题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社会代价中的道德代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消极产物之一,是社会代价中精神文明失序的表现。抑制过高的道德代价的途径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建我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加强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5.
社会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国农民的现代化。而中国农民当前各方面的主要特征仍是“村民”,而不是公民。所以,中国农村现代化,实质是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角色转变为体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其中,意识的转变是前提和关键。笔者试图从村民自治的角度分析目前农民的公民意识,并提出公民意识是农民向现代公民转变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我国社会公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某些道德失范现象 ,从根本上讲是个人社会责任意识的淡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社会责任教育入手 ,学校应重视责任公民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道德责任感就是主体对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尊重感。我国公民道德责任感的养成是社会或他人赋予的职责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是主体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主体行善的巨大推动力,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公民个体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我国公民的道德责任感既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道德的教育,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也要营造以履行责任为荣,以不履行责任为耻的社会氛围,塑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应的责任文化。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制度形态最早出现于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市民社会",彼时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已经超过了一千年。由于历史的惯性残留于现实发展中的人身依附型体制使得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两个层面;然而若从更深层次的渊源去探究,则体现在信仰缺失、主流价值体系理念与实践的脱节以及道德说教等方面。从当下与未来的发展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伦理取向应考虑到平等制度的平衡性、公平正义体制的执行机制以及社会变革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际道德与公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主要有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道德与公民教育、国际道德与公民教育的内容日益扩大、从重视直接道德与公民教学转向强调间接道德与公民教育、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转向开放情境性教材、世界各国将更加重视网络道德与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曦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145-146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示范、诚信缺失,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重视道德建设中各级党员干部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好凸显的道德问题,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是从社会学视角下对道德冷漠进行界定,并从我国传统文化、公共道德事件中的群体心理以及社会现实环境对于公民文化人格、道德模式和个人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解释道德冷漠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坚持传统道德伦理并赋予其新的内容和精神;建立和完善社会和国家的道德行为的奖惩机制;强化公民的主体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模式,善治的实现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同支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善治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公共精神作为内在支撑。但就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状况来看,仍存在公共参与知识缺乏、公共参与意识淡薄、公共参与能力低下、公共品性亟待提升等问题。我国公共精神的生成与调适应兼顾公民个体的道德自律性与权利主体性,从构建权利义务向度的公共理性、道德伦理向度的公共德性、实践主体向度的公共能力、整体和谐向度的公私关系等方面着手,为善治社会的实现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是促进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社会资本发育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为:社会信任的匮乏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行为出现集体行动困境;社会系统内部的信任缺失进一步加剧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化趋势;规范互惠社会资本的亏空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过程出现制度短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壮大社会资本,加强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的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公民社会,为公民有序参政提供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道德示范、诚信缺失,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重视道德建设中各级党员干部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好凸显的道德问题,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作为个体与社会的紧密联结,发挥着道德内化和组织化等功能,是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现代社会共同体的消解使人们摆脱了束缚而获得自由和自主的同时,又导致了公民归属感的匮乏,出现公民社会认同危机,从而引发了西方价值教育内容、目的和方法的嬗变.西方社会通过对"好公民"和"好人"的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公民社会共同体和当代西方价值教育的耦合.分析西方价值教育存在的必然性和现实进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繁荣,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它不仅为传统新闻传播学理论带来了创新,而且促进了传统媒体新闻业务的发展.同时,自媒体新闻也给公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但从目前看,在我国公民新闻的快速发展中也伴随很多问题,特别是公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传播失实、虚假消息,甚至是网络暴力的出现.因此,急需找出对策推动公民新闻健康发展,促使其在和谐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权法"的出台,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完善,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物权法"促进我国公民社会建设,有利于培养公平、平等意识和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公私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将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提升个体道德水平、传承社会道德力量、实现人类生存及价值目标等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活动的内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良善公民的道德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治理与社会资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管理形式,是人们在政治和行政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社会资本理论的勃兴为治理实现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资本与治理之间存在着结构性依赖和制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社会资本却出现了异型发展的局面,阻碍了治理的普遍形成。为此,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界定政府权力;加强制度整合、推动法治化进程;培育公民社会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以及促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社会资本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资本危机得以消解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治理的重要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以来,食品系统经历了一个逐步现代化的过程,这也是食品风险不断叠加的过程。面对食品系统异化潜藏的风险,西方消费者拿起道德武器发起了一场抵抗主流食品系统异化的社会运动。其中,"慢食"运动、"公平贸易"运动和"社区支持农业"运动最为典型。这三大运动虽然无法撼动主流食品系统,但仍能为我国消费者与政策制定者提供诸多启发与借鉴。政策制定者在对主流食品系统监管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扶持替代性食品系统的发展。消费者应当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从"自私自利的消费者"转变为"公民消费者",以公民应有的勇气与责任组织起来,通过道德消费的具体实践投入到抵抗主流食品系统异化和新型食品系统再造的社会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