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照和艾米莉.狄金森分别是中西方很有才气的女诗人,她们的爱情经历各不相同,但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追求和向往,本文通过她们在诗歌中的意象的对比来展现中西方女性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2.
狄金森的诗歌以意象委婉含蓄和结构奇特多变著称,其富有哲理而自由的思想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本文通过对其诗歌语言的赏析,探索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爱情,以及死亡的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3.
以《我的生命——一把上膛的枪》这部狄金森较具争议的诗歌作品的文本为据,从意象分析入手,联系诗人的生活及其创作体验,对该诗多重的思想主题作一评析。指出诗中的核心意象"枪"是诗人爱情与艺术人生的隐喻,它折射了狄金森的婚恋观及其对女性包括她本人从事文艺创作之困境的思索。对狄金森而言,爱意味着孤独,而文艺创作则是一种"殉美"体验,一种应该远离世俗物质诱惑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4.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先驱。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的"词家大宗"。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两位杰出女性的诗词主题和表达方式同中有异。狄金森的诗作主要涉及爱情、自然和死亡(宗教)等主题;李清照的词作则以爱情、自然和国家民族为重。即使是同一主题,她们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将她们的作品对照研究,能更清楚地窥见她们各自文化传统的某些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传统的影响,易安咏花词重神轻形,五彩纷呈的花意象象征着女词人高洁孤傲和卓尔不群的人格。但女词人终不堪封建礼教与传统诗学的重重束缚,哀怨郁结遂成为未走出男权文化樊篱的易安咏花词的主要基调。狄金森以花来象征女性意识,其诗作中“花”意象的变迁充分体现了女性从被动走向自主的转变过程。深受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影响的狄金森,其咏花诗所散发出的强烈的个体意识使她成功地突破并超越了男权文化传统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模式,凸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自尊。  相似文献   

6.
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美感气质,将"瘦残"、"愁损"的词意象情绪化、柔美化,而"萧寒"、"酒阑"下的"瘦残"、"愁损"意象更显得顿挫婉转、情韵悠长,更具心灵感知色彩和女性特质,是李清照个性气质和生命体验的诗意阐释。  相似文献   

7.
论审美意象“梅”在易安体词作中的情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安体词作痴于借物抒怀,不着笔墨而心绪自知。"梅"就是李清照抒情表意情有独钟的意象之一。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梅"的身影此起彼伏重峦叠嶂,可按照审美意象所表达情感不同大致分为三类:表现她早期性格和心理特质的傲雪寒梅,南渡之后漂泊零落的残梅,映射爱情与婚姻幸福与忧愁的梅花。这些咏梅作品寄托了她高洁不屈的志向,更清晰地勾勒出了她一生的情感历程。这小小的"梅"确在易安词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狄金森的许多诗歌表现了抽象意象的修辞特征,意义幽深含蓄,晦涩难懂,如果我们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家的文学理论“陌生化”视角去审视,便能够充分地欣赏其诗歌中的美学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其诗中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狄金森诗歌以隽永、精练、含蓄、深刻而著称,但因词义难以确定,因此就有了解读和研究狄金森诗歌的种种困惑。从语境、语言与哲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第754首诗,可知该诗最后一节的悖论实际上蕴含着"人"与"枪"的哲理关系,即"人"具有胜过"枪"的威力。可见从语言哲学的角度阐释狄金森的诗歌也是揭示其诗歌内涵的一种解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美文学史上,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是两位伟大的女诗人。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述说着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李清照在保守的封建社会中突破女性的行为束缚,在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凸显自我存在的前卫意识;艾米莉则隐居一生,在自由选择中体现存在,以出世的态度对待入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了大量描述日出日落、正午黑夜等自然现象的诗歌。昼夜交替所构成的循环为狄氏诗歌中的圆周意象提供了重要例证。通过分析晨昏更迭与人生之旅的生死周期相对应的内在关联,为狄金森一生遥望的主题"死亡与永恒"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如谜语般艰涩难懂。诗中频频出现"圆周"意象,以此作为个体生命的终点和永恒的起点。分析圆周如何衔接有限与无限、探讨圆周内与外的辩证关系,从而建立一个以"圆周"为核心的体系,在时间维度上阐释、解谜狄金森诗歌,挖掘狄金森思想中一以贯之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沈园》(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最著名的爱情诗之一,是他对自己年轻时爱情岁月的文学回忆,寄托着对妻子唐琬的真挚情意。在《沈园》(二首)中,陆游通过多重的文学意象构建起自己心中的"沈园",将其升华为古典文学中经典的爱情境域。陆游笔下的"沈园"由三种文学意象相互交融而营构,即"时间"的沈园、"空间"的沈园和"诗意"的沈园,而"诗意"的沈园是陆游所建构的"沈园"这一爱情境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人李德懋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营构诗歌意象,它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创造具有联想性的复合意象,以唤起读者压抑在心灵深处的经验并与诗人作互诉及共鸣;二是创造具有实感性的复合意象,使其诗作体现绘画性特点,十分逼真地描写物象的形状与色彩;三是创造具有含蓄性的复合意象,以极其有限的"露"表现最为深远的"藏"的内涵,藉此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或造成令人省悟的境域。  相似文献   

18.
狄金森的诗歌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包括诗人对上帝的背离与对天堂的向往等各种复杂的基督教情感。诗人以其独特的方式运用《圣经》的语言和意象对这些情感都加以具体和细致的描述。尽管狄金森不是基督教教徒式的虔诚宗教诗人 ,但是由于狄金森对基督教有着浓厚的情感和宗教诗歌在现代社会中所发生的衍变 ,狄金森诗歌的确具有某些宗教诗歌的某些特点。通过对这方面的讨论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到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宗教信仰发生变化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从而导致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由传统的盲目性向现代人的更高思想境界追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爱米莉·狄金森(1830-1886)在美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她被称为是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擅长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这一诗歌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细读,从狄金森诗歌的意象创造和意象组合两个维度去探析她诗歌中的意象,希望能丰富和加深对爱米莉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同为宋朝女性作家,李清照和朱淑真的作品呈现了诸多相同与相似之处,对人生命运以及爱情的变化的感伤使得她们在作品中较多地运用了春、花、水、月、柳、桐、酒、梦等多种意象来体现这种绵绵愁思,每样事物都承载着词人多思而敏感的情怀。作为古典诗歌中最动人的旋律之一,春的寓意在两位女性文人笔下更焕发出别样生机。伤春之情让人慨叹,惜春之情令人遐想……在春的意象那里,词人找到了自己情感宣泄与融合的媒介。多情的春意象攸关着词人的情感,留下了关于其他愁情意象的蛛丝马迹,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